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韻知識收集整理

2022-09-30 10:21:03 字數 6413 閱讀 4385

音韻學基礎知識

一,音韻學概述

1,音韻學的基本內容

(1)定義:音韻學是我國一門傳統的學問,它是研究漢語各個時期的語音系統和它們的歷史演變規律的科學。根據[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定義,也叫聲韻學,在普通語言學裡叫歷史語音學,它是研究漢語史上的語音情況和它的發展的學科。

英文名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傳統的古音學,今音學,等韻學和北阿音學,是音韻學研究的內容。

(附:音韻學家把宋元以來的等韻圖作為研究物件的學科稱為等韻學。他們以「等」的觀念來分析漢語發音原理和方法,以韻圖的形式展示漢語語音系統和韻書中的反切。

研究內容包括韻圖的編撰,等韻學的原理等)

(2)漢語語音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a,上古音指先秦兩漢時期的語音,以《詩經》音系為代表。研究這一時期的語音狀況的學科為古音學。

b,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時期的語音,以《切韻》音系為代表,研究這一時期的語音狀況的學科為今音學。

c,近古音指元明清時期的語音,以《中原音韻》為代表。研究《中原音韻》所反映的北方話音系,是北音學。

d,現代音指現代的語音,以現代普通話音係為代表。

2,音韻學的基本概念

聲母方面

(1)關於聲母的名稱

聲母,又叫字母,聲紐,紐,聲,聲類(字母是聲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溫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學者又增加了六個,補成了三十六個字母)

(2)對於聲母的分析

a, 五音,七音,九音(依據發音部位劃分的聲母類別)

音韻學上按照聲母的發音部位把聲母分唇,舌,齒,牙,喉五類,成為五音,即唇音,舌音,齒音,牙音,喉音。又加上半舌音,半齒音為七音。而九音指重唇音,輕唇音,舌頭音,舌上音,齒頭音,正齒音,牙音,喉音,牙齒音。

b,清濁(按照聲母的發音方法分類)

分析發音方法時所使用的術語。清音,反聲帶不振動的子音,濁音,把聲帶振動的子音,音韻學上共分為四種:全清,次清,全濁,次濁。

全清:不送氣不帶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

次清:送氣不帶音的塞音和塞擦音。

全濁:帶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

次濁:帶音的鼻音、邊音和半母音。

韻母方面

(1)關於韻母的名稱

相關概念包括韻母,韻,韻部,韻目,韻類,韻攝

韻母:乙個漢字的音節除聲母以外的音素,包括韻頭,韻腹,韻尾。

韻:由韻腹,韻尾,聲調相同的字組成的型別。

韻部:把韻腹,韻尾相同,而不管介音(又稱韻頭),聲調(上古音考慮入聲調)的字都歸為一類。

韻目:是韻書裡的韻的標目,也就是韻部的代表字。

韻類:類似韻母,韻頭,韻腹,韻尾,聲調都相同。即韻書中反切下字的分類。

韻攝:把韻腹相同,韻尾相同或相近的韻歸納在一起稱為韻攝。如〖廣韻〗中的二百另六韻,歸為十六個韻攝: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流深鹹曾

(2)對於韻母的分析

a,等,呼

根據開口度的大小,把韻分為四等。凡介音或主要母音的u的叫合口呼,反之叫開口呼。

b,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

按韻尾進行分類,可以把韻分以上三類。

陰聲韻:以母音收尾或沒有韻尾的韻母。

陽聲韻:以鼻音m,n等收尾的韻。

入聲韻:以塞音p,t,k收尾的韻。

聲調方面

(1)聲調

聲調是南北朝時,沈約提出來的。指音節的音高變化。

(2)平仄,舒促

平:平聲。仄:上去入三聲。

舒:平上去三聲。促:入聲

注音法(1)反切。是一種傳統的標音方法,較之譬況,讀若,直音是較為科學的標音法。

反切的產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篇》雲:「孫叔言創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至於魏世,此事大行。」(孫炎,字叔然,名炎)陸德明《經典釋文》也說:

