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卿語錄220則

2021-06-30 22:12:21 字數 4619 閱讀 1625

李翰卿語錄220則.txt54就讓昨日成流水,就讓往事隨風飛,今日的杯中別再盛著昨日的殘痕;唯有珍惜現在,才能收穫明天。病機挈要

1.燥證,喻氏謂屬熱,沈氏講屬涼,其實,他們所說到的都是燥證的乙個方面。故吳鞠通、俞根初都指出,燥有熱燥、涼燥之分。其機理喻以蒸籠,如水火不偏,則燻蒸而無燥;如火盛水少,則無氣為熱燥;水多火微,蒸不起氣來為涼燥。

臨證必須有此兩種概念,則易分析,但仍憑見證為依據,方能無誤。

2.四損者,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是也。楊栗山所謂氣血兩虛、陰陽並竭是也。大勞、大欲、大病、久病、老人、產後、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是其因。

氣虛者。真氣不足也,其症氣不足以息,言不足以聽,或欲言而不能;血虛者,真血不足也,其症通身萎黃,兩唇白,或素有失血之證;陰虛者,真陰不足也,其症肌膚甲錯,五液乾枯;陽虛者,真陽不足也,其症厥逆,下利,肢體畏寒,口鼻氣冷。單虛者單治,兼虛者兼治,虛而兼寒者溫而補之,虛而兼仍賄清而補之,虛而兼實者須審其標本、先後、緩急、多少隨機而治之。

3.仲景說: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巳至未就是北京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3時。

這個時間正是陽氣最盛的時間。太陽病本來是風寒損傷了衛陽的證候,故遇陽盛之時衛陽有所幫助,故能自癒。我的看法,這不是絕對的,不可完全依靠,只可作為**本病的有利條件之一。

4.虛熱證是虛而兼熱或兼火的證候,亦稱之為虛火,非單指陰液不足,陽氣相對偏盛的虛性亢奮病理狀態。其形成,或因虛而生熱,或熱久致虛,或體虛兼患熱證。臨證證候與火熱證相同,其主症為煩熱,口渴喜冷飲,但服清涼瀉火藥不效或反加重,只有用滋陰養血生津,引火歸原,或甘溫除熱之法方效。

如傷寒後期竹葉石膏湯證,陽明經病人參白虎湯證,口糜齦爛之甘露飲證及十味地黃湯證,咽痛之養陰清肺湯證等。

5.頭不痛項不強,便知非太陽證;但頭痛不項強也非太陽證,如項強痛反不惡寒,脈不沉,不可謂非太陽病。太陽病以頭項強痛為提綱。

6.結胸是傷寒誤用下藥而成的胸腹硬痛的證候,分為大、小、寒、熱、水、血、痰、食八種。其中胸腹不按自痛,按之更痛者,為大結胸;心下按之則痛,不按不痛者,為小結胸;兼不熱、不渴,小便清白,為寒結胸;兼煩渴便閉,為熱結胸;兼怔忡,頭汗,無大熱,揉之有水聲,為水結胸;兼漱水不咽,喜妄如狂,大便黑,小便利,為血結胸;兼脈滑喘嗽,為痰結胸;兼氣口脈大,為食結胸。

7.人參白虎湯之「背微惡寒」、「時時惡風」,非謂之表不解,乃因內熱太盛,自覺室溫較低而有背微惡寒或時時惡風之感覺。

8.胸背腰痛,皆有因痰者。痰者,痰飲也,為水濕不能吸收所致,脈多帶滑象。同時,痰飲在胃即嘔,在上則眩,在心則悸,在背則冷,在脅則脹,在肺則咳喘,在胸膈則滿悶短氣,鬱於經絡則麻木偏枯。

若忽患腰背胸脅牽引痛,走而不守者,即可考慮痰。但痰與風要加以鑑別,從體質上、脈象上和患者每感痛處有寒涼重著的感覺等,稍加留意,不難辨認。辨證心法

9.辨證要結合整個證候群進行綜合分析,不要單憑某一症狀。如傷寒的證候群和溫病的證候群好辨,假如單憑一「惡寒」症,究竟屬風、屬寒、屬溼、屬熱,如何能認清呢?因此,辨證一定要注意四診合參,綜合分析,方不致誤。

10.若表裡證俱在時,症狀是區別表裡多少的關鍵;虛實證俱在時,脈色、腹診相結合是區別虛實多少的關鍵;但對大實如羸狀或至虛有盛候的患者必須按腹,若腹滿硬痛拒按則為實,腹軟喜按者為虛。 11.寒仍繪假之辨別關鍵,一在於舌苔的乾燥與否,二在於口渴喜冷與否。真熱假寒,必見舌苔乾燥,口渴喜冷;真寒假熱,則舌苔多潤滑,口雖渴而不喜冷飲。

