名言哲理選擇題集錦

2021-03-04 01:45:56 字數 5033 閱讀 6494

1、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觀點給人哲學思考是( )

⑴天神是人類製造的,也能為人類服務

⑵認識自然界要發揮主觀能動性

⑶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人類就能成為自然的主宰

⑷利用自然規律首先要掌握規律

⑸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利用規律,改造規律

a、⑵⑸ b、⑴⑶⑷ c、⑵⑶⑸ d、⑵⑷

2、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也輟廣"。其哲學含義是規律( )

a、是不可抗拒的

b、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

c、存在和發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條件

d、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3、荀子在《勸學》中說:"南方有鳥焉,名有(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繫者然也。"這件事,從哲學上啟示我們( )

a、外因對事物的變化起決定作用

b、認識是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c、實踐必然經歷"失敗、成功、再失敗、再成功"的過程

d、做事情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

4、荀子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明之,行也。"這段話的哲學寓意是( )

(1)間接經驗是十分必要的 (2)事事親身實踐是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

(3)實踐是認識的**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a、(1)(3)(4) b、(1)(3)

c、(3)(4) d、(1)(2)(3)(4)

5、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從哲學上啟示我們( )

a、間接經驗不如直接經驗可靠

b、理論**於實踐,而不是源於書本

c、在一定條件下,事物會向自己相反方向轉化

d、認識需要由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認識

6、孟子說:"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這一觀點說明( )

a、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b、主觀比客觀更重要

c、實踐是認識的**

d、矛盾著的雙方是不可分的

7、孟子說:"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句話正確闡述了( )關係

a、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 b、金錢和人生價值

c、事業理想和艱苦奮鬥d、個人與他人、社會

8、對孟子的上述觀點正確理解是( )

⑴人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

⑵個人的社會價值是社會存在發展的基礎

⑶個人的社會價值是人生價值的基本標誌

⑷個人的社會價值主要是精神貢獻

a、⑵⑶ b、⑴⑵ c、(1)(4) d、(3)(4)

9、孟子說:"心之官則思。"荀子說:"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時珍說:"人的記憶皆在於腦"。這些論斷的共同點在於( )

a、心是思維的器官,是智慧型的支柱

b、人是用腦進行思維的

c、人們的思考活動,必須有一定的物質器官作基礎

d、心和腦實際上是思維的器官

10、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說明他已經( )

a、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b、認識到君主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的重要性

c、感覺到群眾在社會中的力量和作用

d、懂得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11、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王安石說:"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這些千古名句主要告訴我們( )

a憂患與安樂、逸樂與災禍是矛盾的

b要反對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

c享樂主義具有危害性,應該反對

d必須走出拜金主義的誤區,應該先前看

12、莊子說:"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從哲學觀點看( )

⑴誇大了事物的運動和發展,誇大了運動的絕對性和連續性

⑵否認了事物的相對靜止,即否認了運動的間斷性

⑶符合唯物辯證法關於事物運動的觀點

⑷否認了事物質的規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萬變,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論觀點

a、⑴⑵⑶⑷ b、⑵⑶⑷ c、⑴⑵⑷ d、⑴⑵⑶

13、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句話說明( )

a、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

b、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c、量的積累必然會引起質的變化

d、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14、老子說:"治大國如烹小鮮",也就是說要注意火候。這說明()

a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b要重視內因的作用

c要堅持適度原則 d要重視量的積累

15、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也;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也。"這主要說明()

a美與惡都是主觀自生的

b美與醜,善與惡是對立統一的關係

c美與醜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16、老子說:"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他的觀點( )

⑴否認了實踐是認識的**

⑵在認識理論上是唯心主義的先驗論

⑶批判了那種認為人的認識活動是感性的活動的觀點

⑷肯定了人的抽象思唯能力和預見能力

a、⑴⑶ b、⑵⑷ c、⑴⑵ d、⑵⑶

17、老子說:"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這一段話體現哲理( )

a、物質決定意識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c、事物都有前後相繼的發展的過程

d、矛盾雙方依據一定條件可以向其對立面轉化

18、老子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這段話說明( )

a、萬事萬物都在運動之中

b、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間並不存在界限

c、必須在運動中把握事物

d、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互為存在條件

19、"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其中包含的哲理有()

