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修辭出神入化

2022-08-27 20:57:02 字數 871 閱讀 4236

作者:王國新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顆耀眼的明珠。而妙用修辭手法更會使詩詞的表達效果出神入化,產生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感,從而使整首詩詞形神兼具,文采飛揚。

「愁」本是乙個很抽象的概念,然而中國古詩詞中的「愁」 卻寫得具體可感,深刻動人。究其原因,是詩人將抽象的、不易為讀者所把握的人物的內心世界的情緒——「愁」外化為具體可感的事物或形象,化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留下了一句句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在中國文學史上閃爍著燦爛的光輝。

一、「愁」有長度

李煜作為乙個亡國之君,他在《虞美人》一詞的前六句中,竭力將美景與悲情,往昔與當今,景物與人事的對比融為一體,尤其是通過自然永恆和人事滄桑的強烈對比,把蘊蓄於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凝成最後的千古絕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用「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喻愁,顯示出愁思既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捨晝夜,長流不斷。

這九個字,把愁思不盡的感情在公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出來了。而這兩句又以設問形式出現,加倍突出乙個「愁」字,以這樣聲情並茂的詞句作結,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因而李煜此詞便突破時空的限制,產生了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

二、 「愁」有質感

秦觀《浣溪沙》中「無邊絲雨細如愁」描繪了春雨綿綿,如絲如縷;哀愁淡淡,不絕如縷,一時不能解脫,因而愁就有了質感———絲。「絲」和「愁」,本來不相類似,無從模擬 。但詞人卻發現了它們之間有『輕』和『細』這兩個共同點,就將這兩樣原來毫不相干的東西聯成一組,構成了既恰當又新奇的比喻。

「無邊絲雨細如愁」,表面寫絲雨形態,實質上重點卻在寫「愁」。且用語絕妙,別具一格。詞中主人,心事重重,淡淡愁苦如絲雨般細,抽扯不盡,無休無止, 作者借助氣氛的渲染和環境的烘托,從而使讀者體味到一種淡淡的憂傷。

這樣一來,本來看不見,摸不著的愁,質化之後就可以具體感知了。

妙用修辭文生輝

一部 論語 不但是儒家思想學問所在,其語言之精煉 優美 含蓄,堪稱古文學典範。劉勰在 文心雕龍情采 中也說 言以文遠。大意是說,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傳千古。這些,都說明了文采對於寫作的重要性。但是,現在有些人寫文章不太重視文采,他們的筆下只有抽象的道理,缺少具體的形象 只有甲乙丙丁的描述,沒有鮮明生...

在作文寫作中妙用修辭

學教育圍張守文 擬等。關鍵詞 妙用修辭比喻排比妙引活化 古人說話講究辭令,寫文章講究文采,其中很有道理。子日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是十分中肯的意見。一部 論語 不但是儒家思想學問所在,且其語言之精煉 優美 含蓄,堪稱古 文學典範。劉勰在 文心雕龍情采 中也說 言以文遠。大意是說,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

略談常見修辭手法在小學古詩中的妙用

修辭手法是修飾語言的技巧,運用它,能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古代詩人在寫詩時,也注意運用修辭手法來增強作品的藝術性與感染力。了解古詩修辭手法,不僅能深化學生對古詩的理解,而且還可以增長學生知識,陶冶學生情操,使他們得到美的享受。在引導學生欣賞古詩時,更有必要把常見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的妙用講給學生,讓課堂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