當明辨之。

12.虛火上逆(炎)有兩種情況,一是陰虛,須用滋陰降火;二是陽虛(虛陽外越),須用引火歸原。陰虛水不濟火而致虛火上炎者,小便必黃赤,脈必兼數,兼見面赤、唇紅或口鼻出血、齒痛、齒衄等症;如係虛陽外越者,為陰盛龍雷之火浮越,亦現面赤、口渴、煩躁等熱象,但口雖渴而不欲飲,小便必清長,脈沉小兼遲或浮大無根(尤其須注意右遲之脈),更有下肢發涼的見症。二者性質不同,當明辨之,不可誤人。

13.傷寒是百病的基礎,傷寒之方,通治百病,善治傷寒者,雜證自易,確實如此。例如,承氣湯不是單純治傷寒的,當歸四逆湯也不是單純治傷寒的。曾用承氣湯治腹瀉、痢疾、失眠、昏迷、咳嗽、發熱、鬱證、蟲證、瘀證、痰證、火證、濕證等病證,均取得良效,特別是一些危急重證,用之更是得心應手,往往一劑承氣,即可救危難於既倒,使病人轉危為安。

曰人用當歸四逆湯**凍瘡,我曾用桃仁承氣湯**宮外孕一一均說明乙個道理,即傷寒為百病之基礎,傷寒方通治百病,關鍵在於掌握傷寒每一方劑之功能、主治病證和應用規律,臨證運用,才會得心應手。

14.小兒之熱,如手心熱盛,多為腸胃積滯,每以保赤萬應散開洩之而愈;如手背熱,多系(或兼)表證,宜疏風清熱。發散清解之。

15.高熱證要注意其兼表、兼裡各個方面。兼表者,多無汗,間有惡寒;兼裡者,必大便秘,腹脹痛拒按。前者宜汗,後者宜下,看證無誤,才能取得效驗。

16.戰汗一症,多出現於外感熱病病程中,為邪盛正虛之時,突然出現戰慄,繼而全身汗出,是正邪交爭之象。有戰後脈靜身涼而癒者,此為正盛邪去,有戰慄而不汗出者,或戰而汗出不澤者,或戰而汗出太過者,均屬正虛之危象。若戰而汗出太過,來復湯、既濟湯可急用之;戰而不汗者,可啜溫水以助之,必要時可助以強心劑;汗不止,脈仍大者,以葡萄糖之類輔佐之。

熱性病過程中,若突然肢冷、脈伏,即應考慮戰汗之顯蛔,做好救治準備。

17.溼,有寒濕、濕熱,有在表、在裡,有在上、在下之分,但都必須以濕為主,寒熱只屬兼證,居從屬地位。如若熱勝於溼,寒勝於溼,則不在濕證範圍。必須明辨其主次,這是診斷中的乙個關鍵之處。

18.痰證,要辨別寒熱虛實。熱痰黃而.口渴,溺赤,用竹瀝、膽星有效。若病垂危之喉間痰鳴者,忌之。

此屬虛痰、寒痰之屬,因三焦火衰,土崩水泛所致,《醫學從眾錄》中風篇曾論及,可參閱之。 19.太陽頭痛大部分為後頭部疼痛,但根據臨床,也有前頭部痛者,因為太陽經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也,但必須具有發熱惡寒、項強脈浮等方能正確,因為這是感冒風寒的表證。

20.陽虛兼外感風寒者,宜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之。但要考慮夾雜的主次,是陽虛為主稍感風寒呢,還是外感為主稍兼陽虛。前者附子多用,麻黃用量宜少;後者,則按麻黃附子細辛湯原比例用之。

如病情稍久,可改用麻黃附子甘草湯,必要時還須加人人參。所以臨床必須細心體會分析,方能用之妥當。

21.循衣摸床,撮空理線,也屬於肝風內動之範圍,有實有虛,從全身證候、舌苔脈象綜合分析,實者宜下,虛者大小定風珠之類可選用。

22.亡陽有二,一種為亡陽厥逆,一種為陽氣飛越。亡陽驚狂,臥起不安者,屬於後者。這種陽氣飛越,以陰虛不能潛陽者為多見,臨床見症,必須有脈數、喜冷之陰虛現象,如屬下寒迫陽上越者,必須從實際證候上體驗才對。

23.腹滿身重,難以轉側,有屬濕者,也有屬仍賄。如陽明篇內白虎湯證,即有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必須綜合舌苔脈象及全身症狀分析,才能診斷無誤。

24.吐衄為熱傷陽絡所致,但熱須辨實熱、虛熱。如突然發病者,體壯實者,脈象有力者,夏季之時發者等,多為實熱,症見舌苔黃、口苦、便秘等,便為確據。另一種,久病者,或熱病之後期者,脈虛數者,乎素有陰虛情況者,即應以虛火淪治。

25.昇陽之藥,什麼時候可用呢?如帶證、崩漏、腹瀉曰久,導致清陽下陷者。又治頭部之病,用昇陽藥的機會多,但腦充血者忌用。用藥方面,都要抓住它的適應證和禁忌證,才有把握。

