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制度與傳統民居

2021-06-26 22:51:03 字數 2649 閱讀 3231

在漫長的幾千年的中國傳統社會中,有一種制度,始終不變的支撐鏈結這複雜的傳統社會中的每乙個零件,它的影響力體現在封建王朝的每個方面——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它的觸角延伸到任何乙個細小的角落。這種制度就是傳統社會的根基,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是中國傳統社會的一套始終維護和持續不斷的,以血緣關係為紐帶、以統治和服從的等級關係為特徵的社會政治和文化制度。它是由氏族社會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的,是王族貴族按血緣關係分配國家權力,來保證他們世襲統治的一種制度。

隨著原始公社制度的逐漸解體,私有制的出現使得包括若干個個體家庭的父系家族內部的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宗法制度是氏族社會的血緣關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演化而成的.產生於商代後期。西周建立以後,由於周人有著悠久的農業生活傳統,而且宗族關係在人們生活中佔突出地位,統治者為維護其統治地位,便在商代宗族制度的基礎上.建立了一整套體系完備、等級嚴格的宗法制度。

這時的宗法制度已經確立了嫡、庶之分和大宗、小宗制度。嫡長子為全宗族的大宗,旁系庶子為小宗,大宗享有對宗族成員的統治權,享有政治上的特權,這種以嫡長子繼承制來確立並鞏固父系家長在本族中的地位便是宗法制度的核心。

以血緣家族為核心的宗法制度隨著私有制的出現和發展,成為了貫穿中國古代社會幾千年的思想統治和社會結構核心。無論從「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還是到「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都依賴和屈從於等級關係。宗法制度使得傳統社會成為了乙個親疏嚴明,系統顯然的血緣實體,強烈的「家國一體」的等級尊卑觀念滲透到古代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也深深制約著中國傳統建築的諸多方面,包括傳統的民居。

建築是社會意識的反映。通地理環境因素和經濟因素相比,社會意識是決定建築形式的主要因素。早在距今5000多年的仰韶文化居住遺址就能體現出這種社會意識,遺址由一座居中的大型方形房子和圍繞著大房子的數十座小房子組成。

我們可以看出大型房子是氏族公共的場所,類似之後的宗廟一類,而每個小房子就是乙個小家庭單位。而當進入文明社會,宗法制度體現在居住形式上,就出現了以聚族而居的群落,進而形成庭院形式的傳統民居。

傳統民居建築無論是北方的四合院還是南方的民居,其建築規格,房間布局都不是隨心所欲的。每一處的設定都體現了「父尊子悲、長幼有序、男女有別」的家族宗**理。

四合院是體現宗法制度這一理念的最好的建築表現形式。在四合院中以血緣為紐帶的族人共居一院,是一種很完美的體現了尊卑有序、維護尊長特權,以鞏固統治秩序的建築形式四合院被深深地打上了宗法的烙印,在封建社會中久盛不衰。四合院是個廣泛的建築理念,它不僅僅限於老百姓的住宅,宮殿、王府、寺廟、宗祠、官府等都採用四合院的形式。

從一門一戶的四合院到恭王府、《紅樓夢》的大型四合院,它規規矩矩方方正正,幾乎完全按照中軸線對稱,一如森嚴的等級制度。這種差別是顯而易見的,從北京四合院的大門我們就可見一斑。北京四合院的大門,從建築上可分為兩類:

一種是由一間或若干間房屋構成的屋宇式大門;另一種是在院牆合隴處建造的牆垣式大門,前者是社會的中上層階級住宅中使用,而後者多為普通老百姓居住。屋宇式大門中的最高端最豪華的是王府大門,通常設有五間三啟門和三間一啟門,門的大小、間數、門飾、色彩等都象徵著身份和地位。甚至就連門上的金釘的數目也是嚴格要求的,比如清順治規定親王府每門六十三釘,世子府比親王府少九分之二。

