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水河鎮中心學校教育均衡發展匯報

2021-03-04 08:21:12 字數 5901 閱讀 1770

揚「均衡發展」之帆辦「人民滿意」之校

——涼水河鎮中心學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匯報

為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省教育廳、市教育局有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檔案精神和工作要求,為著力打造公平教育,促進區域教育均衡、和諧發展,近年來,涼水河中心學校在市教育局的正確領導和高度重視下,結合全鎮教育實際,我們秉承「發展均衡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的辦學理念,力求「校園環境一樣美,教學設施一樣全,教師素質一樣好,管理水平一樣高,人民群眾一樣滿意」的教育發展目標, 堅持以實施「四大工程」、落實「兩大機制」為抓手,通過「建章立制、布局調整、協作交流、以校帶點、聯校排課、學科走教、對口幫扶、教研聯動」的工作模式開展工作,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現將我鎮在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過程中所做的工作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涼水河鎮現有有16個村(居委會),服務人口2.7萬人。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5所,其中,初級中學1所,完全小學1所,教學點3個,在校學生776人。

其中:中學生240人,小學生536人,在編在崗教職工163人,其中專任教師159人。在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協作區各校教學設施不斷更新,校園環境逐年改變,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校管理日趨科學,2023年全市教學工作會議上榮獲「教育發展協作區素質教育綜合評價一等獎」、在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涼水河協作區獲「教育發展協作區教育管理工作目標考核一等獎」。

成功舉辦了「**市後勤現場觀摩會」、「全市學生營養改善計畫啟動儀式」,教師、學生在國家、省、市組織的各種賽事中獲獎人數數不勝數。

二、均衡發展指標完成情況

根據《湖北省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方案》檔案要求,我鎮嚴格嚴格按照《縣域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評估指標》、《縣域義務教育校級間均衡狀況評估監測指標》,經逐項自查、認真分析統計,我鎮義務教育辦學條件整體上處於比較均衡的狀態,各校資料監測指標均達到《湖北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試行)》的要求。

(1)全鎮學校占地面積平方公尺,生均平方公尺,建築面積平方公尺,生均平方公尺。

(2)全鎮學校圖書室中共有冊,其中學生圖書冊,生均冊,小學圖書冊,生均冊,教師用書冊,師均冊。

(3)學校擁有電腦室、實驗室、儀器室、圖書室、校園廣播室、體育器材室。教學設施齊全,學校實驗室按二類標準配備,計算機臺,其中學生用機台,學校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台數臺,辦公用機台,全部接通了教育專網,整個校園實現了網路化,為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鎮中、鎮小學修建了高標準塑膠運動場,體育運動場總面積公尺,生均面積平方公尺。

5、電教器材配備達到二類標準,配備遠端教育設施,管理和使用情況良好,全鎮學校教學儀器裝置值萬元,生均達到萬元。

6、全鎮現有教師174 人,其中專任教師人,全鎮學校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比例初中達%,小學達%,高學歷教師比例較高。

7、全鎮小學師生比為1: ,初中為1: ,都高於省規定的標準。各校教師編制的足額配備,更好地滿足了學校教育教學需求。

8、全鎮學校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比例初中達 %,小學達 %,小學略高於中學,村級小學略高於鎮中和鎮小。

三、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主要做法

成立教育發展協作區的根本出發點是突破現有鄉鎮行政區劃的制約,在相對較大的範圍內統籌教育資源配置,有效改善鄉鎮之間、學校之間教師結構,充分發揮大型學校對小型學校和薄弱學校的傳、幫、帶作用,逐步實現協作區內所有學校的均衡發展。為實現上述工作目標,我們涼水河中心學校在市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通過「布局調整、協作交流、以校帶點、聯校排課、學科走教、對口幫扶、建章立制、教研聯動」的工作模式來開展我鎮的教育教學工作。