26.喘無善證。喘之陳發者,以虛證為多。

27.費繩甫有一治胃火鬱結之案,甚佳,當細心留意體會。臨床上遇到口吐冷沫之症,當然應以寒斷之,可問題在於用溫藥而更盛,此時又不能用苦寒,所以滋胃陰以清胃火,實屬良法。但我們不能因為有此案而懷疑吐冷沫之症。

開始用藥寒熱亂投,常致影響以後用藥,所以開始用藥不宜太亂,用量不宜過大,即是這個道理,當注意之。

28.消化性潰瘍,一般應採取芍藥甘草湯加減**。曾治一例,因其遇冷即發,用芍藥甘草附子湯好轉。所以,臨證用藥,不能拘於常法,而應細心辨證。

29.曾治一西醫認為是麻痺性腸梗阻之病人,經診為虛寒夾實之證,融合黃龍、溫脾、大承氣之意,一劑即減輕。再診,右脈稍有力,左脈沉,此為兼有鬱結,再加香附,一劑則梗阻現象基本解除。

30.痢疾初起兼仍賄,多為表熱,葛根等為必用之藥。曾治一小孩,9歲,患暴發型痢疾,因兼表熱,給以葛根芩連湯加銀花、連翹,一劑即熱退。一般如係熱痢、白痢,用白虎湯,赤痢用白頭翁湯(不兼表證)加減。

便澀的加大黃以疏通之,亦為治痢之要則。

31.凡瀉證,瀉前即痛,瀉後痛止者,此為有夾實的徵象,治宜補中寓瀉。如係胃苓湯證,亦須少加入大黃、枳實方可。 32.曾遇一例再障貧血,審其證係肝氣鬱結,用逍遙散治之好轉。

凡遇再障貧血,應從肝、脾、腎三個方面辨治。如脾的方面,血為水谷之精氣,由脾胃所化生,若脾胃傷,何以生?但導致脾胃受傷不能生血的原因又是什麼。

需要進一步辨識,找準這個原因,即可治好。上述從肝論治用逍遙散,僅係乙個方面。

33.曾治一失眠患者,多時不癒,診之發現下腹部有壓痛,考慮為瘀血,用桃仁、赤芍、棗仁、茯神等,予數劑,顯著好轉。此失眠之由於瘀血所致也。

34.痺證晝輕夜重者,陰邪在陰分也。遇風雨陰晦而甚者,此陰邪犯陽分之證也。得暖遇熱而甚者,此濕熱傷陰之火證也。

體重者,為感溼之著痺證也。用散風除濕之行痺方而不效者,屬寒濕之證。痛處發紅,按之仍賄,為風化為熱之證也。

35.痺證,其在皮脈者易治,在筋骨者難已。五痺曰久入髒,其人中虛者,難治多死;五痺曰久,不見五臟痺之症狀者,為臟實不受邪,易治。

36.痺證大抵知痛知癢者易治,不痛不仁者難醫。入髒者死,留連於筋骨之間者,痛久難癒,留於**之間者易治。

37.虛勞須分陽虛與陰虛,其共同點為盜汗、脈數、經閉、咳嗽等症,不同點為陽虛畏寒,不喜熱飲,陰虛畏熱,口千口渴,喜飲,當辨別清楚。

38.數脈有虛有熱,數而無力為虛,虛勞之證脈皆數,其中數而有熱象為陰虛,數而無熱象為氣虛。臨證遇數脈,宜詳辨之。

39.大脈屬虛(大虛有盛候),當結合病史及臨床見症加以分析,如屬熱盛者,即白虎湯證的一面,當不難辨認。這種脈象,老年患者居多,或久病之後亦可見到,不論陽虛、陰虛都有,尤當細加辨之。

李翰卿先生舌診心法

一 舌質 一 紅舌 凡見紅舌,均係熱證,凡溫熱病初起,舌質深紅者都是伏氣溫病,因為鬱熱在裡的緣故。1 舌尖紅赤起刺,系心火上炎,治宜清涼瀉火。2 舌紅中有裂紋如人字形者,系心火內燔,熱毒燻蒸。3 舌紅中有紅點者係熱毒更盛。以上二證均可於清涼瀉火中加入解毒藥品。4 舌質光紅柔嫩,望之似覺潮潤,捫之乾燥...

傷寒論113方臨床使用經驗李翰卿

傷寒論一百一十三方臨床使用經驗 精要 李翰卿 整理說明 傷寒論一百一十三方臨床使用經驗 乃李翰卿先生遺著。現有1959年油印本 韓五輝原藏 和1960年手稿本存世。1959年1月的油印本書名為 傷寒一百一十三方使用法 其編排體例為 前言 其113方謹依 傷寒論 原書之序,未作分類編排 細目有方義 藥...

董卿經典語錄

作為母親,媽媽給了我很多很多,作為女兒,給媽媽的太少太少 世界上的一切的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有乙份愛是一生一世不求回報的,那就是母愛,有乙個人是一生一世值得我們去愛的,那就是母親 我屬於想清楚就會去做,做了從來不後悔的人 沒有壓力,沒有牽掛,輕飄飄地活著,將會多麼痛苦 生活的魅力就在於它的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