(1)整個世界是乙個普遍聯絡的統一體(2)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

(3)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

(4)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a(1)(3)(4) b(2)(3)(4)

c(1)(2)(3) d(1)(2)(4)

20、孔子曰:"愛人者則人愛人,惡人者則人惡人。"這一思想體現的哲理有( )

⑴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絡是客觀的

⑵矛盾的雙方是不可分的

⑶矛盾著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轉化

⑷外因是事物發展的重要條件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⑶⑷ d、⑵⑶⑷

21、孔子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要體現了下列哲理( )

a、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標誌

b、客觀世界是可以認識和改造的

c、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

d、要做到按規律辦事先要創造一定條件

22、孔子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哲學含義是()

(1)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2)有了先進的認識工具,人們就能認識事物

(3)生產實踐的發展,促進了認識工具的發展

(4)人們認識世界的慾望,促進了實踐的發展

a(1)(3) b(1)(4) c(2)(3) d(1)(2)

23、孔子說:"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這段話體現哲理是()

(1)認識是變化發展的(2)理論和實踐應當相結合

(3)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4)讀書和實踐是知識的**

a(1)(2)(3) b(2)(3) (4) c(1)(2)(4) d(1)(3)(4)

24.《易·繫辭下》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句話的哲學寓意是()

a事物由窮到變,由變到通,由通到久

b事物矛盾發展到了盡頭,就必然發生變化,以解決矛盾,這樣,變化後的事物又順利地向前發展,不斷解決矛盾,事物就會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因而可以長久地發展下去

c事物由窮到變,到通,到久,無限地發展下去

d窮則思變,變則思通,通則思久

25.《淮南子》中說:"走不以手,縛手不能集疾;飛不以尾,屈尾不能遠。"這表明了()

a事物內部各要素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b無論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是相互聯絡的

c人們不能否認或改變事物之間的聯絡

d事物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26、董仲舒說:"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這種觀點( )

⑴說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靜止不變的事物是沒有的

⑵認為世界上的事物是靜止不變的,否認了事物的發展變化

⑶是形上學的觀點

⑷否認了物質決定意識,屬於唯心主義的觀點

a、⑴⑵⑶⑷ b、⑵⑶⑷ c、⑴⑵⑷ d、⑴⑶⑷

27、蘇軾說"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人之。"從哲學上看,這句話( )

a、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的條件

c、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本原因,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d、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孫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後存,陷入死地而後生"。韓信據此背水一戰,大敗趙軍;馬謖據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

28、同是根據《兵法》但卻造成兩種不同結果,這說明:( )

a、矛盾具有普遍性,兩者沒有共性

b、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解決矛盾的關鍵

c、《兵法》本身有正確和錯誤之分

d、矛盾雙方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

29、上述事實啟示我們( )

a、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

b、意識對物質有促進作用

c、要堅持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d、要從實際出發,不能學習書本知識

30、《孫子兵法》曰:"水因地而製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而取勝者,謂之神。"從哲學觀點看,這段話表明( )

⑴事物變化無常,人的認識能力無限

⑵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是統一的

⑶事物發展不同階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

⑷自然和社會規律都是客觀的,認識了前者也就認識了後者

a、⑴⑶ b、⑵⑶ c、⑶⑷ d、⑵⑶⑷

31、《孫子兵法》曰:"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其中包含的哲理是()

名言哲理選擇題集錦

1 荀子在 勸學 中說 南方有鳥焉,名有 曰 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繫者然也。這件事,從哲學上啟示我們 a 外因對事物的變化起決定作用 b 認識是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c 實踐必然經歷 失敗 成功 再失敗 再成功 的過程 d 做事情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 ...

名言哲理選擇題集錦

1 荀子在 勸學 中說 南方有鳥焉,名有 曰 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繫者然也。這件事,從哲學上啟示我們 a 外因對事物的變化起決定作用 b 認識是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c 實踐必然經歷 失敗 成功 再失敗 再成功 的過程 d 做事情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 ...

名言哲理選擇題集錦

必修四 生活與哲學 名言哲理選擇題集錦 1 荀子在 勸學 中說 南方有鳥焉,名有 曰 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繫者然也。這件事,從哲學上啟示我們 a 外因對事物的變化起決定作用 b 認識是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c 實踐必然經歷 失敗 成功 再失敗 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