而之後的廣亮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如意門均屬於屋宇式大門,級別依次降低。

「四合院」以庭院為中心,四周由房子圍合而成,這就是它得名「四合院」的原因。四合院的四角通常用走廊、圍牆等將四周的房子連線起來,創造了乙個與外界隔離的內向院落小環境,封閉性較強。這種封閉空間的秩序,恰恰與儒家中「男女有別」、「內外有別」的倫理秩序相對應。

四合院內的布局嚴謹,適合中國古代社會的宗法和禮儀,便於安排家庭成員的住所,使尊卑、長幼、男女、主僕之間有明顯的區別。四合院嚴格遵守中軸對稱布局,經常是坐北朝南、左右對稱,井然有序。四合院的大門常在東南角上,而且南邊的屋子比較高,即從風水的角度講是「坎宅巽門」,寓意家業興旺。

三進四合院是其非常典型的住宅形式。從大門進來之後,迎面是一塊影壁,在空間上起到轉折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不讓人直接看到宅內的情形,因為傳統的觀念是家財不外露。四合院一般都有前後兩院,或內外兩院。

前院的房子,即南房,由於坐南朝北風水不好,所以主人不會住在這裡,一般作為僕役住房、廚房,有的時候也作為客房。內外院通過一道「垂花門」區分開來,內院和外院的等級不同,內外分明,婦女不能隨便到外院,客人不能隨便到內院。內院和外院空間的不同,倫理環境也不同,**中要求人們有不同的舉止。

可開可閉的門,不僅僅是空間的樞紐通道,也是倫理行為變換的分界。

後院是全宅的主體,有正房、廳堂和東西廂房。其中處於中軸線上的正房四合院內最高端別的房間,一般為三開間,占地最大,用料也最好,是院裡長輩起居的地方。而東西兩側的廂房,一般開間比較小,是晚輩住的地方。

而東西廂房也有講究,一般長子即「兄」一家人住在東廂房,而西廂住「弟」一家人,一般來說東廂房的尺寸略大於西廂房,這也體現了長幼等級。中間的廳堂是一家的核心空間,專門用來辦理婚喪壽祭祀等家族的大事。廳堂是家長權利的象徵,適用於各種四合院:

天子有金鑾寶殿,地方官有衙門大堂,族長有祠堂等等。這種住宅形式,順應了我過古代的家族制度。四合院標榜共同的祖先,維繫親情,同時也體現了家族成員的不同地位,宛如一幅生動的家族禮儀活動的真實寫照,更是宗法制度的物質家園。

不僅僅是四合院,江南布局規整的宗族祠堂、合院群聚落、甚至一切家族的墓地,都是宗法制度的活化石,它們的每一處都散發著這種人文倫理浸透的氣息,耐人尋味。在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現代,這些傳統民居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台,被保護在了狹小的空間裡。而對於中國人來說,保護這些民居的外在存在只是基礎的,如何保護這些歷史見證者背後所體現的源遠流長的代表著中國人信仰根基的宗法文化,才是真正值得我們深思的。

宗法制度影響傳統文化社會結構

宗法制度影響下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結構特徵 宗法制源於氏族社會父家長制公社成員間的親族血緣聯絡。作為一種龐大 複雜卻又井然有序的血緣一政治社會構造體系,宗法制孕育於商代,定型於西周。宗法制規定,社會的最高統治者 天子 是天帝的長子,奉天承運,治理天下土地臣民。從政治關係而論,天子是天下共主 從宗法關係而...

宗法制度對現代家具設計影響研究

作者 李偉東 現代裝飾 理論 2013年第07期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中國,家具作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風格和水平直接體現了當代都市人們所標榜的生活品質的高低和審美情趣是否高雅獨特。思潮的多樣化也促使人們追求不同風格的家具設計,有人追求高階奢華,當然有人喜好低調簡約,但設計理念都是朝著高...

論中國傳統宗法制度對中國社會結構的影響

三 家族制度長盛不衰 整個中國古代五千年,戰爭 動亂時有發生,戰爭和動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乙個舊家族的滅亡和隨之而來的新家族的誕生。各朝各代,都有一些豪門貴族和大的家族在產生 在發展 在擴大。另一方面,家族制度在經濟領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中國的 老字型大小 企業幾乎都是某乙個家族承辦的。如 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