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學野外考察報告

2021-03-04 09:43:19 字數 5016 閱讀 2970

本科學生《生物與土壤地理學》課程

土壤地理野外實習報告

專業地理科學

年級     2008 級

姓名學號

任課教師職稱副教授

雲南師範大學旅遊與地理科學學院地理科學系

2023年11月11日

昆明花紅洞—筇竹寺土壤地理學野外實習報告

一、實習的目的和要求

1.實習目的

土壤是自然地理環境五大組成要素之一。土壤地理野外實習是土壤地理教學環節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野外實習,一方面結合實際應用和驗證課堂所學基本原理知識,加深和鞏固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則是學習常規野外土壤調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實習要求

1.學會分析成土條件、成土過程和土壤發生型別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分布規律;

2.搞清實習地區土壤型別以及主要形狀特徵、分布規律、改良利用和保育等;

3.初步掌握野外調查研究和鑑定土壤型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學會應用調查資料和測定資料編寫實驗報告。

二、實習的準備工作

1.地圖的準備

土壤地理野外實習必備的基礎圖件包括地形圖、土壤圖等。其中地形圖比例尺大小的選擇,根據野外實習地區範圍的大小、自然環境和土壤的複雜程度而定。我們此次野外實習採用的地形圖比例尺為1:

25000。

2.資料收集與分析

土壤野外實習前必須收集實習地區的自然環境(如:氣候、植被、地貌、水文等)及社會經濟狀況(包括人類活動,特別是農業經濟生產活動;城市、工礦業發展對當地土壤的影響)的資料,並進行分析。

3.物質準備

儀器和試劑:羅盤儀、***、土壤標準色比色卡、白磁碟、ph值比色卡、鹽酸溶液、蒸餾水

採土工具和用品:鋤頭、削土刀、鋼捲尺、標本盒、土袋、標籤

其他:記錄本、尺子、鉛筆

三、實習的基本理論依據

(一)土壤剖面觀察與描述記錄

(二)各發生層次的形態特徵與描述記錄

1.土壤顏色

顏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形態特徵之一;是判斷和研究成土條件、成土過程、肥力特徵和演變的依據之一;是土壤分類和命名的重要依據之一; 既可反映土壤的成土環境,又是成土過程的結果和土層性質的外在表現。

2.土壤質地

含義:土壤顆粒的粗細狀況,即砂粒、粉粒和粘粒等粒級所佔重量百分數。

野外判斷法:目視手測法。用手指捻摸或加水溼揉,初步判斷質地型別。(準確的質地型別要通過室內分析才能獲得,有比重計法、吸管法等)

3.土壤結構

含義:土壤顆粒在自然狀態下的膠結情況,或者孤立存在,或者相互粘結在一起形成形狀和大小不同的團聚體。

野外判斷方法:將原狀土壤拿到1.0m高度,自由落下,根據破碎形成的團聚體形態,判斷所屬型別:團粒狀、塊狀、核狀、片狀、柱狀、稜柱狀、單粒等結構。

4.土壤濕度

含義:指土壤的幹、溼程度,是土壤剖面上各發生層自然含水狀況的反映。

由於野外土壤含水量受天氣影響,故判斷的土壤乾濕度是相對的,只對晴天時土壤剖面上下各層的相對含水量有意義。

野外判斷方法:目視手測方法。用手對土壤感覺涼溼的程度,以及用手擠壓土壤是否出水來判斷。

5.土壤鬆緊度

含義:土粒結合及排列的疏鬆和堅實程度。

測定方法:用採土工具如剖面刀、土鏟等或堅實度計。

6.土壤根系

植物根系的種類、多少和在土層中的分布狀況,對成土過程和土壤性質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土壤剖面的形態描述中,須觀察描述植物根系。

7.土壤新生體

含義:土壤發育過程中新生成的物質,不是成土母質中的原有物質。

8.土壤入侵體

含義:由外界進入土壤中的物質。

型別:一是由於人為活動由外界加入土體中的物質,如磚塊、瓦片、陶瓷碎片、玻璃、灰燼、炭渣、煤渣、墓葬遺物、石器等;二是生物殘體,如動植物化石、動物骨骼、植物樹幹和根系、軟體動物的貝殼等;三是源於母質的,如巨石、礫石、碎石等。

9.土壤ph值

土壤溶液的ph值是反應土壤酸鹼性的指標,在自然環境中常見土壤的ph值變化處於ph4—ph10之間。大多數作物生長發育適宜的土壤ph值介於5.5—8.5之間。

四、實習地概況

1、實習地區地理位置

昆明花紅洞——筇竹寺位於25°03′26.9″n—25°03′38.8″n,102°36′35.

