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故事相傳

2021-03-04 02:03:22 字數 4498 閱讀 5113

2023年05月12日星期六 10:01

除了做過商和邢的都城,邢台還曾做過後趙的國都。後趙只存在了三十多年,其開國之主石勒在位也只有短短的十幾年,但恰恰是從這個時候起,邢台故事現代動聽起來。

一、後趙都城裡的人事

後世一種比較普遍的說法是,石勒建立後趙,定都襄國,也為我們後來看到的邢州古城打下基礎。以今天的標準衡量,石勒身上集中了人性的光芒與黑暗,功過是非鮮明。他是文盲,卻雅好文學,會親臨大小學考諸學生經義,對成績突出者大加獎勵;在軍旅,他以血腥殺戮的鐵腕著稱,又常令儒生讀史書而聽,「每以其意論古帝王善惡,朝賢儒士聽者莫不歸美焉」。

作為開國之君,他「天資英達」,看重必要的講究和排場,在他眼裡,新生的襄國大興土木該不該?應該應該,都城畢竟是整個國家的體面呀。

無論怎麼說石勒的一生都可謂奮鬥的一生。他一邊忙著武功靖邊,一邊忙著城市和宮廷文化的建設。我們不敢恭維石勒的審美情趣,我們卻不能低估他身邊像張賓這樣一些謀臣的審美,「機不虛發,算無遺策,成勒之基業,皆張賓之勳也」,張賓們的見識對石勒的王業可謂影響深遠,一批青史標名的宮殿在石勒手上相繼落成,建德殿、崇訓殿、明堂、靈台、辟雍、桑梓苑等等設施成為後趙都城襄國華美的組成部分。

這一時期,一位跟石勒關係密切的著名僧人在後趙和邢台城市發展史上也如星光燦爛。他叫佛圖澄,天竺人。他追隨石勒來到襄國,率先建起淨土寺,這也是邢台民間廣為流傳「先有淨土寺後有邢州城」的開始。

有關佛圖澄的神奇傳說不但流布民間,官修的正史上也多有記載:一年都城西北的水源暴竭,城內鬧起水荒,石勒請求佛圖澄幫助解決,佛圖澄便派**到泉源上燒安息香,咒願數百言,「如此三日,水泫然微流」,「有頃,水大至」,一城吃水問題就此解決;佛圖澄「妙通玄術」,「能役使鬼神」,又能聽鈴音斷吉凶,後趙「百姓因澄故多奉佛,皆營造寺廟,相競出家」……由這類極具傳奇色彩的字句,我們可以感受到當年圍繞佛圖澄在襄國產生的明星效應。

然而襄國這座後趙都城在石勒死後便被遺憾擊中,就像我們推定祖乙死後作為商都的邢被遺憾擊中一樣。同樣的遺憾為什麼會撒向同乙個地方?

襄國因石勒年號「建平」而有了建平城之稱,因石勒在位僅僅15年而猝然離世亦變得短壽。石勒死後,後趙都城南遷鄴城,襄國降格成為襄國郡,但城內未完成的建設並未停工,仍在進行,有名的太武殿在石虎執政時期完成,《晉書》對這座建築做過這樣的描述:「

基高二丈八尺,以文石綷之,下穿伏室,置衛士五百人於其中。東西七十五步,南北六十五步,皆漆瓦、金鐺、銀楹、金柱、珠簾、玉壁,窮極伎巧。」

如此華美的建築,伴隨後趙的短命,不幸遭到滅頂之災,如花朵凋謝於襄國的廢墟。「石氏既滅,罷之。后魏復為襄國縣」。

二、邢州流光

4月的流光跟我們一起在邢台的大街上逡巡的時候,喧嚷也一直追逐在我們耳邊。我們想不到在邢台訪問一座承載了歷史風情的建築,竟至如此之難。這樣的經歷我們在邢台已經不是第一次遭遇,那次在邢台城內尋找文廟的經歷已經成為我們在邢台尋找經典的經典之行。

轉入一條不太寬闊的林陰路,再拐進一條不太幽深的巷道,一座委身寂寞破敗難堪的廟宇終於在盡頭現身。沒有珠光寶氣,沒有人專門蒞臨捧場,也沒有香火繚繞出的熱鬧,孤零零,日遲遲,而又坦蕩蕩,這就是那座曾經享有盛譽的天寧寺。在今天的邢台,面對曾經有過的歷史,絕非僅僅是前不久引發的「邢台市變邢州市」乙個話題。

