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知識及技巧

2021-03-03 23:05:24 字數 4488 閱讀 8405

攝像機鏡頭應當表現什麼

攝像機的鏡頭具有較強的發現力、捕捉力和表現力,在一定程度上它表現的是攝像者的主觀傾向和審美情趣。它的任務就是表現**中需要介紹的主體、環境,還有氣氛。

專題片、新聞也拍了不少。但是,我們在實際拍攝中是否真正發揮了鏡頭的表現力?是否突出了景物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許多人往往把取景的範圍放得太寬廣,景別視距過遠,沒有能較好地利用螢幕有限的空間來突出主體,介紹環境,表現氛圍。舉個例子,我們要對某個會議進行報道,拋開解說不談,在我們介紹了場景的全域性之後,應著力抓取區域性和細節等有表現力的東西。正反兩個全景畫面,能給人提供乙個在開什麼會,有多少人參加以及會場的環境等資訊,但哪些人到場?

誰在講話?聽眾如何反應?這就要靠畫面的語言——景別的變化,區域性、細節和機位變化,來展現和交代,為觀眾提供他們所需的資訊。

再如,表現乙個人在孜孜不倦地閱讀、緊張地思考,我們用全景介紹了他身處的環境,用中景、近景勾畫了他的身姿,還用特寫介紹了他讀的是什麼。到此為止,我們僅僅介紹了「他在做什麼」;要表現他「孜孜不倦」、「緊張思索」,這些鏡頭還不到位,這時,如果我們再加上乙個手夾著的菸頭快燒到手指的特寫或者加上其它很能說明問題的特寫(窗外的月亮、桌上的鬧鐘等),就能較好地把我們想要表達的表達出來。細部特寫往往比籠統的表現更能傳情達意。

我們在拍片中不能忽視攝像機鏡頭的細部特寫的表現力,強調一件事所引起的反應動作的細節,往往比直接拍攝那件事的過程更富感染力。

注意運用技術和藝術手段,充分發揮攝像機鏡頭所具有的發現力、捕捉力和表現力,對我們利用攝像機來展現大千世界,描繪美好生活,將會大有幫助。

取景與構圖

取景與構圖是兩個密切相關而又有區別的概念。

取景取景是指取用哪部分視覺元素來構成畫面,捨棄哪些部分,攝像機處於什麼位置,取何角度拍攝等等。比如,拍攝人物新聞或專題片時,取景應考慮的因素包括:決定鏡頭是對準所有的人物,還是對準其中的幾個;用全景、中景,還是近景;仰攝、俯攝還是平攝等等。

構圖構圖是指將視覺元素加以組織、構成畫面的方法。比如拍攝記者採訪兩位人物,則三位人物的安排(誰靠近攝像機,誰遠離攝像機,三人之間處於怎樣的幾何位置關係)、人物坐勢的動態處理,周圍道具如何安放,取何機位、從何角度拍攝,使各視覺元素位於畫面的什麼位置等等,都包括在構圖範疇內。取景構圖藝術對於攝取電視畫面、創造視覺空間是十分重要的。

要攝下優美的畫面,必須要對畫面視覺元素加以組織,必須選擇機位、恰當取景。取景與構圖很自然地緊密聯絡、相得益彰。

如何取景

取景的過程既含有技術的成分,又含有藝術的成分。技術上要保證所攝畫面的完整與清晰,要熟練地掌握攝像機的操作要領,鏡頭運動要「平、穩、勻、準」。藝術上要根據內容的需要來選擇視點、確立機位、視距、角度、景別,這些對我們成功地創造視覺空間至關重要。

一.技術上的要求:主題明確,影象清晰是取景時首先要保證的起碼要求。在決定畫面元素的取捨時,既要使主體突出、影象清晰,又要通過畫面的視覺形象向觀眾傳遞足夠的資訊,體現作品的主題。

當然,在一部**中,有些鏡頭含資訊量多,有些鏡頭含資訊量少,因此,對每個鏡頭的要求和處理應有所不同。

其次,鏡頭運動要做到「平、穩、勻、準」。「平」是指所攝畫面中的地平線一定要平。我們在拍攝中,不論是用三角架(三角架要較好水平儀)還是肩扛,都要利用畫面中景物的垂直或水平線作參考,效正尋像器邊框與這些線條相平行,大體上可以做到平的構圖要求。

