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心得

2021-03-04 00:54:36 字數 2192 閱讀 2766

在學佛教與人生的過程中,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佛教裡說的關於生命本質的**了。這讓我受益匪淺。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曾發出感慨:

「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型德像,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這句話讓我想了很久。就像孟子曾說的「人性本善」,人生而純粹,只是被太多俗世的煩惱情感遮蔽了眼睛。人生越走越遠,也就遺忘了許多最原始的那些最真的本質。

佛曰:生命十分純粹。那麼,當我們迷失在霧裡時要如何找回最初的那份純粹的心情,如何才能真正自由如風地活出生命的自我呢?

佛學認為,人之煩惱在於三毒,即貪、嗔、痴。我們的煩惱都是來自於這三者,也就是妄想執著,我們過於執念於得到什麼,過於執念於留下什麼,結果自尋煩惱。而對治之法則是三學,戒、定、慧。

其實也就很簡單,既然「毒」,那麼我們就放下它們就是了。捨棄貪念和嗔痴,那麼,我們還有什麼煩惱的理由呢?在四聖諦裡更清楚地指出了生命的真理。

四聖諦裡有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苦諦裡指出:生苦,勞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哭,五取(色、受、想、行、識)蘊苦。

客觀總結起來就是人生本來就是苦的。集諦裡說出了苦因——貪愛、嗔恚。我們太貪求事物了。

在感情上,友情也好愛情親情也好,當我們對對方好的時候,也會想得到對方的感情、重視,若果求不得,就會有沮喪、傷心甚至怨恨等煩惱出現;在事業金錢上,我們會不斷追求更好的境遇,不滿現狀的情緒越積越多,煩惱隨之而到。一切煩惱都在於乙個貪字。滅諦——樂果:

涅槃,滅度、滅寂、不生、解脫、安樂。也就是我們滅去苦諦所得到的樂。 道諦——樂因。

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煩惱如客塵,我們要自淨其意。對凡事不要太執著,付出時無相布施,做事盡力就是,求不得時笑笑置之,如果心淨如水,那麼即使有再多的煩惱也只能在我們身邊擦過而已,我們照樣風淡雲輕。

就如慧能大師說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簡單的心會讓一切事物都變得簡單起來,快樂也會簡單起來。

通過這幾堂佛教課,我學到了很多生活中的道理。人本來就有不足,我們不必太過於去在意。只要我們有心去改變,我們就成功了一大半。

我們做任何事,對待任何人都要隨緣,隨緣才能得大自在,才能做到圓滿,才能過真正幸福美滿自在的生活。沒有了妄想、分別和執著,你也就具有了一顆平等心,一顆清靜的心,真誠的對待一切,而不參雜。一旦你清靜了,智慧型就會現前,你也就是乙個明白人了,你就要懂得做人行事就要依善,要能真正幫助別人。

不管你的行為多麼小,只要有心,都是幫助別人。

生活中我們總是會埋怨社會壓力太大,生存壓力之下我們不得不改變自己,變得虛偽,偏離自己的意願,結果人越活越壓抑。可是有時候,只要我們簡單對待生活,放下一切貪求和執著,我們就能做最純粹的自己。可是,很多時候世界是等價交換的,你得到什麼是要付出代價的。

如果我們真的得到我們要的那種無一物也無塵埃的境界時,我們會很清醒也能很真實地自由地生活。但是我們就無法體會到親情友情愛情的喜悅和那種幸福的感覺,我們也會很難在社會上取得乙個舒適的地位,生活也許就會苦不堪言了。

有的人會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是啊,不錯,不過我們在想一想。如果我們不去做,那麼哪怕是目標離我們只有一步之遙,我們不去邁出那一步,而是選擇逃避,放棄。我想我們永遠也不能到達吧!

所以我想對大家說,不用去管他多簡單多複雜,不用去想那麼多,踏實的走好當下的每一步。好好的生活。雖然我們一下子做不到,但是我們可以慢慢的去做,去落實。

這就是佛教中最為廣布的思想,也可以說是大多數人學習佛教文化的心得體會。

現在社會上有些不良風氣,追求名利、金錢、道德的字眼早已經在多大數人們心裡遺忘了,而卻都是利益。那麼在這個社會中生存,要怎麼樣才能做好自己呢。我想要生活在這個社會中,有些時候我們必須要靈活變通,圓融無滯。

這樣才能融入到社會當中,但融入社會,不等於被社會所染著,我們形式上變通但是內心依然要保持自己的本心。一定要銘記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也可以說是佛教在當今社會的生活觀的體現。

我們學習佛教文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在生活中運用我們所感悟到的東西,要學以致用,這樣才不枉費學習中國佛教文化。

最後學習佛教文化中乙個最值得我們領悟的道理是放下才能得到,只是貫穿我們一生的哲理,學會了可以受益終生。正如生活中男女戀愛分手,經常會聽到有人說要忘記某某人?為什麼要去忘記呢?

我想不可能去忘了誰?因為你越是想要忘記,其實越是沉浸在其中。而應該是從心底慢慢的放下,不去執著這樣才能輕鬆,快樂。

正如六祖慧能所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就是我學習宗教文化的感悟與心得。衷心地感謝老師帶給我們的精彩講課,感謝陳金鳳老師每節課帶給我們的正能量,我會更加地珍惜每一天的生活,好好地活在當下,珍惜身邊的每乙個人、每乙份緣。

佛教「內觀」心得

六根 五蘊 修習內觀以後,我對佛教的 六根 五蘊 開始有了理解。六根 指的是我們人類的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我們總是透過六根向外探索,認為是外界給 我 這個本體造成了各種快樂,不快樂,認為我的快樂,痛苦都是外界造成的,人總是向外看,而從未真正向自己身心內部去探索,修習內觀後讓我懂得了向內觀察的方...

佛教藝術賞析課心得體會

姓名 廖星偉學號 14513229 中國佛教藝術賞析 是我上過的最有收穫的選修課沒有之一,通過這一學期的選修課學習,我從乙個對佛教只有淺顯了解的人變成了乙個對佛學十分感興趣的人,感謝老師的精彩講解,讓我學習到了佛教藝術的基礎知識,這對我今後進一步學習佛學 挖掘佛教的精華與真諦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

略談中國漢傳佛教繪畫與佛教傳播

佛教繪畫是佛教實現其普度眾生的慈悲理想,引發大眾的信仰熱忱,擴大佛教的影響,更廣泛地傳播佛教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妙法蓮華經?方便品 雲 彩畫作佛像,百福莊嚴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乃至童子戲,若草木及葦,或以指爪甲,而畫作佛像,如是諸人等,漸漸積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但化諸菩薩,度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