流光搖曳在隋開皇九年即公元589年的時候,襄國縣改為龍岡縣,「以西北有龍岡,因名之」。七年後置邢州,州治龍岡。唐朝因之。

邢州就這樣因時而來。從隋來到唐,從唐又來到五代十國,從五代十國再來到宋。來到宋,邢州的名字有過短暫的「信德府」之變,但很快又恢復了;龍岡縣的名字則被「邢台」取代,從此作為縣名沿用至今。

天寧寺最早是唐朝的邢州捧給我們的禮物。唐朝的邢州隨後又給我們捧出了開元寺。4月的邢台4月的古寺清晨,懷古幽情此時此地似乎能找到釋放的出口。

光天化日下,陽光正無聲無息靜靜爬上一口金朝大定甲辰年即公元2023年鑄造的大鐘。大鐘兩公尺多高,15噸重,鐘壁上的日月人獸牛魚以及八卦圖案,還有銘記監造人、資助者和工匠姓名、籍貫和身份的鑄字,此時此刻也正無聲無息靜靜迎接陽光打來。

在通達的世俗語境,開元寺與天寧寺在邢州城內東西遙相呼應,乙個被稱為東大寺,乙個被稱為西大寺。而今天我們所能知道的,兩寺光彩輝煌的一頁是在金末元初之際翻開的。兩寺與原有的淨土寺那個時候在邢州城內共同構築了光大佛法的鐵三角。

「古人一舉一動,後世即傳誦而不忍忘者,如傾蓋之有亭,問津之有渡,豈其景物足以流連,亦其人之垂名不朽,有超乎跡之外也。」淨土寺印下了萬松老人的身影,他是禪宗名僧,承其衣缽的**中有法名從源的耶律楚材和劉秉忠的少年密友華嚴至溫;天寧寺印下了虛照巨集明的身影,「緣契相值,非偶然也」,「禪客生涯貴寂寥,幸居山寺遠塵囂。情

難斷處千年在,心肯閒來萬事消。新月看殘還舊月,今朝過了任明朝。須知元氣常流轉,平旦無風自海潮」,他的**中有法名子聰的劉秉忠;開元寺印下了萬安廣恩的身影,「得道高僧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

自言住處連滄海,別是蓬萊第一峰」,正欲問鼎華夏的忽必烈兩次親臨開元寺,仰萬安遺風,「嘆美再四」,開元寺隨後成為蒙元皇室御用寺院。

公元2023年的邢州流光瞬息。「其地披山帶河,為古用武之國。有鼓鑄灌溉之利,且當南北往來之沖,故民物浩繁常甲於他郡。

在承平時,登版籍者,恆不下十萬戶」。忽必烈相上了這裡的風起水湧,在此大會諸王。那個時候以劉秉忠、郭守敬等人為代表的在邢州本土成長起來的風流人物,已走上或正要走上廣闊的歷史舞台,大有作為。

三、順德之風

順德路和邢州路是邢台市內兩條主要幹道。在邢台市內,這樣的涵納了城市歷史資訊的街道還有,比如郭守敬路和豫讓橋路。如果追問它們的來歷,我們就會發現一座城市的成長軌跡和生命律動。

有多少人會關心這樣的追問?有時這樣的追問宛如是在拷問我們蒼白的文化知識,顯得刀子般尖銳。這樣的追問在邢台會成為我們的一筆財富嗎?

元世祖忽必烈2023年獲得的一筆個人財富是邢州之行,成為開元寺「大功德主」。

他在邢州的收穫又何止這些?

公元2023年,邢州改為順德府,三年後又改為順德路,明朝再改為順德府,直到公元2023年之後廢除;「順德二字來歷無資料可考,可能和信德古名和帝王意識有關」。

明成化三年即公元2023年,在順德府城內發生了一件值得紀念的盛事:知府黎光亨主持重建的清風樓完工了。黎光亨的生平事蹟及為人為官如何?

