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史學習心德

2021-03-04 09:39:19 字數 4904 閱讀 4659

【摘要】管理不僅是對物質生產力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對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管理。本文通過對中西管理思想史的學習和理解,闡述其在現實企業管理中的指導意義以及從中所得到的對個人的教育意義。

【關鍵字】管理思想史學習心德

【正文】

進入安徽工商管理學院後,自己真正開始涉足的第一門學科應該就是管理思想史這門課,經過半年的學習下來,我有了不少收穫,雖然對這門學科的學習和了解還是非常的少,但我仍對這門學科有了很好的認識,並且有興趣和想法在將來繼續在這門學科上學習下去。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正當中國人引進美國的管理理論,而美國人又向日本學習的同時,日本人卻說:「他們在管理思想方面主要是學中國,而且早就開始學習了!」日本現代管理思想家伊藤肇在其所著的《東方人的經營智慧型》一書中說:

「日本企業家只要稍有水準的,無不熟讀《論語》和《道德經》,孔子和老子的教訓給他們的激勵和影響之巨,例項多的不勝列舉。」而被稱為日本實業界一代霸主的著名企業家澀澤榮一則寫了一本《論語加算盤》的著作,總結自己成功的經營之道,就是一手拿算盤,一手拿《論語》,既講精打細算賺錢之術,也講儒家的忠恕之道,二者互相補充,使事業得以發展。

儒家的思想,自從春秋戰國以來,在諸子百家中是最幸運的。其思想集大成者當首推孔子,魯國人,今山東曲阜。孔子是儒學的創始人,其代表作是《論語》,儒家學說由孔子開創並提出了主體的思想構架,再經較晚的孟子和荀子的進一步補充,最終正式形成了一門學科——儒學。

漢武帝時代,董仲舒把孔孟之學融會貫通,並提出了適應當時統治者管理和執政需要的儒學新觀點,同時應用五行相剋的理論來解釋封建王朝的興盛更迭。在新王朝推翻舊王朝時認為是遵天命,是應運應時而生的,是受命於天,當天對現行的受命者不滿意時,就先予以警告,如果還執迷不悟的話,天將另外受命於其他新朝,正合漢武帝心意,於是中國的歷史上就有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進而成為兩千多年封建王朝的統治工具。

到了宋代朱熹的理學又進一步完善了儒家的理論。儒家學說在2000多年的歷史發展程序中,隨著封建社會的發展,為維護其**統治,在不斷地充實完善,使其成為人類社會文化中的乙個重要部分,它一直在影響著今天的中國、世界的東方以至於整個世界。

孟子說:「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即得人爵,而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也。」孟子的「天爵說」是對「義理之天」的發揮;「天爵說」告誡管理者要講求仁義忠信,「以德配天」。

2023年1月,全世界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法國巴黎開會時發表宣言說:「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023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型!」近段時間學習中西管理思想史,在深感其汪洋浩瀚、博大精深,喻至理於趣事,比大道若細物,實為為人處世、成功立德之本的同時,中國的儒家思想的很多見解以及分析問題的方法也對現代科學管理可以提供很多可以借鑑之處。

一、以人為本

現代科學管理最突出的乙個特點就是強調人本化,把企業的成長與員工的成長看得同樣重要,把員工個人的充分發展作為企業追求卓越目標的極為重要的一項內容。而儒家主張「天生萬物,維人為貴」,「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治理國家應「以富民為本」,「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其意思同樣是指人民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穩固了,國家才能安寧。

霍桑試驗的研究結果表明了工人不是被動的,孤立的個體,他們的行為不僅僅受工資的刺激,影響生產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條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際關係。人們的行為並不單純出自追求金錢的動機,還有社會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友情、安全感、歸屬感和受人尊敬等,而後者更為重要。

在現代科學管理中,以人為本應該主要以人的社會屬性為本,而在人的社會屬性中,又要以人的理想信念為本。只有解決了關乎員工的願望和動機的理想信念問題,才能使員工產生工作動力和勞動積極性。因此在貫徹以人為本方針的過程中,突出人的理想信念,關注人的理想信念,即把以人為本的重點放在人的理想信念方面,就能抓住人的靈魂。