(一)建立長效機制,力促教育均衡發展

為了推動全鎮教育整體優化,高位優質,各項工作的有力開展。一是成立了均衡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中心教研組和中小學教研組,制定了《協作區工作實施方案》,按照活動計畫狠抓實施,至上而下形成了全域性一盤棋的意識;二是簽訂了年度工作目標考核責任書,把學校的各項工作納入年度的考核範疇;三是制訂了《涼水河鎮教師掛職交流幹部教師補貼標準》,為鼓勵教師交流,中心學校拿出專項工作經費,對參與協作區教育均衡發展的走教交流教師實行補貼。四是制訂了《協作區教學管理的實施方案》,切實加強了協作區的教學管理,穩步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切實可行的措施,完善了 「八個統一」一體化管理的新格局,即「統一組織領導、統一工作計畫、統一目標任務、統一管理制度、統一教研活動、統一質量要求、統一師資配備、統一考核評價」。

(二) 實施布局調整,改善辦學條件,優質教育資源。

為了實現均衡發展的目標,協作區統籌規劃,在過去兩年裡,加大投入,辦學條件得到了長足發展。涼水河中學塑膠運動場地的建成,交流教師周轉房的建設,各校教學樓、學生餐廳、寢室、廁所等一大批重點工程的建設,打造了綠化、美化、文化的校園環境,使全鎮辦學條件大為改善,後勤保障更加標準規範。學校計算機室、理化生實驗室、遠端教育等教育裝備的完善,班班通投入使用,滿足了全區中小學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為了充分整合教育資源,發揮教育資源的最優化,我們在充分爭取群眾意見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建議下,針對本鎮學校布點分散、規模小、師資緊張、條件滯後、管理困難、質量偏低以及大量移民外遷的現狀,本著「科學調整、合理布局」的原則,對學校網點布局進行了多層次的調整,採取了「聯合辦學、撤點併校、以點帶校」的模式,鎮中和鎮小體音美學科進行聯校排課;(把檀山小學五至六年級合併到觀音小學;把油坊小學五至六年級合併到鎮小學;三官廟小學,根據個別學生家長的意願,把一至六年級分離到相對就近的油坊小學和鎮中心小學),從而解決各校師資短缺問題,達到了消滅薄弱學校、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目的。

(三)區域協作,教師雙向交流,均衡配置師資。

全鎮內我們採取幹部、任課教師相互交流措施,啟用教師流動機制,優化學科專業結構,確保所有學校開齊開全課程、開足課時。一是城區學校和我鎮學校幹部、教師掛職鍛鍊或交流協作。如涼水河中學周軍到丹趙路中學掛職校長助理,涼水河鎮小學張正柱到羊山小學掛職副校長,泰山廟小學趙波到涼水河鎮小學任副校長。

實驗小學馬興華到涼水河小學掛職校長助理,實驗中學紀德奎到涼水河中學掛職政教副主任。二是分流中學教師到小學任教。針對兩所中學學生數大幅度下滑、教師嚴重超編現象,我們從兩所初中分流部分教師到小學走教,基本解決了小學教師年齡老化、數量不足的問題。

三是鎮內學校相互交流,我們從涼水河中學選拔了年輕骨幹教師到檀山小學任教,解決了檀山小學英語教師短缺的困難。從涼水河鎮小學選拔了年輕骨幹教師到油坊小學任教,解決了油坊小學數學教師短缺的困難,從涼水河中學選拔了三名年輕骨幹教師到涼水河鎮小學任教,解決了涼水河鎮小學無英語學科和科學學科帶頭人的困難。通過「傳、幫、帶」解決教師專業不對口問題;通過開展幹部教師交流,有效解決了部分學校管理水平低和無把關老師的問題。