0″e--102°36′38.8″e,昆明市西山區團結鄉和海聯鄉交界地區,距昆明市區12公里左右,有昆明至富明、昆明至團結鄉、昆明至花紅洞公路經過。

2、實習地區地理環境

(1)地質地貌花紅洞至筇竹寺地區海拔2000-2500m,高差約500m左右。該去大地構造位置屬於康滇地軸東測與康滇地軸東側與滇東凹陷交接地帶。東側有西山-普渡河斷裂,區內有東西向構造帶通過。

出露的底層主要有寒武系下統、泥盆系中上統、石炭系下統、二疊系下統及第四系。岩性以砂岩、頁岩、石灰岩、白雲岩、鋁土巖、砂礫鬆散堆積物等。山體近南北走向,成因型別屬前切割中山,是燕山運動初期因斷裂隆起而形成。

東坡較陡,面向滇池盆地。西坡較緩向西過渡到花紅洞斷陷溶蝕盆地。成土母質有殘積物、坡積物、殘積坡積物、古紅土、近代洪積物、沖積物、湖積物等。

(2)氣候為乾濕季分明的高原**帶季風氣候,具有冬春暖和,少雨乾燥,夏秋涼爽多雨濕潤,全年無夏,四季如春,遇雨成秋的特點。年均溫12.5℃左右,7月均溫16.

5℃左右,1月均溫15.4℃左右,年降水量665mm左右,年平均相對濕度77%。

(3)植被地帶性植被為半濕潤常綠闊葉林。現狀植被有原生半濕潤常綠闊葉林,分布於筇竹寺附近的箐溝和山坡上;次生植被灌草叢;人工植被雲南松、華山松林、滇油衫林、針闊葉混交林等;農業植被水稻、玉公尺、洋芋、蔬菜等。

半濕潤常綠闊葉林: 滇中、滇北高原山地廣泛分布的主要植被型別。其海拔範圍大約在1500-2500m之間。

群落垂直結構由喬木上層、亞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等構成。組成上層喬木的優勢樹種主要為殼斗科,青岡屬、栲屬、石櫟屬中的滇青岡、元江栲、黃毛青岡、高山栲、滇石櫟等為主。區係上主要為中國—喜馬拉雅成分;喬木層中常伴生有耐旱耐寒的硬葉高山櫟類樹種,如灰背櫟、川西櫟等,還含有一些落葉樹種,其中有我國東部**帶地區常見的樹種,如黃連木、栓皮櫟等;還有一些特有的樹種,如滇樸、滇楸、滇合歡、皮哨子、滇皂角等。

喬木層樹種一般都具有明顯的旱生特徵:例如葉片較小、具革質、稍硬、有時葉背具毛,樹幹多彎曲,樹皮稍厚等。該類常綠闊葉林現在儲存較少,在遭砍伐後,常以暖溫性針葉林所替代,例如雲南松林、滇油衫林、華山松林、沖天柏林等,又以雲南松林分布最廣。

雲南松林: 主要分布於海拔1500-2500m高度範圍內,大多為半濕潤常綠闊葉林受人類干擾後而形成的型別。喬木層優勢樹種為雲南松,主要伴生樹種為半濕潤常綠闊葉林中的黃毛請、岡滇青岡、栓皮櫟、麻櫟、旱冬瓜及其他針葉林樹種如滇油衫、華山松等。

林木灌木多為珍珠花、杜鵑、烏飯等。

滇油衫林:主要分布於海拔1500-2200m高度範圍內,多與高山栲混交。

華山松林:主要分布於海拔1800-2800m高度範圍內,常見於氣溫較低、水分條件較好的地段。

(5)土壤型別發育分布的土壤型別(亞類)主要有山原紅壤、山地紅壤、石灰土(包括紅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等。

山原紅壤母岩風化程度比磚紅壤和赤紅壤低,但富鋁化作用比較明顯。粘粒sio2/ r2o3 、 sio2/al2o3 、sio2/fe2o3分別為1.5、2.

3左右和3.0,鹼金屬和鹼土金屬cao、mgo、k2o為0.81、0.

