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秋季複習大綱及補充

2022-07-09 20:30:07 字數 3915 閱讀 1648

哲學部分複習題

一. 唯物論,辯證法部分

1哲學和哲學的基本問題

2.舊唯物主義的物質觀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

3.物質和運動的關係運動和靜止的關係

4.意識的起源,本質和作用

5.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辨證關係

6.辯證法的總的基本特徵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7.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的關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

8.質,量,度,量變和質變的辨證關係

9.辨證的否定觀和形上學的否定觀

10.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二. 認識論部分

1. 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唯心主義認識論的根本對立,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根本區別

2. 認識的主體和客體及其關係

3. 實踐的含義,特點和形式,實踐和認識的辨證關係

4.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辨證關係

5. 實現第一次飛躍的條件,第二次飛躍的重要意義及其實現的條件,認識運動的規律

6. 真理及其客觀性

7. 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辨證關係

8.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三. 歷史觀部分

1. 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2. 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3. 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各自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4.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及其社會制約性

政治經濟學部分考試提綱

1)勞動二重性理論與價值增殖的關係

2)價值形式的演變

3)資本總公式矛盾及解決矛盾的前提條件

4)資本周轉理論

5)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的過程及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的過程

6)資本劃分為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與資本劃分為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區別和聯絡

7)剩餘價值率、利潤率及年剩餘價值率的區別

8)資本有機構成理論

9)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

10)超額剩餘價值與相對剩餘價值的區別與聯絡

11)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其包括價值與實物補償二個方面

12)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的關係

資本總公式:g—w—g′

從形式上看,資本總公式與價值規律存在著矛盾:按照等價交換原則,商品交換過程只能使價值形式在商品與貨幣之間轉換,而不能引起價值量的變化。但是,資本總公式在流通過程中發生了價值量的增殖。

這就是資本總公式的矛盾。

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解決資本總公式的矛盾,關鍵是要說明剩餘價值是在什麼條件下從**產生的。對資本總公式的分析說明,在流通領域無論是等價交換還是不等價交換,都不能發生價值增殖;離開流通領域,也不能產生剩餘價值。

所以,從貨幣到資本的轉化,既不能發生在流通領域,也不能離開流通領域,這就是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

資本總公式矛盾的解決:價值增殖不能發生在g—w階段的貨幣上,也不能發生在w—g′階段上,只能發生在g—w階段的商品上。貨幣所有者購買到的這種特殊商品,通過對它的適用能創價值,而且創造出比這個商品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

這種特殊商品就是勞動力。因此,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並使資本總公式的矛盾得到解決。

價值增殖和等價交換(價值規律)的矛盾。從表面現象看,剩餘價值是從流通中產生的。其實這是乙個假象,流通過程不可能使價值增殖。

因為如果按照等價交換原則進行交換,則任何一方都得失相當,不可能發生價值增殖,如果按照不等價原則進行交換,一方多得的,正是另一方所失去的,價值總量也不會增大,只是總價值在社會中的分配發生了變化。但是,剩餘價值的產生又不能離開流通領域,如果脫離流通,商品所有者不會同其他人發生任何交換關係,那麼是不會發生價值增殖現象的。因此,價值增殖「不能從流通中產生,又不能不從流通中產生。

它必須既在流通中產生又不在流通中產生。」這就是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解決以上矛盾的關鍵是:

勞動力成為商品——這也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勞動力商品理論是剩餘價值理論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勞動力成為商品,是剩餘價值由此產生和存在的社會基礎和前提,也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得以確立的決定性條件。

6)資本劃分為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與資本劃分為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區別和聯絡

固定資本的對稱。指生產資本中用於購買原料、燃料、輔助材料等勞動資料和用於購買勞動力的部分,包括全部可變資本和一部分不變資本。

流動資本與固定資本的劃分,是從資本周轉形式不同的角度提出來的。固定資本價值的轉移,是經過長時期多次的生產過程,逐步地轉移到新產品中去的。墊支在固定資本上的預付資本,是相應於固定資本的磨損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回到資本家的手中。

墊支在流動資本上的預付資本,則經過乙個生產過程和商品的銷售過程,就能全部回到資本家手中來。所以,流動資本的周轉速度較固定資本快得多。在固定資本周轉一次所需的時間內,流動資本往往可以周轉幾十次、幾百次乃至更多次。

