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合作教學

2022-07-31 07:48:04 字數 5797 閱讀 1554

第一章聲現象

第一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這節課通過學生實驗及上台交流展示活動,同桌互相學習,小組間合作,從而形成全班共同學習的動態組合立體交叉網路結構,促進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學生小組之間往復的、多通道、多層次的資訊交流,在這種全方位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中,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和方法,而且學會了彼此間的協作,同時也培養了同學間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團隊精神。將努力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在美的薰陶中學習,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

1.聲音的產生

提出問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1)學生活動1:請大家用手摸著自己的喉頭部分,輕喊一聲「啊」,有什麼感覺?(聲帶在振動)

(2)學生活動2:兩人一組,一人將橡皮筋拉長張緊,另一人用手撥動橡皮筋,觀察橡皮筋振動發聲。

(3)演示實驗二:將用力敲響的音叉插入水中,觀察,音叉濺起水花

(4)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紙片,敲擊鼓面,紙片會被彈起。

問:上面的這些實驗與活動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我們把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

人說話、發聲是靠聲帶的振動,婉轉的鳥鳴聲靠的是氣管和支氣管交界處鳴膜的振動,蟋蟀叫聲靠的是左右翅摩擦發出的振動。

問:吉他發聲靠的是什麼?(琴弦的振動)鼓發聲靠的是什麼?

(鼓面振動)笛子發聲靠的是什麼?(空氣振動)所以樂隊裡弦樂、管樂、打擊樂器等的發聲是不同的。用收音機**一小段**.並問,這美妙的樂聲也是有發聲體在振動嗎?

從收音機中小心地取出喇叭,讓學生想一下,用什麼辦法可以驗證發聲的喇叭在振動?在喇叭的紙盆上放一些輕小物體觀察它們在喇叭發聲時是否跳動.

實驗驗證:用碎紙揉成紙團放在喇叭紙盆上,開啟收音機音量旋鈕,請幾位同學到講台上來觀察共敘述觀察到的現象是:小級團在喇叭紙盆上跳動,並閉音量旋鈕,紙團停止跳動.發聲的喇叭在振動。

大家一起唱音階「1-3-5-1,l-5-3-l」邊唱邊用手摸頸部喉頭部分,發聲時喉頭是否在振動?喉頭振動停止,發聲是否也停止?

發聲時喉頭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發聲時喉頭在振動.

哪位同學知道蜜蜂、蒼蠅、蚊子在飛舞時如何發出「嗡嗡」聲?

它們是靠翅膀振動發聲的.

蟋蟀發聲時復翅舉起與背部成45度角,左復翅上有它銼,右復翅上有刮器(發音鏡),左右復翅迅速左右開會使復翅振動.蝗蟲也是靠音銼和刮器發聲,但蝗蟲的音銼、刮器長的部位與蟋蟀不同.蟬靠腹部第一節兩側的兩片彈性薄膜即聲鼓振動發聲.請同學們再舉一些發聲作振動的例項.

敲擊鑼、鼓靠鑼、鼓面振動發聲;彈奏樂器:胡琴、吉它靠琴弦振動發聲.

大家思考哪些是物體發聲體而不振動的例項。

沒有只發生不振動的例項。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得出結論: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聲音不一定消失) 學生舉例,並說出是什麼在振動發聲。

我們能聽到很多種聲音,那麼聲音產生後是怎樣傳到我們的耳朵引起聽覺呢?

2.聲音的傳播

聲音在空氣裡是怎樣傳播的?

聲音在其他物質中能傳播嗎?

學生實驗:兩人一組,一位同學把耳朵貼在桌面上,另一位同學在另一邊輕敲桌子,然後兩人互換。

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麼?固體也能傳聲。

問:液體能不能傳聲呢?

舉例:你潛入水中,可以聽到岸上傳來的聲音;你家魚缸裡的魚,當你猛拍掌時,魚會怎樣?學生回答

這說明液體也能傳聲。

再**乙個現象,看錄影

結論:真空不能傳聲。

總結上面的現象及結論我們可知:

聲音靠物質傳播,氣體、液體、固體都可以傳聲,真空不能傳聲。

看圖3-13人耳的結構。

**錄影,觀察並注意說明。

原來,振動在空氣中形成了疏密相間的波動向遠處傳播。我們把這種波動叫做聲波。聲波由聲源向四周傳播開來,傳入人耳後就激起耳內鼓膜的振動,人們便聽到了聲音。

3.聲音傳播的快慢

有一種現象,要打雷時,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發生的,為什麼常常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呢?

這是因為聲音傳播速度比光的傳播速度要小得多的緣故。

不知大家注意了沒有,空氣傳聲與固體傳聲有什麼不同?

