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坊地名由來考

2021-03-04 03:01:34 字數 976 閱讀 3563

《說文解字》釋「坊」曰「邑裡之名」。「坊」的古字是「埅」,通「防」。我們的祖先把帶有防禦性的土牆稱作「坊」。

古代把乙個城邑劃分為若干區,通稱為坊。在城市把居住地劃分為坊的建置始於北魏鮮卑族人。唐代漢人將坊的建置推到高峰。

漢代城邑的裡,到了唐代,被稱為坊。據《唐元典》載:「兩京及州縣之郭内為坊,郊外為村。

」隨著歲月的變遷,坊的概念發生了變化,坊成為街市里巷的通稱。自古至今,出現了很多以「坊」為名的地方。在我國,有許多地方以姓氏命名的地名,如瑞金市葉坪鄉的朱坊、黃柏鄉的鮑坊等。

這種以姓氏為地名的地方,大多是一姓一地方,別姓是很難在這種地方安身立命。

可是在黃柏鄉鮑坊村就不是這種情況了。

鮑坊村地處黃柏鄉與葉坪鄉交界處,與葉坪鄉的朱坊村相毗鄰。朱坊村的居民全部姓朱(除了娶回的),而鮑坊村的居民則完全不同,由多姓氏居民雜居在一起,鮑姓居民則無乙個,這又是為何?

當地有一句老話:「上有龍岡,下有鮑坊」。這說明鮑坊自古以來地理位置很重要,在以前絕對是乙個非常重要的市場。

解放前鮑坊曾經是乙個鄉,建國後也是乙個鄉、人民公社,下轄鮑坊村、瑞蘭村、荸薺村、太坊村、龍湖村、直坑村、現葉坪鄉的橫嶺村、朱坊村。直到文革時期才撤消建制。

聽當地老人講(當然是代代口口相傳):鮑坊這個地方很久以前有乙個叫鮑十萬的,很有錢勢,把張布園的張十萬和開方嘴的方十萬吞併了。因此這個地方由鮑十萬說了算,從此以後張十萬為非作歹。

特別是附近其它村民每逢迎親嫁女,如果是在路經鮑坊這個地方,必須要強行留下三晚。否則甭想通過。後此事讓當時朝廷的要員得知,也要嫁女途徑此地,由是派人調查。

調查的**假張嫁女而遭追逼。由是朝廷決定在當年的除夕之夜子時以後,乘他們鮑姓居民在團年之夜將他們誅滅之,乙個不留。所以直到現在,這個地方沒有乙個姓鮑的居民在居住。

上世紀約八十年代,遙前的朱姓居民建房時挖地基時還發現鮑氏宗祠的牆磚,據當時現場目擊者說牆磚上字和花紋,很可惜沒有留下來。

口述老人:朱兆著, 年齡88歲,退伍軍人。

鮑坊初中朱俊紅(138********)

地名的由來

1 天橋 原天橋位於天壇西北,南北向跨過龍鬚溝。此橋是皇上去天壇祭天的必經之橋,意為通天之橋,故稱 天橋 原來的天橋是有橋的,明朝在此建有漢白玉單孔高拱橋,以通 御路 皇帝又稱為天子,天子所走之橋,故叫天橋。這就是天橋一名的由來。天橋平時有木柵欄封起來,除了皇上老兒其他人等不許通過,一般官民只能走兩...

重慶區縣地名由來

渝中區 渝州之中心。重慶簡稱 渝 渝中區以位於重慶市主城區中部而得名。1995年由市中區更名為渝中區。大渡口區 長江邊的義渡。清末巴縣一士紳在長江以北設義渡,該渡口為沿江數十渡口之首,大渡口由此而得名。1965年建區。江北區 長江和嘉陵江之北。以位於長江 嘉陵江北岸而得名。1955年由重慶市第二區更...

中國地名的由來

山東 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南道 宋設京東路,後分京東東 西路 金更名山東東 西路,為山東得名的開始 元設山東東西道 明置山東省,後改山東布政使司 清改山東省,省名至今未變。山西 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屬河東道 宋設河東路 金分河東北 南路 元設山西河東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 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