因此,不能單純從技術和物質條件著眼,而必須首先從社會心理方面考慮合理的組織與管理。也只有關注並指導員工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將企業目標與個人理想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充分激發出員工的創造力和聰明才智。

二、「以和為貴」

儒家管理哲學的核心特徵「和諧觀」是儒家的乙個非常重要的思想《論語學而》說:「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不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意思是說,要運用禮義教化使各種關係達到和諧統一。霍桑試驗的研究結果指出,企業中存在著非正式組織   ,還存在著非正式組織。這種非正式組織的作用在於維護其成員的共同利益,使之免受其內部個別成員的疏忽或外部人員的干涉所造成的損失。

為此非正式組織中有自己的核心人物和領袖,有大家共同遵循的觀念、價值標準、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等。梅奧指出,非正式組織與正式組織有重大差別。在正式組織中,以效率邏輯為其行為規範;而在非正式組織中,則以感情邏輯為其行為規範。

如果管理人員只是根據效率邏輯來管理,而忽略工人的感情邏輯,必然會引起衝突,影響企業生產率的提高和目標的實現。因此,管理當局必須重視非正式組織的作用,注意在正式組織的效率邏輯與非正式組織的感情邏輯之間保持平衡,以便管理人員與工人之間能夠充分協作。

現代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員工之間、生產與經營的各個環節之間,及企業與外部,與客戶、商家,與社會各方面,以至與自然之間,都要求做到各得其所,同時各個不同的部分之間要密切配合。從管理的角度看,乙個企業中全體人員的和諧與團結是這個企業的巨大力量所在。如果乙個企業內部不團結,各部門之間互相推諉,部門與部門之間互不合作,人與人之間互不信任,組織渙散,內耗嚴重,那麼這個企業是絕沒有生命力的。

管理學家法約爾曾說:「團結就是力量,企業領導人員必須好好地想想這句話。」乙個和諧愉快的工作環境、一群和睦競爭的工人、一股積極向上的工作風氣,能產生的工作效率將會很大地超過一般情況下的工作環境。

這一方面顯然不同與工作方面,充滿著很大的彈性和變化,也對管理者有更高的要求。不同型別的管理者或許會營造截然不同的工作環境,即使是優秀的管理者也是一樣。好的工作環境沒有特定的標準,只要能更好地促進人們工作就算是。

管理者需要有很強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才能把對人的工作做好,這一點也是相當的不容易。

三、以義統利

「義利觀」是儒家思想最為精髓的思想,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中最根本的主張是「以義統利」。孔子說「見利思義」,孟子說「先義後利」,均把義作為重要的價值取向。

在這種義利之辨的文化思想影響下,到宋明以後,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不欺三尺子,公平義取四方財」的商業道德。而在中國歷史上最為人所稱道的晉商更是提出了「利以義修,名以清修」的誠信觀,由此可見儒家思想在商業道德上的教育成果。但我們在理解義利關係時,首先要明確儒家思想的義和利的內涵。

儒家所謂的義,是指整體的利益,民族與國家的利益,對於企業來講,強調生財有大道,利己不損人。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由此可見,孔子不是反對致富,只是主張正當致富。而儒家所謂的利,既不是狹義的金錢財富的利,也不是權利的利,而是廣義的利、長遠的利,它認為仁義是利,道德也是利,在儒家思想看來,沒有任何一件事不存在著利,而「人之情」,最為根本的是「見利莫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趨利避害」。近年來,發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企業不尊重社會道德,害人損己的負面典型。

儒家思想在義利關係上認為:「倉廩實然後知榮辱,衣食足然後禮義興。」以這種觀點看待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每個人追求個人利益,每個企業追求利潤,從而形成一種促進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的現象同樣是十分一致的。

而在追求利益的過程中,很多經營管理的實踐告訴我們,強調儒家的「義」,強調把追求利潤與服務社會結合起來,以達到「以義統利」,「義利統一」,對於經濟發展和企業壯大也是必須的。美歐許多企業把經營管理哲學的「p」和「l」原則由過去的profit(盈利)和loss(虧損)轉化為people(人)和love(愛)。

