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學設計

2021-06-20 21:07:26 字數 911 閱讀 8446

一、 教材依據:

高中政治必修ⅱ《政治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二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二、 設計思想:

1、 指導思想:

以高中新課程改革理念為指導,圍繞本節課程標準要求收集整理教學資源,設計教學流程,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在教學設計中突出三維目標的實現,尤其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設計,為學生開展自主**、進行發現式學習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2、 設計理念

該課採用「主導——主體」的教學系統設計模式,即教師通過教學意圖和策略影響學生,把學生置於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學習的行動者。設計重在強調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建構主義指導下並基本保留「傳遞——接受」教學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更多地去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從而形成一種新的教學活動程序。

3、 教材分析

本框的主要內容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要學生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由我國「歷史的」和現實的國情所決定的。該制度是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一定的自治權。

這項制度有利於少數民族群眾自主管理本地區內部事務,有利於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有利於調動**和地方的積極性,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所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合國情的必然選擇。

4、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有一定的歷史和地理知識儲備,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及客觀必然性不難。但自治權的內容是學生較為陌生的,而自治權作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又是體會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優越性的基礎,因此,了解自治權的內容有助於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從而產生認同感,自覺擁護這一制度。因此,教師在課程設計中要收集有關教學資訊,以「先行組織者」展開教學,便於引導學生自己主動學習,發現新知。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教學設計

1 根據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佔我國人口8 的55個少數民族應選代表360人左右,並保證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從實際看,少數民族代表達415名,佔總額的13 91 2 人民幣上的少數民族文字 材料體現了我國處理民族關係的什麼原則?民族平等 3 為了促進民族的共同繁榮和發展,2...

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教案

執教人 奉賢中學胡菊芳 授課班級 高二 13 授課時間 2007年4月18日上午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懂得理解我國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把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特點。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由我國的歷史條件和現實情況決定的。2 過程與能力目標 根據我國國情和實踐,說明實行民族...

第七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導學

一 學習導讀 民族問題是民族國家內部及民族國家之間關係的重要內容。民族 民族主義 民族自決是影響民族問題解決的重要內容。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民族自治和區域自治的結合,是經濟因素與政治因素的結合。該制度對我國創造性地解決國內多民族間關係的發展與國家的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我國民族政策的重要內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