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戰略管理案例通用公司

2021-03-04 09:42:36 字數 3329 閱讀 5409

對於世界大企業通用,屈居第二的豐田到底有多少應戰的條件與制勝的可能?全世界汽車界都在拭目以待。然而豐田董事長卻表示:

「用這種說法表現豐田的諸般動態,實在並不適當。未來的世界,有通用,有豐田,也有福特。我們希望大家認為,我們只是以這個世界為舞台,在彼此競爭。

」實際上,豐田充分顧慮到避免過分刺激對方,以免遭受國際上的責難。換言之,豐田目前可能避免與通用正面衝突,趁此機會儲存實力,加強備戰。

通用的想法也是如此,既然通用在不必與豐田直接競爭的大型車市場已經有70%的市場占有率,那麼,它就能在以高附加價值賺取利潤時盡量賺取。等到組織改善或技術開發,借神農計畫開花結果以後,再正式與豐田一決勝負。因此,通用公司也認為,盡量避免與日本正面衝突才是上策。

通用的這種心態,可以從通用不顧因日元急劇公升值日本車不得不三番五次漲價、失去在美國的競爭力的大好時機,反而與日本車同時漲價、賺取利潤的情形看得清清楚楚。簡言之,豐田與通用如今都處在乙個不想戰鬥,「正在備戰」的狀態下。二者的競爭力如何呢?

1、通用是巨無霸,豐田成長頗快。豐田與通用在財力管理方面嚴格、成本意識高等方面,頗見相似之處。首先我們以2023年的業績,來研究雙雄的高收益結構。

通用在營業方面比上一年增加15%,高達936.7億美元;2023年是1500億(1美元=20日幣的話,約19兆2700億日元),破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並因此成功奪回自2023年起被愛克森石油公司所奪去的全美最高營業額公司的寶座。銷售量也增加了12.

6%,達到930萬輛,頗見復興之勢。但是淨利潤方面則減少了11.7%(39.

9億,約8000億日元),其原因部分是由於銷售(回扣)、工資成本增加、歐洲事業不景氣等,而收購休斯公司等投資費用的增加,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相對地,豐田的營業額(2023年6月)為6兆3千億日元(比前期減少17.2%),全年銷售量為368萬輛。這樣看來,豐田在營業額、淨利潤、銷售數量等方面,都只及通用的1/3左右。

姑且不談營業額、淨利潤的差別,通用最強的是擁有隨時可使用的鉅額融資。神農的50億美元,收購des的25億美元,收購休斯的50億美元等,即使投資了數筆如此龐大的金額,通用仍有兩兆日元的融資,其深不可測的實力,令豐田無法不驚嘆。然而,豐田則在「通用龐大」的聲浪中,避開眾人的注意,逐漸地茁壯成長。

2023年左右通用的營業額為8兆2000億日元,淨利潤為624日元,與豐田相比,營業額為其13倍,淨利潤為其16倍強。到2023年,營業額及利潤都接近3倍。在此16年間,通用的成長率為2倍強,豐田的成長率則高達10倍之多。

也正因為如此,豐田內部人員所感受到的來自通用的潛在威脅,似乎已經逐漸淡化。

2、豐田融資額相差很大。通用有全美國第一,豐田有全日本第一的收益率,在融資方面,通用收購了休斯公司等大企業,仍有2兆日元;而豐田則有1兆4千億等令人難以想象的餘力。在與第二名的差距方面,通用與福特的營業額相差了435億美元,豐田則比日產高了2兆5千億日元。

在市場占有率方面,也都各自占有國內市場的40%以上。

雖然如此,世界首屈一指的通用,其使用總資本(全通用集團)為12兆7千9百億日元,豐田則不及其三分之一。但豐田的自有資本比率則為第一,高達66.2%。

在營業額超過1兆日元的大企業中,除了豐田,沒有任何乙個企業擁有如此高的自資比率。在日本方面,不但高出日產的49.1%,甚至超越以優良企業知名的松下電器的52.

8%。自資比率是判斷經營健全與否最常用的指標之一。對經營者而言,自資是與成本無關的資本(除了對資本額的紅利),因此成為許多企業的經營目標之一。

通用的自資比率在這五年,幾乎都只有45%左右。除了收益率較低外,龐大的裝置投資,也是原因之一。在這五年的時間裡,通用在裝置上已經投資了351億美元。

相對地,豐田的裝置投資,自2023年以後也逐年增加。2023年度的3200億日元,比起2023年,幾乎為倍增,但其仍只為通用投資額的25%左右。只是通用的投資額中包括了對零件工廠的投資,豐田則沒有包括,因此其差距仍可以再拉近一些。

另外,通用幾乎已經醞釀成了其推動世界戰略上的海外投資,豐田卻仍在起步階段,今後資金上的負擔,當然會日趨沉重。因此雖有1兆4千億日元的融資,但與通用相比,數額還是較小的。