四、以德服人

現代科學管理一方面強調制度與法律,一方面強調「以德治企」和企業文化建設。而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既曾說過「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同時也說過「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由此可見,儒家也是既強調制度與法律,又強調倫理道德的重要,主張培育人的美德和良好的社會風尚,使人們高興地按照道德準則去做他們應當做的事。

而筆者認為,老子提出的「無為而治」更是「以德服人」的最好體現,是現代科學管理的最高境界。

海爾從oec管理到sub(創新的戰略單位),其實也是從數字管理向無為而治的過渡。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受東方傳統倫理思想和管理觀念的影響,西方管理學界正經歷著一次由「科學管理」和「行為管理」向「倫理管理」轉變的重大變革。而現代的企業管理學家把管理分為了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為「無意識管理」,也就是所謂的「人盯人的管理」。在無理論指導下憑感覺進行管理,感覺對了可能便成功了,感覺錯了便失敗了。第二層次上公升到了一定的「哲學」水平,這裡的哲學是指在長期的實踐中所積累總結出的理論信念,如民間流傳的「和氣生財」及哲人道出的「中國人患不均而非患多寡」等經營之道。

第三層次上公升到了「數學」問題,也就是我們所常說的量化管理。第四個層次,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是指有意識地清楚不去做什麼方能做什麼。當我們越多地屏棄壞的行為,我們就越接近成功的目標。

從2023年由美國馬丁公司首創的「無缺點管理」到現在很多公司沿襲的「零缺陷管理」其實說到底就是為了達到無為而治而產生的一種管理理念。而海爾從oec管理到sub(創新的戰略單位),其實也是從數字管理向無為而治的過渡。

五、人之可塑

儒家管理哲學的人性論基礎。我國儒家的管理理論也是建立在人性假設基礎上的。儒家的人性假設,主要有三種觀點,即孔子的「性相近,習相遠」、孟子的「性善論」、荀子的「性惡論」。

總之,儒家認為,人是可以塑造的,人對於人性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人可以通過自己後天的努力,或使被後天環境蒙蔽的「善性」彰顯出來,或使先天的「惡性」發生改變。這就是說,人性的最終形成是由人的社會行為所決定的,在這裡,管理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孔子說「觀過而知仁」,就是說看見人家犯了錯誤,自己便反省,不要犯同樣的錯誤。這就是「學問」,所以孔子這個研究方法,隨時隨地要有思想,隨時隨地要見習,隨時隨地要有體驗,隨時隨地要能夠反省。這既是儒家思想治學的觀點,同樣與學習型組織的觀點也非常一致。

在現代科學管理中,我們搞企業文化建設,其實說到底就是要指導員工怎樣做人和怎樣做事,而孔子的研究方法也正是我們搞企業文化建設時需要學習和遵循的一條原則:人之可塑,即用每件事教育員工,引發他們的思想,他們的體驗,而後形成共同的行為準則。

管理思想史

一單選1管理思想史是關於系統的管理思想或理論的 歷史科學 2管理思想史的學科特徵表現為比較強的 綜合性 3在管理思想史上首先意識到 管理跨度 的實踐者是 古埃及人 4在管理思想史上認為管理具有普遍性的是 蘇格拉底 5古希臘流傳下來的專門論述經濟問題的第一步著作是 家庭管理 6被譽為中世紀經院哲學的百...

管理思想史

滿分100分 考試時間150分鐘 一 單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乙個是符合題意要求的,請將其 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 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 被譽為中世紀經院哲學的百科全書的著作是 a 烏托邦 b 出埃及記 c 君主論 d 神學大全 2 依據教...

學習心德體會

龍泉三小方永健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之本,師德當先,加強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提高教師思想道德素質,規範教師崗位行為是學校教育發展的根本和靈魂。因此,作為教師,規範自身崗位行為,提高自身職業道德素質是必不可少的。開學初,我校組織學習了 一創二規範 和 教師教學行為規範20條 的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