學生討論回答

在古代,戰士休息時,常枕著箭筒睡覺,這有什麼好處呢?原來他隨時可以聽到敵軍有無動靜。為什麼呢?大地、箭筒是固體,固體傳聲快的緣故。

第二章光現象

第三節平面鏡成像

由於學生剛接觸物理不久,對於學習物理的方法還不太了解,因此,在這一學期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為他們今後的自主**創造了條件。本節課在學法指導和習慣培養方面注重了以下幾點:

1.領會科學**這一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

2.學會合作**。

3.培養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善於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習慣。

具體過程:

1.首先,發給學生的器材只有:一塊平面鏡、一張白紙、一支蠟燭。

嘗試驗證「物離平面鏡越近像越大」,許多小組可能驗證該結論正確,理由是「看到這樣的現象」。

對此進行模擬啟發:「一輛汽車由遠駛近,汽車大小在變化嗎?你眼中的汽車大小如何變化?」使他們認識到「看到的不一定可靠」。克服視覺經驗帶來的錯誤認識。

2.接下來,學生就必然會考慮「如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這一問題,針對此問題進**境啟發:「小紅,小明相隔一段距離,都不能動,小剛可移動且與小紅的身高相等,小紅要與小明比較身高,不用測量工具,小紅該怎麼辦?

」,必然會想到找一替身。進而學生自然設計出:要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係」應該用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一支用來成像,一支作為替身與像去比較大小。

3.然後,發給學生完全相同的兩支蠟燭,繼續嘗試實驗,一段時間後學生又會發現問題:「無法確定像的位置。

」引導學生討論,會發現問題關鍵是:「透過平面鏡雖然能看到像但不能看到後面的物體」。教師再次提示實驗器材不好可以考慮換器材,即學會運用:

「換元法」,討論解決:用玻璃板代替。

實驗過程應注意:

1.學生動手自主進行**實驗,教師巡迴指導。提示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和記錄資料的方法(強調單位或設計**)以及多次實驗的必要性,鼓勵他們在實驗中要善於發現問題。

2.實驗結束時,增添兩個實驗:一、將手放在燭焰的像上有無燙感;二、在像的位置放上光屏,直接觀察光憑上有無像。

讓學生體驗「虛像」的概念。啟發學生歸納現象,分析資料(初步認識誤差)。

我會讓學生提出在實驗過程中存在的疑問,並組織學生討論。

例如:「呈兩個像」的現象;**「像與物到鏡面距離相等」時資料相差太大的原因(玻璃板沒豎直放置)等等。

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

第三節**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1、 實驗前將全班分成三個大組,根據每組**的實驗內容的不同,將每組分別命名為「照相機」組、「投影儀」組、「放大鏡」組。「照相機」組負責**凸透鏡成倒立、縮小、實像的條件。「投影儀」組負責**凸透鏡成倒立、放大、實像的條件。

「放大鏡」組負責**成正立、放大、虛像的條件。

2、 介紹器材、及一些注意事項,焦距等問題。

3、 學生進行實驗**並按《學案》記錄好實驗資料。(說明:《學案》**與課件中的《**凸透鏡成像規律》**一致。)

4、 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組進行適當的指導。特別提醒「放大鏡」組,如何才能找到乙個正立放大的虛像。

5、 實驗完畢,各組按組長的分配的任務,進行資料的分析、處理。

(1)各組派一名代表到講台電腦裡的**輸入資料。

(2)再派兩位同學負責張貼實驗的物和像。

(3)張貼完畢後,各組根據自己組內的討論到講台分析與論證。

就這樣,合作與**與教學設計中穿針引線,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學生興趣高、參與程度強,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第四章物態變化

第二節熔化與凝固

(一)**中的分工與合作:進行分組,組內異質、組間同質

1.按實驗材料分組,海波和蠟各分三小組。蠟切成盡可能小的碎屑,與化學純海波在顏色、大小、裝載量上相近,事先由我把各小組的蠟和海波在小玻璃杯裝裡載好。這樣讓學生感到各個小組任務相同,都在**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從而容易歸納出如固體熔化時都要吸熱等共性一面的知識點。

2.按學生能力層次和性別搭配好,然後分到各實驗小組。讓動手動腦能力強的學生任組長,改變以往實驗中「少數人動手、多數人看;男生動手、女生動眼」的情況。通過這樣的分組,組內異質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合作奠定了基礎,同時組間的同質又為全班各個小組之間展開公平競爭創造了條件。

(二)明確分工的任務和要求:任務分割、結果整和

1.組內分工:小組內不同難度要求的任務,有安裝實驗器材、報時、報溫度值、報物質狀態、記錄**,描點、攪拌及照顧儀器等6-7個任務,由小組內組長和成員共同討論後,根據小組成員的不同能力層次的實際情況自行分工,同時強調每一名小組成員的正確的記錄結果都很重要,將是實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2.組間分工:組間通過實驗材料海波和蠟的分組,解決了在一節課內,既**海波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又**蠟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既要考慮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又要讓學生參與**活動的整個過程,還要使學生體驗情感態度價值觀。如同類物質組的膠片與不同類物質組的膠片,疊放到一起全班彙總,通過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更抽象概括出晶體熔化時溫度不變、非晶體熔化時溫度上公升,固體熔化時都要吸熱,熔點的含義等科學概念。