「孫炎始為反語,魏朝以降漸繁。」事實上,孫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東漢服虔注《漢書》「惴,音章瑞反」。孫炎對反切進行了整理,並編成了〖爾雅音義〗。

反切是兩字配合起來切出乙個漢字的讀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黃侃在《音略》中雲:「反切之理,上字定其聲理,不論其為何韻,下字定其韻律,不論其為何聲。

」 在反切中,被注音的字叫做「被切字」,注音所用的兩個字中,排在前面的叫反切上字(簡稱「切上字」或「上字」),排在後面的叫反切下字(簡稱「切下字」或「下字」)。如,當,刀剛切。「當」是被切字,「刀」是反切上字,「剛」是反切下字。

反切創制的時候,要得到被切字的讀音,直接把上字的聲母和下字的韻母聲調加在一起就行了。但,由於古今語音的變化,今天我們讀古反切的時候,這樣做很多時候就切不出正確的讀音了。如何講古反切折合成普通話,可以參看殷煥先《反切釋要》、許夢麟《反切拼讀入門》 。

反切原稱為反或翻,安史之亂後,因忌諱反,改稱為切。

反切的缺點如下:

a,做不到一聲一符,一韻一符。同一聲母,可以用許多漢字作反切上字,同一韻母,也可以用許多漢字作反切下字。如表示t聲母的反切上字,就有都丁多當德得冬等七個。

《廣韻》一書中反切上字就有四百多個,反切下字有一千多個。

b,由於語音的變化,方音的關係,給人們掌握反切帶來了困難。

(2) 所譬況。描寫某字發音的情貌和方法。用的術語有「急氣」「緩氣」「長言」「短言」。

(3) 讀若。用近音字來標音。如:莠讀若酉(淮南子)

(4) 直音。用同音字來注音。酈食其:服虔注:音歷異基。

直音雖好,但有時找不到同音的字,於是產生了反切。清人陳澧說:「古人音書,但曰讀若某,讀與某同,然或無同音之字,則其法窮,雖有同音之字而隱僻難識,則其法又窮,孫叔然始為反語,認二字為一字,而其用不窮,此古人不及也。

」3,古今語音的不同

a,韻母的不同:

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按今音讀之,與古音有較大的不同:

輻 u ( ) 側 e( )

直 -i( ) 億i( )

特 e( ) 食 _i( )

b,聲母的不同:

繽紛:原為雙聲,今天一為[b],一為[f]。

c,聲調的不同:古有平上去入,今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4,對語音變化的認識

葉韻說;有些古人,隨便改讀詩中的語音,以求得相押。如,唐明皇在讀《尚書·洪範》「無偏無頗,遵王之義」時,認為「頗」應改讀為「陂」以葉音,宋朱熹明確提出了「葉音說」,把不押韻的某字隨意改讀為和諧的語音以相押,沈重也持此說。如: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

之子於歸,遠送於南。

南與音不押沈重認為「南」應臨時改讀為乃林反,朱熹也認為「葉尼心反」.

其實,按王力的觀點,「音」、「南」二字同在「侵部」。

二、上古音知識

(一)古人對上古語音的認識

1.「葉音說」及其錯誤(用現代語音讀古詩為什麼不押韻?)

