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資訊科技課程標準

2022-08-28 03:00:05 字數 2783 閱讀 4618

2012 版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資訊科技教育專業委員會

2012 年 5 月目錄

一、課程目標1

二、課程內容架構2

三、課程開設建議3

四、課程內容描述4

(一)小學部分4

基礎模組4

拓展模組一:演算法與程式設計入門5

拓展模組二:機械人入門6

(二)初中部分8

基礎模組8

拓展模組一:演算法與程式設計10

拓展模組二:機械人設計與製作11

(三)高中部分13

模組一:網路技術應用13

模組二:多**技術應用14

模組三:演算法與程式設計16

五、教材編寫建議17

六、教學建議20

七、評價建議22

八、教師發展建議24

結語251

一、課程目標

基礎教育階段資訊科技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和提公升學生的資訊素養。學生的

資訊素養表現在:利用資訊科技工具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資訊的能力;

對資訊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在熟悉並利用技術條件和環境

的基礎上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與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積極**技術應用給社會生活帶來的變化,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

成與資訊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資訊素養在課程目標的不同維度均有體現。其中,在知識與技能維度,強調

了解或掌握資訊科技的基本概念、原理、思想,以及常用工具、手段、技術的基

本操作與應用;在過程與方法維度,強調通過具體操作或應用過程,在實際體驗

中掌握利用資訊科技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並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情感

態度與價值觀維度,強調理解資訊科技的技術思想,在應用資訊科技的具體過程

中,形成積極的技術觀和價值觀,對資訊道德、資訊倫理、資訊文化產生感悟與

內化,養成利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習和改善生活的意識和態度,積極、負責、安全、

健康地使用資訊科技。

學生資訊素養的培養是乙個持續提公升的過程,在不同學段,學生學習資訊技

術的內容各不相同,在資訊素養的培養水平上各有側重。其中,小學階段側重對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應用,強調對資訊科技和資訊文化的體驗和感悟,

以基礎入門為標誌,以感悟資訊文化為目標;初中階段側重對資訊科技基本特徵

的總結能力的培養,注重主動學習資訊科技的意識和方法的薰陶,關注與資訊素

養相關的認知能力、判斷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的培養,以遷移應用為標誌,

以順應資訊文化為目標;高中階段強調領域應用,以多樣化的應用技術領域的能

力訓練為主,既可以強調學生在不同領域方向上的個性化能力塑造,又可以強調

某特定領域對其後續發展的重要支援作用,即以個性化能力培養為標誌,以內化

資訊文化為目標。2

二、課程內容架構

義務教育階段按照基礎模組和拓展模組的方式進行設計。小學階段設乙個

「資訊科技基礎」模組,其中含「硬體與系統管理」「資訊加工與表達」和「網

絡與資訊交流」三個專題,共 72 課時,適宜在

三、四年級開設;設兩個拓展模

塊,分別是「演算法與程式設計入門」和「機械人入門」,各 36 課時,適宜在五、

六年級開設。初中階段設乙個「資訊科技基礎」模組,含「硬體與系統管理」「信

息加工與表達」和「網路與資訊交流」三個專題,共 36 課時,適合在七年級開

設;設兩個拓展模組,分別是「演算法與程式設計」和「機械人設計與製作」,各

36 課時,適合在

八、九年級開設,也可以在七年級開始開設。基礎模組是各地

各校必須完成的內容,拓展模組是可以根據條件選擇開設的內容。

高中階段的指導思想是以技術應用能力訓練為主,並列設定三個基礎性與方

向性兼備的模組,分別是「網路技術應用」、「多**技術應用」、「演算法與程式設

計」,各 36 課時。各地各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至少選開其中兩個模組。

不同學段在內容和水平上相互銜接、各有側重。以「演算法與程式設計」為例,

小學階段以體驗為主,強調借助積木式程式設計工具,通過對物件、模組、控制、執

行等概念及作用的直觀操作體驗,感受程式設計思想;初中階段以高階程式語言

為工具,通過嘗試設計與實現基本程式結構,將實際問題解決與演算法思想形成聯

結;而高中階段則從面向實際問題的解決入手,借助幾種比較典型演算法問題的解

決,幫助學生體會演算法與程式設計的作用及其魅力。

本標準對內容的表述力求完備,盡量刻畫出主要知識點或教學範圍,並以過

程化描述或者舉例描述的方式表達該類知識點應達到的難度水平,但不以窮舉知

識點為追求。在內容的表述中,其排列順序既力圖表達學科知識的聚類特性,也

努力體現知識分類和認知水平上的層次差異。

本標準系統地規劃了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資訊科技課程體系,希望能夠比較

充分地展現基礎教育階段資訊科技課程的整體框架,以供各地各校研製地方課程

或校本課程時參考。同時也建議各地各校從實際出發,在充分考慮自身條件和學

生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參考本標準制定相應的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標準;鼓勵各

地在參考本標準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多樣化的探索,進一步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

資訊科技課程內容體系。以機械人設計與製作為例,部分學校已經積累了具有鮮

明特色的校本課程開設經驗,其課程內容可能已經超越了本標準的要求,有條件

設計更具特色的校本課程。3

三、課程開設建議

本標準針對整個基礎教育階段進行整體設計,小學為「零起點」或「低起點」,

初中和高中階段為非零起點。對於部分地區中學生存在「零起點」或「低起點」

資訊科技課程標準

上海市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標準 試用稿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一 導言 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給社會發展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以資訊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已經成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一項基本策略。教育資訊化在教育現代化方面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以資訊科技為主要代表的現代傳媒技術...

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標準

一 課程任務和教學目標 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的主要任務是 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 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

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標準

一 課程任務和教學目標 小學資訊科技課程的主要任務是 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 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