(四)「聯校排課」打破學校界線,發揮骨幹引領作用。

讓一位骨幹教師帶多個學校的課,以充分發揮他們的引領作用,提高薄弱學校的教學質量,讓更多的學生受益。一是對兩所中學實行拉通排課,首先摸清每所學校的富餘學科和緊缺學科情況,優勢學科和劣勢學科,然後確定學科教師有富餘的學校派人到學科教師相對不足的學校代課,同時兩校各選派優秀學科教師每週進行走教,以教促研,起到「傳、幫、帶」的作用,從而初步解決了兩所初中教師學科結構不平衡問題以及無把關老師的問題。針對涼水河鎮小學和鎮中學距離較近,鎮小學無專職體、音、美教師,我們採取了聯校排課的方式,讓中學體、音、美教師既擔任本校教學還兼任鎮小學的教學,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

(五)「學科走教」,實現了區域教育資源的共享。

涼水河鎮油坊、檀山、觀音、三官廟四所小學,地處偏僻,規模較小,老年教師較多,教師專業化薄弱,雖然能夠開齊開足課時,但是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質量教育的需求,特別是體、音、美教師缺乏,體育、**、美術課無法開設,學生不會做操,不會唱歌、畫畫,校園死氣沉沉,為了有效解決許多學校短缺學科無法開設的問題,我們創新工作思路,試行「走教」制度,積極號召鎮中、鎮小學青年教師到村小「走教」。兩年來涼水河鎮中學李萍、陳傳波、王建平、王毅,楊朝陽老師,鎮小學陳雯、王燕、王淑芬、張霞、楊琴老師,等老師積極響應中心學校的號召,到油坊、檀山、觀音、三官廟、4所小學擔任體、音、美以及部分學校語數課程,解決了4所小學無體、音、美教師的困境。「走教」制度改變了過去由非專任教師上課而帶來的敷衍了事,上課隨意性強、不規範的缺點,使村小學生也能系統地學好**、美術、體育等課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了,薄弱學校辦學水平提高了,也改變了一些學生家長的成見,在穩定生源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現在村級小學校園裡有了響亮的歌聲,操場上個個學生虎虎生威,教師教學有了激情,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家長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六)「以校帶點」開展結對幫扶,提公升了薄弱學校的管理水平。

涼水河鎮小學帶油坊小學,強弱結對,兩校之間實行教師排課、教學進度、評價獎懲、教學檢查、質量檢測「五統一」,促進兩所學校的共同發展。我們在評價學校時,把教學點或薄弱學校放到所掛靠學校一起評價,使它們既是乙個教學教研的聯合體,又是乙個同獎同懲的共同體;對交流走教教師在生活上給予補助,在工作上同樣要求,在教學業績上同樣考核。實行**式管理,學校在派出人員安排上不再是安排閒散人員應付一下就算完成任務了,交流走教老師在異地的教學效果都與年終績效考核掛鉤,從根本上改變了原來支援與被支援的關係。

(七)加強與對口幫扶學校交流。

自市教育局城鄉對口幫扶機制成立以來,為我鎮各校教育教學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兩年來,我們加強與幫扶學校的交流,積極地開展教學教研活動。一是和丹趙路中學、徐家溝小學召開了對口幫扶學校聯席會議,制訂了切實可行的幫扶工作方案。二是定期不定期進行校際間領導班子的交流,董天平校長率區域內學校班子成員多次齊聚丹趙路中學、徐家溝小學,大家就教育教學管理、課堂教學改革等交流研討。

三是組織各校不同學科的教師到徐家溝小學、丹趙路中學進行 「跟崗學習」,把他們的新理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帶回來,幫助協作區各校教師提高教學業務水平。四是每年與對口幫扶的丹趙路中學聯合召開了中考適應性考試分析會,共商中考對策。五是邀請徐家溝小學、丹趙路中學名師、教壇新秀、骨幹教師定期到我鎮各校開展「送教下鄉」活動;2023年5月27日,丹趙路中學校長吳維明帶領七位教師到涼水河中學,開展「送教下鄉」活動。

該校的幾位骨幹教師的到來,帶來了他們新的教學理念資訊、新教學模式和方法,還針對中考各科複習方案,在辦公室和教師們進行討論交流,對我鎮中學的教師提高教學業務水平,備戰中考都有很大幫助。