流動資本的不同構成部分:既有周轉快的共性,又有不同的特性。用於購買原材料、燃料等勞動資料的那部分流動資本是不變資本。

它們的物質形態在一次生產過程中全部消費掉,轉變為新產品,其價值也是一次全部轉移到產品上,然後經過流通領域,由商品資本變為貨幣資本,再變為生產資本,完成一次周轉。用於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流動資本是可變資本,其價值不是轉移,而是在生產過程中由勞動力的使用即勞動者的勞動重新創造出來的。勞動力在使用過程中不僅生產出勞動力價值本身,而且創造了剩餘價值。

所有這些新價值,都加進產品中,被資本家所占有。

明確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劃分,同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劃分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對於揭露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本質具有重大意義。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劃分是以價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提出來的。兩種劃分各有各的涵義,不能混為一談。

資產階級經濟學家通常只承認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區別,而否認或諱言有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區別,其目的是為了掩蓋剩餘價值的真正**。

流動資本在生產資本中所佔比例的高低及其周轉速度的快慢,對整個預付資本的周轉速度影響很大。流動資本所佔的比重越高、周轉速度越快,就越能加速預付總資本的周轉速度。

7)剩餘價值率、利潤率及年剩餘價值率的區別

1) 利潤率是剩餘價值率的轉化形式,它們是同一剩餘價值量以不同的計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剩餘價值同可變資本相比是剩餘價值率,同全部預付資本相比是利潤率。

(2) 二者的區別在於:

第一,它們所表示的關係不同,剩餘價值率表示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利潤率則表示預付資本的增殖程度。

第二,二者在量上也有差別,由於預付資本在量上大於可變資本,因而利潤率總是小於剩餘價值率。

第三,剩餘價值率表明了剩餘價值的真正**是可變資本,而利潤率卻掩蓋了剩餘價值的真正**,似乎剩餘價值是由全部預付資本產生的。

兩者的聯絡:(1)剩餘價值率是剩餘價值與可變資本的比率,利潤率是剩餘價值與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它們是同乙個剩餘價值量的兩種不同計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利潤率是剩餘價值率的轉化形式。

(2)在預付資本量已定的條件下,利潤率的大小與剩餘價值量成正比,剩餘價值量越大,利潤率越高。而剩餘價值量又是由剩餘價值率決定的,因此,利潤率的大小,首先取決於剩餘價值率的高低,即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

其次,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1)反映的社會關係不同。剩餘價值率反映了工人剩餘勞動時間與必要勞動時間的比率,無酬勞動與有酬勞動的比率。

剩餘價值率越高,工人的剩餘勞動被資本家占有越多,受剝削程度越深;利潤率是反映資本的自我增殖程度,一旦剩餘價值率轉化為利潤率,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係就表現為資本的自我增殖,使資本關係神秘化了。(2)兩者的變化趨勢不同。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家不斷地採用新的方法,加強對工人的剝削,因此剩餘價值率有不斷上公升的趨勢,但是利潤率會逐步趨於下降,這是部門間資本家競爭的必然結果。

超額剩餘價值與相對剩餘價值的區別與聯絡

相對剩餘價值::「絕對剩餘價值」的對稱。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由於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延長剩餘勞動時間而產生的剩餘價值

超額剩餘價值是個別資本家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使自己商品的個別價值低於社會價值而比一般資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餘價值。其**仍然是該企業雇傭工人的剩餘勞動。

超額剩餘價值生產的特徵在於,其存在具有一種暫時性。假定某個資本家採用了新技術、新的機器裝置,從而格外地提高了他的企業的勞動生產率,獲得了超額剩餘價值。

08年雨季三防補充措施

黔南州 縣建中鎮油房礦 編制 趙炎華 日期 2011 10 5 雨季三防補充措施 一 應急處理措施 雨季汛期來臨後,遇連降暴雨,地面山洪或地面雨水積聚造成地面洩洪溝爆滿,不能及時排放,積水漫延到工業廣場及生活區 井下湧水量增大,主排水幫浦不能及時排除井下積湧水時,必須採取以下應急 預案 措施 一 地...

08生產與運作管理複習大綱

第一章導論 1.1 基本概念 生產 運作 生產運作 生產系統 生產過程 1.2為何學習生產運作管理 組織的基本職能之一 生產運作是一切組織裡耗費最大的部分 對運作管理人員的需求 生產運作管理是一門管理科學 1.3 生產運作管理研究內容 生產系統的環境變化 生產運作管理的基本問題和新主題 生產運作管理...

08年秋季學期工作計畫

長寧中心小學校本部期工作計畫 2009年秋季學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不斷深化教育的整體改革,我校繼續堅持從素質教育著眼,不斷優化教育的整體結構,優化學校管理機制,優化育人環境,繼續沿著以德育為首 教學為主 育人為本 五育並舉的辦學思想,竭力打造我校校紀嚴 校風正 校容美 質量高的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