(1)「葉音說」的產生

例:《詩經·邶風·燕燕》第三章「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於歸,遠送於南。

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梁末·沈重《詩音義》:「協句,宜乃林反。」

把用後代的語音讀古代的詩文,不押韻的韻腳,臨時改讀為乙個押韻的音,即為「葉

音」。(2)「葉音說」的錯誤: 掩蓋語音發展的真相,造成漢字讀音的混亂。

2.語音發展觀點的確立:陳第批判「葉音說」。

《屈宋古音義·跋》:「余少受《詩》家庭,先人木山公嘗曰:葉音之說吾終不信,

以近世律絕之詩葉音者且寡,乃舉三百篇盡謂之葉,豈理也哉!然所從來遠,未易遽明

爾,豎子他日有悟,毋忘吾所欲論著矣。餘於是默識教言。」

《毛詩古音考·序》:「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

陳氏把他的學說概括為一句話:「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

在這一學說的指導下,古音學的研究真正走上正確的道路。陳氏著有《讀詩拙言》,總

述他的古音學見解;另著有《毛詩古音考》、《屈宋古音義》,這兩部書是他古音學說

的實踐。他詳細地考查了《詩經》、《楚辭》的每乙個押韻字,凡是認為古今讀音不同

的,他都標出古音,並注出證據。

(二),研究上古音的材料和方法

1,研究上古韻部的材料和方法

研究上古韻的材料是《詩經》入韻字,上古其他韻文入韻字和諧聲系統,主要方法是繫聯法。

a,繫聯《詩經》入韻字。把詩經各章裡互相押韻的韻腳串聯起來,成為乙個押韻單位。如果兩個押韻單位中有相同的字,那麼就把這兩個押韻單位合在一起,如此可把整個詩經的入韻字串聯成若干個押韻單位,從而得出若干個韻部。

b,繫聯上古其他韻文中的入韻字。

c,繫聯諧聲系統。諧聲字的諧聲偏旁是表音的,一般來說,如果諧聲偏旁相同,上古韻部就相同。

2,研究上古聲母的的材料和方法

主要是諧聲字,並參照古籍異文,古籍注音和聲訓。

a,諧聲字。造字時代,諧聲字的聲符相同,其聲母也相同,由此可以推知上古聲母的大致情況。如:悲b,緋f;篷p,逢f等,有相同的聲符,可以知道它們的聲母是相同的。

b,古籍異文,指同一語音,同一概念的字在古籍中的寫法不同,如:

彭蒙、田駢、慎到聞其風而說之。

陳駢貴齊。

田駢就是陳駢,可見上古時代,田與陳同音。

c,古籍注音。如〖說文〗中雲:衝----讀若動,表明兩字同音,聲母當然也相同。

d,聲訓

古人用同音字的近音字來注音的一種方法。

冬,終也,物終成也。

邦,封也,封有功於是也。

(三)上古韻部研究

自宋代就有人進行研究,如鄭庠分為六部,但不夠科學。清代顧炎武正式把古韻分為十部,奠定了古韻分部的基礎。後來,江永分為十三部,段玉裁十七部,章炳麟分為二十二部,王力分為三十部。

(四),上古聲母的研究

上古聲母的研究起步較晚,它是從清代錢大昕開始的。 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1,古無輕唇音。錢大昕在[十駕齋養新錄]中說:「凡輕唇之音,古讀皆為重唇。----古讀『負』,如『背』----古讀『附』如『部』。」如:

異文:伏羲----庖羲

扶服----匍匐

封域----邦域

汾水之陽,又作盆水之陽。

諧聲字:

非輩; 方旁; 奉棒。

方言:蚊。負父之命,注作:「負音佩。」方言中多說「負債」為 「揹債」。

現代閩方言裡就無唇齒音,廈門話裡把「房」讀為[ ]。

2, 古無舌上音

《十駕齋養新錄》有「舌音類隔之說不可信。」認為中古的舌上音「知徹澄」是從上古的端透定中分化出來的。「古無舌頭舌上之分,知徹澄三母,以今音讀之,與照穿床無別也,求之古音,則與端透定無異。

」如:直讀為特,竹讀為篤,陳讀為田。又如:

廈門話裡,陳讀為[tin]

3, 娘日歸泥說

由章炳麟提出。認為中古的娘日兩紐歸入泥母。

諧聲字:而(日紐)---耐(泥紐)