80、4.43,ph5.5,代換量為13-21毫克/100剋土。

土壤酸度較低,矽的淋溶較弱,無明顯的結核和膠膜發育,所有這些性質與赤紅壤相似。但是深度發育的鐵質富鋁化紅色風化殼。除反應深受古土壤影響外,還反映出乾濕交替明顯的山地紅壤的特點,氧化鐵比我國東部紅壤高。

山地紅壤: 是紅壤土類中的乙個亞類,分布於滇西、滇中海拔1500-2500m的中山山地和丘原地區,與山原紅壤呈復區分不,面積較小,大多是在現代的風化殘積坡積物母質和中**帶生物、氣候條件下發育形成的,具有中度脫矽富鋁化過程、強烈的淋溶作用和較弱的生物累積過程。通常地形坡度較大山地土壤型別特點突出,諸如土被不聯絡,土體稍薄,侵蝕較重,母質、氣候、生物微域變化大,土屬和土種多樣。

紅色石灰土: 分布於高原丘陵岩溶地區,現存植被以早生稀疏禾木科荒草地為主,間有少量雲南松、華山松及常綠闊葉灌叢。生物迴圈過程、富鐵鋁化作用亦很想,但成土母質的影響較大,土壤ph6.

5-7.5之間,整個剖面均有碳酸鹽反應,土質粘重,土層厚薄不均,多石灰岩出露。通常全氮含量少,碳氮比率較寬(33-51),全剖面ph6.

9-7.6,屬中性至若鹼性反應,鹽水浸提相差0.2-0.

9,代換氫多雨活性鋁,鹽基總量亦不高。

黑色石灰土: 黑色石灰土與紅色石灰土成復區分布,一般分布在地勢平緩丘陵壩區或水分充足石灰岩山地上及石灰岩岩隙中,自然植被為常綠闊葉林或禾木科草甸為主,ph7.5左右;全剖面均有石灰反應。

其有機質含量很高,並向下層顯著減少,全剖面燒失量很高,與有機質成正相關,並且向下層顯著遞減。土壤中氮的含量與有機質含量成正相關,也向下層遞減,鹽基總量為45-48me/100剋土。

五、實習時間、實習任務及實習過程

1.實習時間

2023年10月31日,一天。

2.實習任務

(1)觀察熟悉實習沿線的成土因素與土壤形成、發育和分布的關係;基本成土因素有:a、母岩、母質、植被、地貌等,

b、地勢及水文條件;c、人類活動等。

(2)訓練土壤剖面的選點、挖掘及土壤剖面的形態特徵的觀察、描述和記載。

(3)觀察公路沿線發育的土壤型別及其空間分布:如水稻土,山原紅壤,山地紅壤,紅色石灰土等。

(4)觀察熟悉實習沿線主要土地利用型別及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3、實習沿線的植被、土壤型別及土地利用情況

(1)呈貢大學城--海源寺:昆洛路一帶由於修建房屋和公路,許多新鮮土壤出露在地表,成為天然剖面,其顏色成紅色,土壤型別屬典型的山原紅壤,在昆明分布廣泛。據老師介紹:

原來公路兩旁地勢低窪處主要土壤型別是水稻土,而現在由於各方面原因水稻用地幾乎被改為旱地,特別是呈貢小吳家營一帶,土壤發育良好,除建築用地外大多是花卉用地。公路兩邊,以前是以人工農業為主,如蔬菜、果園、經濟作物等,現在的植被主要是喬木、灌木和草本等,屬園林植被,經常要進行人工管理。到了關山腳下,仰望關山,山上植被稀疏,並且有大量的基岩出露在地表外,山體的傾角很大,山上的土地利用很差;其原因與其母岩、地勢、植被等有很大關係,由於早期遭到人為的嚴重破壞,加上山體陡峭,不利於風化碎屑的堆積,土壤侵蝕強,自然土壤一旦遭到破壞是很難恢復的,所以保護石灰岩地區的植被非常重要。

土壤學野外實習報告

6 水文條件 雖然在安寧河流域但是非常乾旱,沒有輸水渠道 7 土壤型別簡介 土層深厚 質地良好 八 實習區域土壤特點總結 1 成土過程分析 因安寧河流域多次改道,所以成土過程不進行詳細分析。2 觀察的土壤剖面特徵 一公尺寬 長 深的向陽自然剖面 3 農業利用方面情況 存在的問題及改良方案 不適宜農耕...

土壤學野外實習指導書

土壤野外教學實習是土壤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習能比較全面系統地了解土壤的分布 分類 形成條件 剖面特點及改良利用措施。使同學掌握土壤型別調查的基本方法,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提高實地觀察和動手能力,並對主要土壤型別的性狀特徵及改良利用情況有乙個比較全面的認識,為今後解決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土壤問題打...

土壤學實習報告

課程名稱 土壤學 姓名 努爾艾合麥提 阿吾提 學號 1011111108 專業年級 農學16 1 指導教師 呂雙慶 一 實習目的和要求 土壤學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野外教學實習是土壤學教學的三大環節之一,在課堂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經過實地實習以達到 1 理論聯絡實際,把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與野外實踐結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