「穩」是要求攝取的所有鏡頭都應當堅決消除任何不必要的晃動。解決的辦法是盡量使用三腳架。即使不用三腳架,也要尋找有利的地形或支撐點,以克服鏡頭晃動。

「勻」是指技巧(推、拉、搖、移)施加的速度要勻,不能忽塊忽慢。

「準」是要求技巧性鏡頭成為落幅畫面時一定要準確無誤。

二.在藝術上:一是確定視點。攝像機的視點可歸納為三種——報道鏡頭、客觀鏡頭、主觀鏡頭。

「報道鏡頭」的畫面上通常出現的是記者或講解員、教師等人物,他們面對攝像機直接向觀眾說話或講解(一般要求是固定畫面,以中、近景為佳)。

「客觀鏡頭」顧名思義,這也是我們最常用的鏡頭。

「主觀鏡頭」就是攝像機的鏡頭充當了被攝主體的眼睛,所攝畫面也正是被攝主體所見到的內容。主觀鏡頭是一種極具感染力的鏡頭。

二是確定機位和視距(鏡頭到被攝主體的距離)。這一點不難理解。在確立機位和視距時,要考慮做到能反映攝像者的主觀傾向,交代好場景、人物關係、表情和細節等因素。

另外,移動機位時要注意軸線規律。所謂軸線是為了保證空間統一感而人為地設定的一條線,它要求各拍攝點應在規定的這條線的同一側的180度以內,否則將會破壞空間統一感。拍攝時,可有意拍點方向感不是很強的「中性」鏡頭,以備後期編輯時「跳軸」。

三是確定角度。角度具有五個要素即:正面、側面、斜側面、背面和高度。

正面是指攝像機鏡頭對著拍攝物件的正面進行拍攝。它使正面有對稱的穩定特點,能真實地反映拍攝物件的規模和正面全貌。側面是指鏡頭與拍攝物件正面構成90度角關係時進行的拍攝。

它能表現物件的側面特徵,能很好地表達出拍攝物件的輪廓。斜側面是指鏡頭從介於正面和側面之間,呈45度角進行拍攝。它既能表現出拍攝物件的正面和側面的特徵,又能表現出拍攝物件的立體感和透視效果。

背面是指鏡頭從拍攝物件的後面進行的拍攝。它表現拍攝物件的背面特徵,強調拍攝物件的形態,還能把觀眾的視線引向畫面的深處,引起觀眾的興趣。高度是指鏡頭相對於拍攝物件以平攝、俯攝、仰攝的角度進行拍攝。

平攝時,攝像機的高度與被攝主體的眼睛平齊,所攝畫面具有如同平時我們眼睛觀察事物的視覺效果,給人的感覺比較自然平和;俯攝時,攝像機高度在被攝主體的眼睛之上,從上向下拍攝。這種拍攝角度特別適宜拍攝大場面。常用來描寫渺小、陰謀或孤獨、壓抑的沉重的情感;仰攝時,攝像機的高度低於被攝主體的眼睛,自下而上地仰角拍攝。

這種鏡頭給人以高大、壯觀與充滿力量的感覺。

四是確定景別。景別是鏡頭的基本特徵之一。它是區別畫面邊框內,容納景物內容大小、多少的重要標誌。

如同語言也有抑揚頓挫一樣,由鏡頭銜接組成的鏡頭句子,也應當有變化。這一變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景別的變化。景別的變化產生的印象是使觀眾產生觀察距離的變化。

景別的變換不斷引導觀眾從巨集觀到微觀,從全域性到區域性進行觀察思考。不同的景別,通常可以通過改變攝像機與被攝物之間的距離和變焦的方法來獲得。但是,改變拍攝距離與使用不同焦距的鏡頭所得到的同樣景別的畫面,其結構與透視效果是不同的。

前者雖然改變了攝像機與被攝體之間的距離,但拍攝的角度未變,鏡頭的視場角未變。隨著攝像機的推近,畫面中的主體形象在增大,而畫面上前後景之間的距離感也在擴大。而對於變焦運動,攝像機與被攝體之間的距離毫無變化,只是鏡頭的焦距變長,視場角變小而已。

隨著鏡頭焦距的增加,視場角越來越小,畫面主體形象增大,而前後景之間的距離感卻被壓縮減弱。

景別選擇得當,有利於突出被攝主體,也有利於交代主體與環境的關係。

常用的景別

遠景遠景是具有遠大的巨集觀性、場面性的鏡頭,完全無人或者即使有人也在畫面中微不足道的景別。這一景別常常用來表現景致,表現氣氛和介紹環境的。

全景全景是能夠表現人物全身特徵的鏡頭。畫面中可以出現人物全身,或者可以容納人物身高範圍並且可以看清外形特徵。

全景主要表現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人與景物之間的關係,表現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表現人體的運動等。如果是表現某物體的鏡頭,則可以畫面中所容納物體的外形整體為標準。(圖-3)