我們沒有發現這方面的材料,不敢妄下斷言,重建清風樓這件政績工程卻可划到他的頭上。清風樓建自唐朝,後毀於戰火,他著手重建這座府城內的標誌性建築,足見他政治覺悟之高。

竣工典禮的日子是他特意讓幕僚選定的。他邀請了府城內外眾多名流賢達文人學士來參加。「政暇集客登其上,四牖洞闢,徘徊遠眺」,登上清風樓的人們首先感覺到了風,「風之來也,憑高者先得有伉,斯樓涼飆四集,爽我襟裾」,他們對眼前景象發表感懷,並由眼前景象推延開去,「有聲之風足以襲人之外,無聲之風足以感化人之中」,感懷君子之德風,「德之為風,入人也深矣」;議論前朝諸賢,像包拯等「以廉為吏,脫然不汙至今,千百載之下,想其清節,猶使人興起踴躍,如盛暑而御涼風也」。

「以清風名樓,使後之人將指斯樓為伯夷之居,亦將慨慕清風而興起」。那天

登上清風樓的賓客說著客套的讚美的詞語,黎光亨則謙虛地回應以動聽的抒情的官話,他說:「皇風清穆,來自帝側,我先宣之,播於八極。後於吏者,永如今日。

保我皇圖,鞏如磐石,垂億萬年,吾願始畢。」

那天乙個叫黃庭經的「郡博」也在那群興奮的人當中,他將賓主之間在清風樓上的對話,默記於心,然後告訴了好友陳音,陳音於是文思泉湧,寫下了一篇《清風樓記》……

四、傳說中的臥牛城

邢台「牛城」的俗稱來自臥牛城。

清乾隆十五年《順德府志》記載,臥牛城為石勒築,「沈存中又謂:郭進守西山時所築,厚六丈,上可臥牛,俗呼為臥牛城;又傳城西有拴牛石,東北有牛尾河……」

在邢台從事地名研究多年的翁振軍先生說,牛城的由來有兩種。第一種:傳說在很早以前,一對夫妻帶著孩子經過此地,見山清水秀,沒人居住,一頭腰肥體壯的黃牛面南而臥和善可掬,他們便決定留下來。

然而美好的田園生活剛開始,一場洪水突然而至,情急之中一家人騎上牛背以求脫險,誰知黃牛一聲大吼,洪水聞聲而退。

第二種與邢台一組舊有地名有關:南關外有東牛角村和西牛角村,又有牛耳石和拴牛橛;城內的長街原為牛腸子街,又有肚子巷;北關外有牛尾河;城內原有四個水坑,傳說是牛的四個蹄印……「如果把這組地名合成一幅圖,正好是一頭面南而臥的黃牛」。

臥牛城的傳說美麗,卻多附會。上面提到的郭進,五代或宋初在邢州做過地方大員。沈存中即沈括,公元2023年任河北西路察訪使,到過邢州,他傳世的《夢溪筆談》說:

「郭進有才略,累有戰功,嘗刺邢州。今邢州城,乃進所築,其厚六丈,至今堅完」。我們沒有看到沈括關於臥牛城的記述,倒是另外一件新聞,我們覺得很有必要轉述在下:

郭進在邢州城修造的宅院落成了,他把族人和民工都請來。這是乙個慶祝宴會,民工席在東廡,他的孩子們的席位設在西廡。「諸子安可與工徒坐在一起,而且還坐在他們下位?

」眾人驚詫,郭進指著東廡下的民工說「此造宅者」,又指著諸子說「此賣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

郭進看透生在富貴不懂富貴的孩子們終是敗家種。他死不久,他的大宅院果然就為他人所有了。

臥牛城又豈只有臥牛和郭進的傳說?「秦並天下,於此置信都縣,屬鉅鹿郡,項羽改曰襄國。蓋以趙襄子諡名也」。

邢台人歷來有避諱「邢」、「僅以趙襄子為邢台開國之侯」的傳統,「在邢台歷史上,往往奉侍襄子,建襄子祠,而無邢侯祠,對邢侯少有銘記,主要原因是邢台邑人認為邢侯曾屈服於夷族,而且最後敗滅於衛」。

我們不難找見邢台跟趙襄子結交之深的依據,比如現在有學者就認為趙襄子後期,趙國一度立都邢台,趙襄子死後,其子趙獻侯即位,西元前423年左右,趙都從邢台遷到中牟。後又在邯鄲最後安定下來。趙成侯時邢台成為趙國的信都。

小故事《相由心生》

有乙個藝術家找乙個僧人去看病 那僧人問她是幹嘛的 她說我是乙個雕刻家 那僧人問她在家都雕刻些什麼 她說了然後那僧人就說跟她做個交易 要她回家去雕刻十個觀音像 然後就答應跟她治病 她就回家去了 可是她發現她不會雕觀音像 所以她啊就買了好多有關觀音的書看 還看了好多佛經什麼的書 後來慢慢的她開始會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