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

2022-05-01 05:51:04 字數 1465 閱讀 761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下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於重力時就下沉。

過程與方法:

1、設計實驗驗證下沉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彈簧秤測量下沉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

2、畫示意圖,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驗實驗驗證的重要意義。

2、懂得資料在分析解釋現象過程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下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

設計實驗驗證下沉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彈簧秤測量下沉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學準備】

每組乙個彈簧秤、乙個鉤碼、乙個底部帶小滑輪的精確刻度杯、三塊大小不同的石塊或磚塊、細線、記錄表(教材15面和16面)。

【教學過程】

一、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1、提問: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麼,沉入水中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嗎?

2、聯絡生活情形,並進行推測。如果學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師可以出示乙個系有細線的鉤碼,讓每組學生把鉤碼浸人水中,體驗一下鉤碼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麼感受說明鉤碼受到了水的浮力?

3、手的感覺是不太準的,我們能否設計乙個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推測呢?

小組討論設計驗證方法,特別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圖示畫出來。

交流學生的設計計畫,並按照計畫驗證,匯報結果。

二、測量下沉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

1、測量鉤碼在空氣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記錄在**中。

2、測量鉤碼分別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時對彈簧秤的拉力,記錄在**中。

3、計算鉤碼受到的浮力大小,與鉤碼排開的水量進行比較,找出其中的聯絡。(發現:乙個下沉物體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下沉物體受到的浮力記錄表

4、分別測量大、中、小三塊石塊完全浸人水中時受到的浮力大小,記錄在**中。

5、計算石塊受到的浮力大小,與它們排開的水量進行比較,找出其中聯絡。

6、分析兩次測量所得的資料,找出下沉的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規律。(大小不同的物體完全浸人水中,它們在水中受的浮力大小也與物體排開水的體積有關,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三、用浮力和重力的關係解釋沉浮現象:

1、概括: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浸人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有關,浸人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參照教科書第12頁的示意圖,試著用物體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圖來解釋沉浮的原因,並配合用公式表示物體沉浮的原因。(具體見教師用書)

板書設計:

6、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

下沉的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浮力小於重力下沉

浮力大於重力上浮

如何讓下沉的物體浮起來

如何讓下沉的物體浮起來 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 通過 能夠找出使沉在水裡的物體浮起來的方法。2 知道改變物體的形狀 借助漂浮物 改變自身重量 水裡加鹽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3 能將學到的沉浮知識運用於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有關現象。二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知道改變物體形狀 借助漂浮物 改變...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教學體會

最近執教了三下科學沉和浮單元的第一課時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覺得對這一課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課前準備和教學該課的過程中,把感受頗深的兩點記錄了下來。事件一 為了使自己對實驗結果有清晰的認識,我預先做了紙片在水中是沉還是浮的實驗,辦公室有電腦列印紙,我就近取材就用了。在我的認識中,紙片放在水面...

物體的沉與浮 範例一

二 教學流程 三 教學過程 1 創設情景 根據書本的課堂活動來展示分層的演示實驗。並讓學生仔細觀察演示實驗所產生的現象。師 同學想不想知道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呢?由情景和問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牽引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集中的方向 產生現象的原因。師 那麼我們今天這節課就來仔細的研究這一現象背後的科學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