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稅收理論的主要內容

2022-04-04 17:42:33 字數 2368 閱讀 4092

一、稅收的基本概念

稅收也稱為「稅賦」。它是乙個古老的財政範疇,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國家的產生是稅收產生的前提,有國家才有稅收。

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稅收幾乎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乙個角落。因此,稅收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稅收是指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憑藉政治權力,按照法定標準,強制地、無償地、固定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手段。

1.徵稅的目的是為了履行國家公共職能的需要。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為了行使其職能,維護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必然要耗用一定的物資和資金,因而必須採取適當方式取得財政收入,而稅收正是這樣一種方式。2.國家徵稅憑藉的是其政治權力。

國家的權力有兩種:一種是財產權力;另一種是政治權力。國家取得財政收入不是憑藉財產權力,而是憑藉政治權利,採取多種形式參與社會產品的分配,並運用政治強制手段,集中一部分社會產品歸其支配。

3.稅收屬於分配範疇。國家稅收就是把一部分社會產品由其他社會成員所有,強制地轉變為國家所有,由國家分配使用。

二、稅收原則理論

現代稅收原則是在古典原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強調應當如何徵稅來提高經濟效率,促進收入的公平分配。1.1 古典稅收原則(1)斯密稅收四原則:

平等原則、確定原則、便利原則、最小徵收費用原則。(2)華格納稅收四大原則:財政收入原則、國民經濟原則、社會正義原則、稅收行政原則1.

2 現代稅收原則:效率原則、公平原則、穩定原則。稅收中的效率原則又分為稅收的財政原則、稅收中性原則、稅務行政效率原則;稅收中的公平原則又分為橫向公平與縱向公平、受益原則、納稅能力原則、兩種衡量標準的權衡。

三、稅收效應理論

稅收效應理論具有三個部分:1.稅收效應概述。

2.稅收的微觀經濟效應。3 稅收的巨集觀經濟效應。

(1)稅收效應的概念:稅收效應是指納稅人因國家課稅而在其經濟抉擇或經濟行為方面做出的反應,即通常所說的稅收調節作用或效用。(稅收效應是與稅收中性相對應的乙個概念)稅收效應的分類:

正效應與負效應;中性效應與非中性效應;收入效應與替代效應 。(2)稅收的微觀經濟效應:稅收的微觀經濟效應是指因為**課稅對納稅人在其經濟選擇和經濟行為中做出的反應。

其研究的是 :一、稅收對生產、消費的影響;二、稅收對勞動力供給的影響;三、稅收對私人投資的影響;四、稅收對個人儲蓄的影響;(3)稅收的巨集觀經濟效應有以下內容:一、稅收與經濟增長;二、 稅收與經濟穩定 ;三、 稅收與收入分配。

四、稅收轉嫁與歸宿理論

稅收轉嫁與歸宿的含義:稅收的轉嫁與歸宿,實際上是納稅人與負稅人的非一致性問題。研究稅收負擔的轉嫁過程,目的在於確定稅收的最後歸宿點,從而,分析各種稅收對於國民收入分配和社會經濟的影響。

稅收轉嫁:納稅人在繳納稅款後,通過種種途徑將稅收負擔轉移給他人的過程。此時納稅人和負稅人並非同一人。

完全轉嫁:納稅人把全部稅負轉嫁轉給負稅人負擔。部分轉嫁:

納稅人僅把部分稅負轉嫁給負稅人負擔。一次轉嫁:一筆稅款從納稅人到負稅人,轉嫁運動發生一次。

輾轉轉嫁:同一稅額從納稅人到最後的負稅人,轉嫁運動發生兩次或兩次以上。稅收歸宿:

稅收負擔的最終歸著點或稅收轉嫁的最後結果,稅收負擔歸著於最後的負擔者,即找到了稅收歸宿。稅收負擔可以分為兩類:直接負擔:

納稅人不能將稅負轉嫁給他人,而由自己負擔,納稅人和負稅人一致。間接負擔:納稅人可以將稅負轉嫁給他人負擔,納稅人不是負稅人,或不是全部的負稅人。

稅收轉嫁的形式:稅收轉嫁有前轉、後轉、消轉和稅收資本化四種形式。區域性均衡分析是指: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假定下,分析一種商品或生產要素的供給和需求達到均衡時的**決定。

五、最優稅收理論

最優稅收理論分為兩個方面:最優商品稅和最優所得稅。收入效應指的是,稅收的課徵只會使納稅人的收入減少,支付能力和滿足程度下降,但並不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所發生的僅僅是資源從私人部門向**部門的簡單轉移。

稅收的替代效應是,稅收的課徵會使納稅人的行為方式發生改變,而以另一種方式取而代之。這時候發生的就不只是資源由私人部門向**部門的簡單轉移,而是在轉移過程中還會發生對個人行為的扭曲,產生效率損失。

1、最優商品稅

其內容有:(1)對所有商品課徵統一稅率;(2)對彈性小的商品徵稅的問題;(3)拉姆齊法則;(4)科利特—黑格法則(5)考慮收入分配的拉姆齊法則。

2、最優所得稅

第1條原則要求稅率應具有累進的性質,以更好地促進公平;第二條原則要求在促進公平的同時也促進效率,當個人處於收入最高端別時,再高的邊際稅率也不會再使稅收收入增加,對其規定乙個特別低的邊際稅率並不會破壞稅收公平,一旦高收入者受到幾乎為零的邊際稅率的激勵,會更少地選擇閒暇,使稅收數額反而增加,有助於公平。

3、商品稅與所得稅的關係

一般認為,所得稅具有直接由納稅人負擔的不可轉嫁的特點,所以一種觀點就主張:商品稅與所得稅應該分別針對不同的目標,所得稅應旨在實現稅收公平,更好地利用其可直接將收入水平「裁齊」;商品稅則被認為是一種愚蠢的收入再分配工具,但可更好地利用它的間接的、人們不易感知和察覺的特點,使稅收引起的福利成本較小。

論企業稅收籌畫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摘要 稅收策劃是企業財務管理和企業經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通過稅收策劃,可以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財務管理水平,有利於優化產業結構和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促進企業進一步發展,同時從國家利益角度上來說,由於稅收經濟槓桿的作用,產業布局的逐步合理,促進了經濟健康 有序 穩步的發展,企業收入和利潤增加...

鄧寧生產折中理論的主要內容

結論1.中國跨國公司進行海外投資的基本條件趨於成熟。我國與眾多的發展中國家相比,相當的優勢企業在境外投資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既擺脫了國內市場狹小的制約,又避免了國內企業的惡性競爭。而相對發達國家而言,平均投資水平偏低,大多數以中小型專案為主,發展後勁不足。而且投資區域相對集中,抵禦風險能力較差。但中...

說課稿的主要內容

說課稿的撰寫與說課,在現階段還沒有形成某種固定的模式和格式,目前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由於說課者個人的修養與能力差異,體現出不同的說課風格。歸納說課的內容,大多如下。說課開場白 說出說課的課題,介紹說課者基本情況,上課班級 時間等。說課題要說出出版社名稱 教材幾年制第幾冊第幾章第幾節的主要子課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