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概要讀後感

2021-03-04 00:18:49 字數 1848 閱讀 9070

樊樹志先生的《國史概要》是對中國古代史的概述,起自史前時期迄至清代。內容不是簡單地以時間為軸描述社會發展的模式,而是從中華文明的發生、發展與演變,以此作為國史主線,演繹出了新意。

作為一名初中的歷史與社會教師,對於這部分的內容是相當熟悉的。然而正如書中導言所說「歷史是既簡單有複雜的」。王朝更替,社會發展再簡單不過。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四十來字已經能夠清楚地概括五千年的時間跨越。而這時空變幻間隱含著的英雄式的人物,變革式的事件、戲劇化的情節發展,甚至細微到服裝、語言、飲食習慣的改變都可以包羅在歷史這個範疇之下。

所以說歷史又是複雜的。樊樹志先生當然不是事無鉅細、面面俱到,但是已經對很多重要的歷史內容進行了敘述。由於時間有限,我還未完全讀完,但是頗有一些感觸。

如果用兩個字總結一下的話,那就是「細節」,細節對於歷史課的影響。

一、 細節激發興趣

歷史是由無數個精彩或繁複的細節構成的,抽去這些細節,就只剩乙個蒼白的框架和無數乏味的概念,失去了它鮮活的生命力和震撼心靈的魅力。然而當它成為課本教材時,受到篇幅、課時等因素的限制,往往失去了原來的生動性。學生面對高度濃縮的課本時,往往覺得與自己的認知有相當距離,枯燥無味,失去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若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其他的也就失去了依託。因此,在歷史課堂中,教師有必要把生動的細節展現給學生,營造歷史氛圍,如歷史人物的特寫、歷史情節的補充,歷史場景的渲染,緊張的戲劇衝突等精彩細節,尤其要重視歷史和學生社會經驗相關聯的細節,這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讓學生走進歷史,融入歷史。

例如,當我讀到老子與孔子這一章節時,馬上聯想到了課本教材的「百家爭鳴」。 百家爭鳴這節課知識容量大,理論性強,人物、觀點又紛繁複雜,而且時間也久遠,學生會有很大的距離感。另一方面,孔子等人主要的思想體現又與語文的一些古詩文背誦重複,學生也會覺得沒什麼了不起,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

有鑑於此,如果運用細節進行人物特寫:孔子作揖佩劍的畫像。學生習慣於孔子是個文人、思想家、教書先生,佩劍必然引發好奇「孔子為何佩劍?

孔子還會武功?」興趣就被調動起來。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再由佩劍引入孔子士大夫的身份,從而延生春秋時期的奴隸制等級制度,然後再講孔子的思想時對比當時的社會環境,才發現兩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經提出的「仁者愛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多麼偉大的思想。

這樣,整堂課就通過細節激發了學生對孔子的興趣,產生了想進一步了解孔子的心理需求。

二、細節輔助達標

「讀史以明智」,學習歷史不僅僅是為了民族血脈的傳承,更加在於通過了解古今人事的變遷,探尋歷史發展的規律,洞悉事件的發展趨勢,更好地從巨集觀的、系統、整體來理解現實生活。

如講到秦的大一統時有乙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對於秦始皇的評價。教材旨在幫助學生樹立人物評價的體系,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因此既強調了秦始皇的豐功偉業,又指出了「焚書坑儒」歷史事件。

然而教材在敘述此事件時簡單地介紹原因「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燒毀了各國了歷史、諸子百家著作,活埋四百多名儒生。而學生也在此之上憑藉其固有的經驗判斷秦始皇是個「暴君」。實際上,國史概要中也提到焚書坑儒的背後的細節是關於郡縣制與分封制的大辯論。

所謂焚書,其實際損失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所謂坑儒確實手段過於殘酷,但其本意在於維護皇帝制度的權威。所以,這些歷史細節的拓展,讓學生看清了當時的社會以形式,真正理解焚書坑儒是維護統治的手段,也能夠更加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而不是習慣性的打上某種標籤。與此同時,這個過程也使學生從感知歷史到不斷積累歷史知識,進而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論從史出」,提高學生的歷史智慧型,感受歷史的魅力。

細節是歷史課鮮活生動起來。當然提供歷史細節要有度,根據教學的需要,不能過濫,也不能脫離課本,一定要注意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所補充的史實要圍繞教學目標,切不可沖淡教學主題,更不能讓歷史課成為故事課。史學之美,美在通俗、趣味與情節,更美在嚴謹、深刻與睿智。

讀後感 《看見》讀後感

看見 讀後感范文三篇 學會獨立思考,可以表達思緒,但盡量不要偏激,能了解背後的本質,能包容別人的觀點,客觀的評價事物,最後找到不合理的邏輯並為之努力去修繕它我想這就是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的!由 第一篇范文看見讀後感 今天華東 華北很多地方下起了雪,我們這也是,上午的時候豆大的鵝絨般的雪花從天而降飄飄灑...

母親讀後感母親讀後感

失了母親的人像插在瓶裡的花,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已沒了根。為大家帶來了母親讀後感,感謝大家支援。篇一 母親讀後感 世上有一本永遠寫不完書就是母親。這句話出自 母親 這篇散文是肖復興寫的。這一篇感人文的寫作順序是從始到終,乙個我從母親死後,對父親帶來的後母從反感到好感 從討厭到喜愛。文章一開始,我的母親...

讀後感愛心與教育讀後感

從 的手記裡,我們還可以得到的 最重要的啟示,首先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 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裡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更需要終生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