通過這樣的分工,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人人動手操作、動腦思考,激發每一名學生參與的熱情,達到個人與個人、個人與小組,小組與小組、小組與集體都能分享結果、共享成功。既保證合作學習的質量,又了解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同時既培育了學生的任務意識,又培養了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

(三)合作**的主要方式:民主討論、質疑

1.小組內部的討論交流:由於在整個**活動中,要求組長和每一名小組成員都要對本組成員的任務結果(記錄的資料)進行監督、糾正,如是否正確地對溫度計和機械秒錶進行讀數、記錄的物質的狀態是否正確、攪拌是否充分(上下、左右方向、中間不能停止)、圖象上點的位置是否正確等等,通過這種討論交流可以使組內各成員都可獲得所有正確的資料,還可以使組內各成員相互取長補短。

2.組間(全班)的討論交流:在**展示台,各個小組間對同一種材料所取得的物理圖象上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的討論;對不是同種材料所取得的物理圖象上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的討論。通過全班同學這樣的討論交流,自然而然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知識與方法、體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四)合作**的時間安排

我在實驗室反覆地試選器材,反覆地實驗,並從學生的角度來估算他們安裝整個實驗裝置的時間、海波熔化的整個過程的時間,思考在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情況。同時考慮新課引入、整個實驗從開始到結束、學生組內組間討論的時間,處理好集體教學與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分配問題。

(五)合作**中的發展性評價

1.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評價雖然還是主要的,但不再作為唯一評價主體。增加了合作小組內學生與學生、小組與小組的自評和互評。

如小組內同學的安裝實驗器材正確與否、溫度計、秒錶讀數正確與否、狀態記錄正確與否、描點的位置正確與否等等,都有小組內同學記錄在實驗報告上;小組對小組的實驗結果的評價等等。

2.評價內容的多元化:改變以往科學知識作為唯一評價內容,加強了對科學**整個過程與方法的評價。科學**的評價內容有:

觀察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猜想和假設的能力;制定計畫、簡單實驗設計和實踐的能力;收集和處理資訊、資料的能力;解釋現象和評價的能力;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等等。根據本次的**活動,有重點的選擇其中的一項或幾項評價目標:①猜想、假設的評價,如「固體熔化時溫度怎樣變化?

」「你們小組的實驗材料是海波還是蠟?」等;②處理資料描繪圖象的評價,如在透明膠片描繪的曲線各點是否正確,曲線是否平滑、美觀等;③解釋圖象揭示物理規律的評價,如根據你們小組的圖象說明你們小組的實驗材料在熔化時溫度是上公升還是不變等;④表達和交流能力的評價,實驗過程中你發現了有哪些問題?你對試驗結果海波的熔點,與其他小組的結果不同,與課本「小資料」欄目中的不同是如何解釋的等

第五章電流和電路

第五節**串、併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

一、情景設定、激智啟疑

把任意兩個燈泡串聯起來接到電源上,閉合開關,燈泡就會發光。

閉合開關,燈泡發光,說明電路中有電流通過,電流的方向是怎樣的呢?

(學生回答:電流從電源的正極出來,經過燈泡,流回電源的負極。)

八年級物理

平頂山市第四十四中學2015 2016學年第一學期段考 1 試題 溫馨提示 1 本試卷共4頁四大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請用藍 黑色水筆或原子筆直接答在試卷上。2 答卷前將座號以及密封線內的專案填寫清楚。3 出題人 華鵬飛 2015年10月 1 以下資料中,最接近生活實際的是 a 普通課桌的高...

八年級物理

物態變化練習題 一 選擇題 1 下列物態變化過程中,屬於吸熱的是 a 熔化 b 液化 c 凝華 d 凝固 2 下列現象形成的過程中,吸收熱量的一組是 春天,冰雪融化匯成溪流 夏天,自來水管 出汗 秋天,草叢上凝結出露珠 冬天,冰凍的衣服晾乾 a b c d 3 沈括紀念館要澆鑄沈括紀念銅像 在用銅塊...

八年級物理

八年級物理第一學期期中試卷 2013 2014學年度 命題教師 辛雙德 一.選擇題 每題3分,共30分 1 下列物態變化中,屬於汽化現象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晾在室內的溼衣服變乾 c.秋天,早晨草木上露珠的形成 d.冬天,湖面的水結成冰 2下列現象中的物態變化屬於昇華的是 abcd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