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北經濟發展差距的成因及對策

2022-10-17 08:33:03 字數 838 閱讀 2034

【摘要】江蘇省是我國的經濟發達地區,但又是典型的區域發展不平衡地區。形成蘇南、蘇北經濟發展巨大差距的原因很複雜,有地理區位因素,也有人文歷史因素,有經濟結構的不同選擇,也有政策制度的設計偏差。本文對此進行了**,並認為大視野確定發展戰略,小角度選擇發展路徑,逐步縮小南北經濟差距,對江蘇經濟的持續協調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關鍵詞】 蘇南蘇北經濟差距成因對策

在計畫經濟體制下,江蘇南北經濟發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不太明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蘇南地區快速吸引了相當數量的資金、技術、人才等社會資源,取得了競爭優勢,形成良性迴圈;而蘇北地區伴隨著資源的流失,逐漸喪失了地域競爭力。江蘇省的經濟發展具有比較典型的區域發展不平衡特徵,這種不平衡如果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勢必影響江蘇經濟發展的持續性和社會的穩定性,縮小江蘇南北經濟發展的差距,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一、區域非均衡發展理論及江蘇經濟發展非均衡現狀

非均衡發展戰略是針對均衡發展戰略提出的,其代表人物是赫希曼、辛格、羅斯托等。他們認為,發展中國家不具備全面增長的資本和資源,平衡增長是不現實的,投資只能有選擇地在若干地區進行,其他地區通過利用這些地區投資帶來的外部經濟逐步得到發展。不發達國家取得經濟增長的最有效途徑是採取精心設計的不平衡增長戰略,首先選擇投資若干重點區域和戰略部門,當這些地區和部門發展創造出新的投資機會時,就可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

美國經濟學家j·g·威廉姆森的區域成長理論指出,區域成長是從非均衡到均衡的發展過程。他對20世紀50年代24個國家有關區域差異的國際性資料進行了實證研究,提出理論假說:在國家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區域間成長的差異將會擴大,即傾向不均衡成長。

隨著經濟成長,區域間不平衡程度將會趨於穩定;當達到發展成熟階段,區域成長差異則漸趨縮小,即傾向均衡成長。

經濟轉型時期農業發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作者 陳秀娥李本玉 經營者 2016年第11期 摘要我國是農業大國,發展農業對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現階段經濟轉型的背景下,農業的發展對我國整體的經濟具有重要的正面影響,國家和相關人員需要明確這一點,並且重點研究如何更好地發展農業,這樣才能夠實現促進經濟發展的目標,為我國經濟的持續發...

收入分配差距及其激發的積極性與經濟發展的辨證關係

在過去的經濟發展中,由於非常重視利用收入分配差距來帶動積極性,現在貧富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都已經到了乙個非常危險的邊緣,不僅僅不利於民生,不利於提高生活水平,減低資源利用的效用,帶來社會的不安定,而且不利於經濟可持續發展。鑑於有人認為收入分配差距有利於調動積極性 從而帶動經濟發展 本文在此討論收入分配...

產業集群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摘要 產業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領域中大量產業聯絡密切的企業以及相關支撐機構在空間上集聚,並形成強勁 持續競爭優勢的現象。本文首先介紹了產業集群的內涵和四個主要特徵 然後分析了產業集群具有外部經濟優勢 社會資本優勢 創新優勢和創新網路優勢等四個競爭優勢 最後闡述了產業集群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即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