(八)強化協作區教學共研,促進教學質量均衡發展。

教育均衡發展,起點是資源均衡,重點是教育質量均衡。涼水中心學校緊緊抓住教學質量這一核心,不斷創新教研形式,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教研活動,提高教研水平。1、學期初召開兩校教研組長會,制定學期教學計畫,統一教學進度。

2、組織教學視導,規範教學管理。在協作區工作組指導下,定期不定期地對各校教學工作進行視導檢查,並把過程檢查納入終結考核,不斷完善工作上向教學傾斜,考核上向質量傾斜的導向機制,在全鎮內形成了抓教學、抓質量的濃厚氛圍。3、認真落實三個負責制,務實責任。

實行以「協作區中心教研組為核心的分塊管理負責制」,協作區工作組成員聯絡學校制,以中小學教研組為核心的教研活動負責制,強化教研組工作制度,提高教研工作效率。4、以現代教育資訊科技為載體,達到資源共享。一是充分利用教師行動網,開展多種形式的網上教研活動。

二是充分利用校園網廣泛開展教學研討和教育科研,我們以涼水河中學和鎮小學校園網為載體,建立教師**群、網上公共信箱、教師部落格等學習交流的平台,進行交流教學經驗和體會,共享教學設計、課件,廣泛的開展協作區網路教學研討和教育科研。5、通過「同課異構」等活動,**高效課堂模式,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互派優秀教師到對方學校講課,提供學習平台; 6、我們進行以「講學稿」為載體的「教學合一」的教學改革,將「教」與「學」融為一體,將「教」與「研」有機結合,探索出一條教育觀念新、教學方法活、學生負擔輕、教學質量高的新生之路,有力地內化了教師業務素質,提高了教師業務能力,推動新課程全面實施,收到了良好效果。

7、認真抓好中小學期中、期末和月考工作。定期召開中小學校長會,研究統一考試的辦法,制定考試方案。對於九年級、六年級月考和中小學期中、期末考試,兩個鄉鎮統一交叉調考,互派巡視,實行統一考試、統一閱卷,教師工作業績統一考核,教師績效工資統一發放,有力推進了協作區內各學校學科教學質量的共同提高。

8、積極開展教學競賽活動。2023年協組織開展了「中小學英語說課競賽活動」,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競賽活動,小學數學「同課異構」課堂教學競賽活動,體、音、美學科「送課到校「活動,「初中物理學科教學競賽」活動。41名教師參加協作區「課內比教學」講課、說課比武活動,有23名教師獲一等獎,推選8名教師代表協作區參加丹江口市「課內比教學」講課活動。

9、以活動為載體,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小學體育運動會和「大家唱、大家跳」藝術節活動,加強了協作區內中小學生的交流,促進了區域內素質教育均衡發展。

蜀河鎮中心學校遠教改革發展規劃

蜀河鎮中心學校 遠端教育教學改革發展規劃 資訊科技是目前發展最迅速 影響最廣泛的科學技術領域之一。在中小學普及資訊科技教育,著力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並把它作為與讀 寫 算一樣重要的新的終生有用的基礎能力,將使青少年從小樹立科學觀念 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和實踐能力,對於進一步鞏固 普九 成...

東湖塘鎮中心學校教育宣傳通訊工作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 一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以 養成教育 高效課堂 為主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正確的 導向,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努力打造我鎮教育強鎮品牌,為開創我鎮教育內創佳績 外樹形象作出新的貢獻。二 組織機構 組長 趙華 組員 張金輝 熊新國 任海波 何立春 羅明知...

平田中心學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自查報告

一 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一是社會教育環境不容樂觀。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的學生家庭教育嚴重缺失 學前教育不足,基礎課程成績差,加上社會環境的影響,家長外出打工思想滲透,讓學生形成一種上學無用的心態,導致部分學生厭學情緒較重,學校的教育教學思想轉變工作收效甚微。二是學校基礎設施欠賬大。雖近年來主管部門領導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