3、市場目標。目前豐田的世界戰略目標是確立國內300萬輛,輸出300萬輛,年總產600萬輛的體制,達成「全球10」(佔全世界生產量的10%)的目標。

2023年豐田車的出口,因美國市場的景氣,僅美國銷售就突破了100萬輛,總計為198萬輛(比上一年增加9.9%),距目標的200萬輛,只有一步之遙。2023年,豐田車的實際出口量已經達到,但在本國內,豐田則還需要一番苦鬥。

去年豐田的產量為366萬輛,不管在日本本國或出口,都創下最高紀錄。但就像豐田總經理所說的,「日本市場的1/4是屬於輕型車,如果包括輕型車的話,豐田的市場占有率絕對不算高。」在除輕型車以外的市場,豐田的確有42%的市場占有率。

但包括輕型汽車的市場占有率,如表6—3所示,只有29.9%,並不算高。

因為歐美各國最大廠家的本國市場占有率都很高,通用(美國)為 52%,大眾(德國)為42%,雷諾(法國)為53%,菲亞特則佔85%,日本的豐田與日產,在獨佔方面,可說落後許多。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兩公司均未大量生產,且十分獨特地與11家公司共存於乙個國家內。

目前豐田公司內部有兩派意見,一派是主張「加強攻勢,一舉提高市場占有率」的積極派,另一派則是堅持「採取耐力戰」的消極派。積極派認為,因日元公升值,導致企業體質孱弱的現象,正是加強攻勢的大好時機。事實上,對於目前收益的大半為美國市場所消費的日本廠商而言,日元公升值,是乙個極為沉重的打擊。

例如,日元每公升值一點,就產生50億日元的匯兌差損的豐田,三個月就有343億日元的差損,即使因海外車價的**或輸入零件的合理化,賺回77億日元,實際損失仍高達262億日元,因此除了豐田以外的廠商,恐怕很難避免赤字或大幅度減收。

這種情況,對於國內銷售有何影響呢?過去廠商將出口所得的利益,用以援助國內銷售,也就是作為對經銷商的支援資金。一旦此廠商的財務緊縮,自然在支援資金上會有困難,因此經銷商的情況也隨之惡化。

目前,因去年日元公升值的影響,已經有70%的經銷商陷入經營困境。如此一來,以豐田的豐富資金為後盾,擁有超群的高利潤以及銷售力量的豐田經銷商,只要一致發動攻勢,要使市場占有率迅速超過半數,達到國內200萬輛銷售目標,也不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消極派則站在最大企業的立場,認為不該蓄意發動攻勢,使業界陷入混亂,最後遭遇社會的責難。

另外,即使發動攻勢,使其他公司倒閉,一旦日本式的企業救濟機能(通產行政、銀行系列、財界等)干涉,結果必須接收倒閉的公司。這麼一來,奮戰的結果是必須負擔乙個赤字公司,反而造成雙重壓力。

被迫決定採取消極派意見的豐田的總經理主張「不能採用那麼激烈的方式,還是慢慢來吧。」但是,豐田的總經理另一方面卻在心裡合計著:豐田「全球10」的達成——現在進行中的美國(獨資工廠20萬輛,nummi15萬輛)、加拿大(5萬輛)、中國台灣(2萬輛)年產量可達到32萬輛,因此目前最好儲存實力,將戰場移到美國,日後再乘此餘威完成「全球12」的目標,這才是豐田真正的戰略。

思考題:

1、 分析豐田公司相對於通用的優勢;

為豐田公司選擇適當的投資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1.海爾的崛起 經過短短15年的時間,海爾集團從乙個虧空147萬元的集體小廠迅速成長為擁有白色家電 黑色家電和公尺色家電的中國家電第一品牌,到1999年海爾產品包括58大門類9200多個品種,企業銷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1.6 的速度高速 持續 穩定增長,1999年,集團工業銷售收入實現215億元。...

企業戰略管理案例習題

案例1背景介紹 著名作家馬克 吐溫說 把所有的雞蛋都裝進乙個籃子裡,然後看好這個籃子 借用到企業經營方面就是 選擇乙個有前景的行業,集中全部資源去發展,即專業化經營。英特爾公司總裁安迪 葛洛夫對此深表贊同,他領導的英特爾一直堅守在微處理器行業,全球市場占有率高達9o 中國格蘭仕董事長梁慶德也持有這種...

企業戰略管理案例分析

motel6和里茨 卡爾頓在住宿行業中參與競爭的市場定位恰恰相反。motel6滿足的是那些很注重 的旅行者的要求,他們所想要的是乙個乾淨的沒有附加服務的地方來過夜。為了達到低成本提供隔夜住宿的目的,motel6採取了以下措施 1 選擇相對便宜的地點來建築住宿房間 通常是在州與州的交界和高速公路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