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譯解題策略及訓練 學生

2021-03-22 00:46:05 字數 4823 閱讀 3844

一、具備兩個基本條件

1.把握句子中實詞、虛詞用法和意義,即以理解實詞和虛詞為基礎,對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現象,對常用的18個文言虛詞,直至對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語、文言修辭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達現象,都有個準確把握。文言實詞數量很多,應以牢記教學大綱規定的120個為主,適當擴大範圍,盡量多積累。

積累也不能光靠死記硬背,要掌握一些規律。

2.善於聯絡前後文推敲判定,整體理解,切忌斷章取義,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應當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來翻譯文言句。

二、牢記兩點翻譯原則

1.譯文要做到「信」「達」「雅」。「信」,即準確無誤,忠於原文,不隨意增減內容和改變風格;「達」,即文字順,語意明確,行文規範;「雅」,指文句流暢,具有文采,準確、鮮明、生動。

如翻譯題①今之事君者曰:「我能為君闢土地,充府庫。」句中「事」可譯為:

侍奉、事奉、服侍、服事、侍(君)、為……辦事、謀事、效力等,若譯為:事(君)、從事、治事、事件等,此點就不得分。

2.翻譯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從高考的特點與考查的目的出發,重在於考查學生的文言文基礎與實際應用能力。

正如餘聞先生所說:「高考的特點固然要考查學生對古代詩文閱讀材料在巨集觀上的把握,但更要求學生能夠從微觀上了解並熟悉古代漢語字詞句式等語言知識。」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之中,譯出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原文表達的基本意思來進行翻譯,不拘泥於字字句句的落實,甚至可採用同原文差別較大的表達方式。高考的特點固然要考查學生對文言文閱讀材料在巨集觀上的掌握,但更要求考生能夠從微觀上了解並熟悉文言文本詞句式等語言知識。因此,歷年來試題的設定主要採用直譯的方式,只有在難以直譯或直譯後表達不了原文意蘊的時候,才酌情採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

當然,這兩種方法可以單用,也可以兼用,視原文情況而定。凡是遇到古今異義、詞義通假、詞序顛倒、句式特殊的句子,直譯後語意不通順,表達欠準確,則可適當用意譯。如福建卷第九題的翻譯題②君不鄉道,不志於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此句中,「鄉」是通假字同「向」,作動詞。可譯為:嚮往、崇尚、推崇、追求;若譯為:

講求、講究、明白、通曉、了解、實行、施行、注重、重視遵循等,此點不得分。總之,翻譯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三、掌握六字翻譯方法

翻譯時,先要讀懂原文,綜合運用學過的古代漢語知識,理解詞義,弄懂句意,理清層次,了解寫法,掌握原文的概貌,還要了解原文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境遇。翻譯時可採用「留、換、補、刪、調、貫」六字法。

1.「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詞彙、專有名詞。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典章制度、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均不必翻譯,原樣保留。

2.「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餘、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3.「補」,即增補詞語。補出古代簡練說法所省略或隱含的內容,特別是對文言句子中的省略部分,翻譯的時候應該為了使語句通順,必須增補出來。

如翻譯題②君不鄉道,不志於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翻譯時,就必須補出省略成分「侍奉國君的人」。

4.「刪」,就是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有些文言虛詞在句中只起其語法作用,在翻譯時不必也不能落實,只要不影響語氣,就可以刪去。

如句首的狀語詞,在句中表順接的一些連詞,起補足音節或停頓,只起結構作用的助詞,均可略去不譯。

5.「調」就是調整語序。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

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在翻譯時必須把這些倒置的成分按現代漢語要求調整過來。如「欲而得之,又何請焉?」翻譯此句要注意兩點:

①任務對話中主語與賓語省略現象。謂語動詞「欲」之前要補出主語「子(你)」,之後要補出賓語「之(東西)」。②賓語前置現象。

「又何請焉」即「又請何焉」,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常常前置,翻譯成現代漢語時應該將賓語移到動詞後面。

6.「貫」,即修飾句子。指文句中帶修辭意味的說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據上下文靈活、貫通地譯出。

如官場中的「下車」(一到任)、「視事」(到職工作)、「乞骸骨」(告老還鄉)、「除」(授予官職)等等,可按現在的說法翻譯。

總之,要做好文言文翻譯題,關鍵還在於平時的積累。要熟讀教材,尤其是名篇名段名句,要反覆誦讀,培養語感;要切實掌握文言實詞的基本用法與推斷技巧,正確判斷一字多義、古今異義、通假詞、偏義複詞等文言現象,掌握文言特殊句式;明確考綱要求的那些文言虛詞的基本用法。同時要通過不斷訓練,掌握翻譯的要領。

表達時要做字跡清晰,捲麵整潔。

四、精題訓練

將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①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

「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②之註:①「輕」可能是多出的字。

②懷:歸依。

2.厲王虐,國人謗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

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得弭謗矣,乃不敢言!