中全景、中景以人體身高確定,中全景畫面下邊框在膝蓋以下;以人體身高確定,中景畫面下邊框由腳麵到胯骨,畫面上邊框由頭頂至胯骨,也可理解為半身景。對應於其它物體,如果其外形一半面積到大部分面積出現在鏡頭畫面中時,即可稱為中全景或中景。

中全景和中景表現的是物體的一半或大部,善於表現人物與人物之間的談話和感情交流,人物的對話也常以中景鏡頭穿插組接。中景也可用來表現幅度較大的運動。(圖-3)

近景近景也稱為胸像。通常是取頭頂至第二三鈕扣之間。近景常用於人物對話分切,觀眾產生的近距離感也明顯靠近。(圖-3)

特寫特寫的畫面通常只表現人物的臉部或某件物品(如乙隻茶杯、一塊手錶等)。就人物而言,一般是從上衣第一鈕扣至頭頂,有時可能是乙隻手或乙隻腳。俗話說:

遠取其形,近取其神。它的作用是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通過面部或者肢體區域性的細微情形,來刻畫人物的性格。

我們前面講的細節,通常是通過特寫來傳達的。乙個輕微的手勢,乙個不起眼的腳跟移動,都可以賦予一定的內在含義。(圖-4)

大特寫主體物完全充斥畫面,有時可能是一雙眼睛是一件飾物,或是其它部位的細部。大特寫仍然是用來刻畫人物性格,表現內心活動的主要形式。它雖然畫面內容減少,但給觀眾的感染力更大,給觀眾造成的視覺衝擊力更強。

如果畫面表現的是某個物體的大特寫,通常是指以整個畫面反映某一細部或突出某種質感,或者只表現物體的動勢,並不著眼讓人看清楚。(圖-4)

上面講了如何取景,又介紹了幾種景別,它只是解決了我們在實際拍攝中取用哪部分視覺元素來構成畫面的問題, 那麼,怎樣將視覺元素加以有效地組織、構成完美的畫面,這就看我們如何來構圖。就好比買回了一大堆好菜,味道好不好,那就看廚師怎麼燒。

如何構圖

構圖是將視覺元素合理組織,進行選擇、加工和處理,使之構成整幅畫面中既合乎主題表現的需要,也合乎造型審美的要求,成為乙個優美的視覺空間或畫面的方法。它具有五個方面的要素即:形狀、線條、色彩、質感和立體感。

不同的要素對畫面的構成有著不同的影響,如物體的形狀在畫面中所處的位置、面積大小和方向發生變化時,會帶來不同的構圖變化,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線條可用來引導觀眾的視線,以加深對主體的印象;色彩能對視覺產生刺激,可吸引人的注意力等等……下面我們從選擇實體、處理形態、確定範圍等幾個方面,簡略地分析一下畫面構圖的技巧和要求。

會議攝像技巧

分割攝主體,背景不要亂糟糟。其實平穩最重要,簡單紀實又可靠。日常拍攝的時候,我們一般不要把被攝主體放在畫面的正 尤其是被攝物件側對鏡頭時。一般來說,和攝影構圖相似,我們只要把被攝者放在畫面的1 3或2 3處即可接近畫面最完美的 分割點。此外為了突出主體,拍攝的時候,被攝者的背景最好和被攝主體的色彩差...

會議拍攝技巧攝像

dv除了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也會為工作帶來好處,典型的應用就是使用dv進行會議的影像記錄。用dv對會議進行影像記錄的好處是可以不需要專人負責。由於工作單位經常舉辦報告會.交流會.研討會等各種會議,有時會議內容需要作為資料儲存,因此為這些會議拍攝影像記錄格外重要。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拍攝會議的方法...

電視攝像的技巧

長治 2009年 8月 9日 第003版 學習與創新 電視攝像的技巧 牛昊巖電視攝像是電視節目製作的前期工作,電視攝像的基本功和綜合表現意識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電視畫面質量的好壞和觀眾第一直觀感受,最終會對整個電視節目產生重大影響。值得注意的是電視攝像不是單純地記錄現實生活,而是對拍攝素材有選擇 有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