涅(日紐)---泥(泥紐)

章炳麟,黃侃,曾運幹,錢玄同,周祖謨等人都對上古聲母的研究作出了貢獻。提出了古聲母三十二個的說法。

(五)上古聲調

上古聲調至今還無定論。顧炎武、江永等認為古四聲一貫,實際上認為古無聲調。黃侃認為上古有平、入兩調。段玉裁認為上古有平上入三聲,孔廣森認為有平上去三聲,王念孫認為有平上去入四聲。

平分陰陽,入派三聲。

a,清陰濁陽。

清:幫方松精書-------陰平。

濁:平崇船如狂------陽平。

b,濁上歸去。

並奉象善旱-----去聲。

c,去聲不變。

d,入派三聲。

全濁:渤族集舌-----陽平。

次濁:密襪納-----去聲。

全清,次清----平上去。

(六),古音通假

所謂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漢語書面語言裡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在古代的書面語言中,有本字而不用,卻用乙個音同,音近的字來代替,就是通假。古音通假實際上就是寫別字,由於先秦時代對文字的使用沒有規範,這種別字得到了社會的認承,就成了通假字。

東漢訓詁學家鄭玄作了如下解釋:「其始書之也,侖卒無其字,或以音模擬方假借為之,趣於近之而已。」這種情況和寫別字類似,但又和寫別字不同,因為它產生以後,別人跟著仿效,相沿成習,就成了合法的了。

今天的別字則是不合法的。

通假有以下幾種情況:

a,同音通假:古音的聲母和韻母相同。

辯辨(借字在前,本字在後)兩字古音同屬並母元部。辯字,本義在巧言,假為辨。

言偽而辯。(禮記王制)本義

兩渚崖之間,不辯牛馬。(莊子)

直特兩字同屬定母職部。直的本義為不彎曲,假借為特。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詩經)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

b,近音通假;有如下幾種情況,聲母相同,韻母相近;韻母相同,聲母相近;聲母,韻母都相近。

聲母相同,韻母相近;

時,是。(時,禪母之部。是,禪母支部)時的本義是季,假借為「是」。

韻母相同,聲母相近;

被,披。(被,並母歌部。披,滂母歌部)。被的本義為被子,假借為「披」。如:操吳戈兮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聲母,韻母相近;

闕,掘。(闕,溪母月部。掘,群母物部)。闕的本義為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閣樓。假為掘,如:「若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

不明古音通假,難免望文生訓,誤解古書的原意。如,八月剝棗。「剝」通「撲」,撲打的意義。「歸孔子豚」,「歸」通假借為「饋」,不是歸還。

資料收集整理

一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學會整理收集到的資料,填寫簡單的統計表,製作簡單的統計圖 2 理解統計圖表的各自特點,能合理地利用統計圖直觀地屜示資料,並通過資料獲得有用的資訊 能清晰地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看法,能夠根據統計圖表中提供的資訊得出比較明顯的結論 3 通過對問題的討論,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資料所表達的資...

監理收集整理歸檔

監理資料 收集 整理 歸檔 管理辦法 廣州龍達工程管理 2012年3月 監理資料收集 整理 歸檔管理辦法 為加強 完善 規範專案監理部監理資料的收集 整理 歸檔工作,現按照 建設工程檔案歸檔整理規範 建設工程監理規範 的有關規定,並結合公司近年來監理資料工作經驗,對專案監理檔案資料與竣工後歸檔監理檔...

竣工的收集整理

2010年建設工程資料歸檔目錄 注 1 監理規劃類 監理會議紀要及往來函件 監理日誌 監理通知及工程暫停令 旁站記錄 監理報告及總結 各種報審表 圖紙會審記要 工程變更 洽商記錄 施工組織設計 施工方案 施工檢查記錄 驗收記錄 檢試驗報告 見證記錄等均為原件。2 有關資質 資格證明檔案 材料 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