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說南通清明習俗

2022-08-20 07:45:02 字數 1171 閱讀 4874

清明時節,陽光燦爛,草木繁盛,正是踏青之時。瀕臨東海的南通是一座美麗的城市,雖然缺乏名氣很大的古蹟,卻能讓你盡享大自然的風光,領略淳樸的民風。

清明由來已久。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用「清明」一語慶祝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我國各地都過清明節,但「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地的清明風俗自有特色。

清明這天,燒經上墳祭祖先,以及吃圓子、踏青、放風箏,是各地普遍地風俗。而在南通東部地區除紀念先人外,還有寫「清明條子」這一習俗,即所謂「清明送百蟲」;在南通北部的海安還有吃楊柳餅的習俗。

清明的早晨,人們都端著硯台到麥田裡,把麥葉上(或豆葉、草葉上皆可)的露水刮下來,端回家用黑墨把它磨成墨汗,再用毛筆寫在預先裁好的一寸寬、五六寸長的紅紙上。內容是「清明送百蟲,一去影無蹤」,然後再斜貼在牆壁上或門上。這種紙就叫「清明條子」。

老人們都說貼了「清明條子」後,到夏天家裡就沒有蒼蠅、蚊子、蟑螂、蜈蚣、蜘蛛、壁虎等蟲子了。因此,在南通東部是戶戶都貼的,而老一輩的更注重這個,在清明快到時,他們就準備好條子,提醒子孫不要忘了這件重要的事。不過,他們心裡都是清楚的:

年年送百蟲,百蟲年年有。可是在過去,由於科學技術不發達,在民間形成了這種驅蟲避邪的習俗,流傳至今。新時代的人類,思想進步了,科學文化知識更豐富了,對於那些老的習俗,並不看重。

可想:輪到我們當家時,那些習俗已如裊裊炊煙了,但上墳祭祖不會被人們遺忘的,那我們老祖先的習慣就該被棄嗎?

「清明條子」只是一種形式,是當時人們對自己的安慰。那「楊柳餅」可有美味之稱呦。

清明前,人們便準備好麵粉。清明的早上,人們都會早起的,到河岸邊摘幾片帶有露水的楊柳葉,然後攪在麵粉中,再加些糖、香蔥等調料,在火上慢慢地煎,一會兒功夫就可以享受了。楊柳餅算是南通一縣城的土食,你也許會問楊柳怎麼能吃呢?

在南通的海安你會找到滿意的答覆。

在他們那邊還有一種說法:清明洗頭。儘管一天忙忙碌碌,可人們總會在中午抽點時間洗頭的。

清明嗎,既清爽又明朗,人們都片面地認為清明洗頭清爽呢,讓自己的頭髮更黑亮,汙垢無影蹤。洗髮水的品種越來越多,質量也不斷提高,可在清明那天,奶奶總要催我們一家子洗頭,「祖先留下的心意呀,」這句話我早背熟了。

海安只是南通的乙個小縣城,沒有古城之稱,卻有「繭絲綢之鄉、建築之鄉、禽蛋之鄉」之美稱。那裡沒有瘦西湖那麼大、那麼美的公園,卻有波濤澎湃的大海。走進海安鄉村,走進大自然的懷抱。

在南通的各個小縣城度過清明,將別有一番風趣,到時可別忘了岸畔河坎上的「茅針」呀。

02文英許波麗

有關清明的習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 清明 詩,形象地道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成為千百年來中國人在這一時節祭拜祖先 悼念已逝親人的真實寫照。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清明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它不僅是我國...

清明節祭祖掃墓習俗

祭祖。祭祖掃墓是清明節的主要習俗。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據載,古代 墓而不墳 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據 漢書 嚴延年傳 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 還歸東海掃墓地 就華夏民族的祖先崇拜和親...

清明節習俗王旭東

六 2 班王旭東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灑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念,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裡面蘊了許多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高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