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畫

2022-01-09 04:35:08 字數 3623 閱讀 8094

為使本學期的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更有成效,特制定計畫如下:

一、指導思想

在本學期的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我將以本學期的品德與社會教學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理論和夢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和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積極投身課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質教育,以更新觀念為前提,以提高整體素質為核心,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重點,加強教育教學研究,不斷解決工作中的新問題,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品德與社會教學質量。同時,我將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以提高自己的師德水平、教育教學效果為目標,全面貫徹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各項任務,通過外出請教、自主鑽研、集體學習等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二、學情分析

我校三年級共有學生23人,其中女生12人,男生11人。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學習的結果不僅包括知識的獲得、認知水平的提高,也包括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範的養成,這學期將繼續教育學生既要學會做人,又要學會做事,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啟迪下學做事。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結構

本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乙個側面,突出乙個鮮明的教育主題。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乙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

三年級下冊共安排了三個單元主題,即:在集體中成長、我們生活的地方、愛護我們的環境。這三個主題將**於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集成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二)教材特點

本冊教材以學生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有機結合,突出了生活教育的內容。

1、以學生的生活為切入點,貼近學生的生活,反映生活的真實。

本冊教科書採用大量寫實風格的**,反映真實的社會生活。除了**之外,文字、具體內容、活動安排等,都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從司空見慣的事物和現象中感悟和思考,從看似平常的社會生活中認識各種深刻的道理。

如:第一單元「在集體中成長中」的「我為班級爭榮譽」這一主題,展示了學生生活中的班級榮譽榜及小報等有關**、資料,使學生認識到關心集體,維護集體榮譽的重要。

2、重視德育的實效性,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和實現自我。

本冊教科書把學生置於特定的情境中,讓問題在情境中提出,呈現生活化的學習情景。教科書將知識和技能鑲嵌於真實的情景與活動之中,力求使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在實際的調查、訪問、體驗、研究活動中得以實現。如:

第一單元「在集體中成長」「大家都是好朋友」主題中,針對有些學生自信心不足或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況,設計「尋找同伴的優點」的活動,讓學生在尋找同學優點的過程中認識自己、認識他人,學會欣賞別人,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學生通過發現問題到逐漸深入地進行思考並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學生個性化、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和**問題的目的。通過學生直接參與的社會生活,並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道德衝突、感悟道德選擇,實現自我的、主動的教育過程。

3、倡導「主動參與、樂於**、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徵的新的學習方式,不斷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和人格特徵。

本冊教科書所設計的活動或主題,大多是需要兒童作為主體參與其中的,要他們自己「動手動腦」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結論。學習過程是兒童用參與「調查」、「實驗」、「探索」、「討論」、「辨別」、「創造」、「表現」等多種方式去感受、體驗、領悟與表達的過程。如:

第一單元「在集體中成長」以辯論會的形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的研究中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提公升自身對集體活動的認識。

4、內容設計具有開放性,給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教學留有彈性空間。

教科書上呈現的活動方式和一些資料,只是提供給學生活動的範例和教師組織教學的範例。另外教科書還設計了「我的貼上板」、「我的觀點」、「我的做法」、「我的資料卡」等,留有空白引導學生通過活動自行完成。

5、教科書內容以正面教育為主,通過正面和負面現象的強烈對比,增強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教科書內容以正面教育為主,適當的讓學生了解社會生活中的一些消極、負面現象,以便讓學生認識社會本身的複雜性,同時增強學生自身的免疫力。做到從學生自己的生活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如:

「第三單元」愛護我們的生活環境中的「垃圾帶來的煩惱」這一主題,從垃圾的產生、垃圾的危害、垃圾的處理等環境問題給我們的生活造成的影響,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知道要儘量減少垃圾,分類投放,不亂扔垃圾。

(三)教學目標

1、了解家庭的構成,知道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了解父母的工作、興趣愛好等,體會他們他們對社會及家庭的貢獻。以恰當的方式表示對他們的感激尊敬和關心、孝敬父母長輩。

2、學習料理自己的生活,盡量少給父母添麻煩;關心家庭生活,願意分擔家務,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

3、知道家庭生活中要講道德,要有家庭責任感,家庭成員之間應該相互溝通、平等對待,能正確處理自己與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

4、了解家庭的發展變化,知道家庭重要的日記和事件,感受家庭的傳統與價值,體會自己的成長與家庭發展變化的關係。

5、懂得與鄰里要和睦相處,愛護家庭周邊環境。

6、能利用簡單的圖形畫出學校及周邊區域簡單的平面圖和線路圖。

7、知道學校的組織機構,了解學校的發展變化,增強對學校的親切感,尊敬老師,尊重學校工作人員的勞動。

8、感受與同學間的友愛之情,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互相幫助。

9、觀察周圍不同行業的勞動者,感受他們的勞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尊重並感謝他們,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10、懂得愛護生活、學習的環境,知道節約用水。

四、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我將會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覺去進行體驗。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乙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教師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在**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4、充實教學內容。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絡,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絡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絡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為此,教師應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畫

一基本概況 三年級同學對品德的培養與教育有一定的認識,對生活的感知與認識也有一定的提高,為今後 品德與社會 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由於三年級同學年齡偏小對許多事物還不是太了解,仍要老師進一步引導。二教材分析 三年級上冊的 品德與社會 仍是以形象生動的圖形為主,配以簡單的文字加以解說明,不僅極大地...

三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畫計畫

3 知道學校的組織機構,了解學校的發展變化,增強對學校的親切感,尊敬老師,尊重學校工作人員的勞動。能利用簡單的圖形畫出學校及周邊區域的平面圖和路線圖。4 了解家鄉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特點及其人們生活的關係,感受家鄉的變化與發展,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在地圖上查詢本地 本省及省會城市的位置,知道家鄉是祖國...

三年級上學期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畫

一指導思想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品德與社會課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家庭 學校 家鄉 祖國 社會是他們生活的不同領域 社會環境 社會活動 社會關係等是存在於這些領域中的幾個主要因素。兒童品德與社會性發展是在逐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