」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

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王不聽。

於是國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於彘。

3.季文子相宣成①,無衣帛之妾②,無食粟之馬。仲孫它諫曰:「子為魯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馬不食粟,人其以子為愛,且不華國乎!

」文子曰:「吾亦願之。然吾觀國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惡者猶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惡,而我美妾與馬,無乃非相人者乎?且吾聞以德榮為國華,不聞以妾與馬。 (《國語·魯語》)

注:①宣成:指春秋時期魯宣公和魯成公。②妾:指婢女。

4.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矣。」寵蔥曰:

「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樑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願王察之也。」王曰:

「寡人自為知。」於是辭行。而讒言先至。

後太子罷質,果不得見。(《戰國策·魏策二》)

5.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第八十章》

6.齊宣王問曰:「文王之囿注方七十里,有諸?」孟子對曰:

「於傳有之。」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猶以為小也。」曰:

「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猶以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臣始至於境,問國之大禁,然後敢入。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則是方四十里,為阱於國中,民以為大,不亦宜乎孟子·梁惠王下》)注:「囿」,天子諸侯養禽獸的地方。

7.孟子謂戴不勝曰:「子欲子之王善與?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曰:

「使齊人傅之。」曰:「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①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莊岳之間②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謂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於王所。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

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 (《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咻:喧嘩打擾。②莊岳之間:指齊國國都臨淄著名的鬧市和居民區。

8.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

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

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

』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公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公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9.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

」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而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10.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①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借寇兵而齎②盜糧者也。 (《史記·李斯列傳

注:①黔首:秦稱百姓為黔首。②齎(jī):送東西給別人。

五、文言文閱讀

檀道濟,高平金鄉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喪備禮,奉兄姊以和謹稱。宋武帝建義,道濟與兄韶祗等從平京城,俱參武帝建武將軍事。

累遷太尉參軍,封作唐縣男。義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濟為前鋒,所至望風降服。徑進洛陽,議者謂所獲俘囚,應悉戮以為京觀。

道濟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釋而遣之。

於是中原感悅,歸者甚眾。長安平,以為琅邪內史。

元嘉八年,到彥之侵魏。已平河南,復失之。道濟都督征討諸軍事北略地,轉戰至濟上。

魏軍盛,遂克滑台。道濟時與魏軍三十餘戰多捷,軍至歷城,以資運竭乃還。時人降魏者具說糧食已罄,於是士卒憂懼,莫有固志。

道濟夜唱籌量沙,以所余少公尺散其上。及旦,魏軍謂資糧有餘,故不復追。以降者妄,斬以徇。

時道濟兵寡弱,軍中大懼。道濟乃命軍士悉甲,身自服乘輿,徐出外圍。魏軍懼有伏,不敢逼,乃歸。

道濟雖不克定河南,全軍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憚之,圖之以禳鬼。還進製司空,鎮壽陽。

高考文言文翻譯指導和訓練

二 試題剖析 讀下列文章,翻譯加橫線的句子。時大雪,積地丈餘。洛陽令身出案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門,無有行路,謂安已死,令人除雪?人戶見安僵臥。問 何以不出?安曰 大雪,人比餓,不宜干人 令以為賢,舉為孝廉。一一 後漢書 袁安傳 譯文譯文 答案 譯文 袁安答道 天下大雪,人們都在挨餓,...

《高考文言文翻譯》學案

第二部分課堂學習 1 學生反饋句子練習答案,點評答案,歸納方法。2 運用方法由學生點評答案,強化方法。3 課堂演練,以法導練。課後溫習 加強對方法的理解消化,發現自己的亮點和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拓展延伸。附 拓展延伸選文 木假山記 蘇洵木之生,或孽而殤 或拱 而夭 幸而至於任為棟樑,則伐 不幸而為風...

高考答題技巧 文言文翻譯

翻譯方法 1.對譯。將文言文中的單音節詞譯成以該詞為語素的現代 多 音節詞。例如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世上有了伯樂,然後才能夠發現千里馬。句中的 世 可譯為 世上 2.替換。把古代詞換成構詞成分完全不同的現代詞。例如上例中的 有 可譯為 發現 至於有些意思含蓄深奧的句子,雖然把其中的古代詞換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