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為壯觀的人類心靈圖景

2022-10-30 10:27:06 字數 3832 閱讀 1936

推薦:《聆聽遙遠的呼吸——走近中學語文課文作者》,王芳著,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23年5月版。為了朋友,也為了我們老師特別是語文老師豐富的文化底蘊,請介紹購買幾本。

人,通常活在兩個世界裡,一為生活世界,一為夢想世界。生活世界完滿的人,是不需要夢想世界的,但世界上有生活完滿的人嗎?沒有,所以人人都需要夢想世界,夢想是每個人的精神麵包。

有的人把這個麵包做出來了,他就成了作者,如果做得又好看又好吃,他就成了大師;有的人不會做麵包,只會啃,他就成了讀者;還有的人,一邊啃一邊說三道四,他就成了評論者。

現在,擺在我案頭的《聆聽遙遠的呼吸》一書,就是王芳做的那個麵包,她的麵包裡有許多味道精美的果餡,這些果餡的名字叫大師,而我就是那個一邊啃一邊說三道四的人。

王芳是個富有夢想的女子。她的生活世界曾經充滿了家世的酸澀、情感的掙扎、奮鬥的艱辛,所以她很早就擁有美麗的、溫暖的、持久的文學夢想。生活的缺陷和虛空,需要文學夢想去填補;而文學夢想又引領她超拔於俗世,從而獲得心靈的安寧和愉悅。

她是個少見的勤奮者,教學之外,只喜歡讀書、寫字,迷戀文學創作,常常夢想和文學大師對話,期冀有朝一日走近他們,聆聽他們的呼吸,撫摸他們的脈搏,甚至融進他們的血液與情思。這樣的人生無疑是她的終極理想,也是我們很多文字迷戀者的終極理想。

閱讀經典,閱讀大師——我們常常這樣告誡學生,告誡孩子,其實我們成年人,又何嘗不需要這樣的閱讀?日益淺薄的流行文化、日益猖獗的消費文化、日益墮落的道德底線正如地球上漸次蔓延的酸雨、晝夜不息的沙塵、日見其多的天坑,正在嚴重地危害人類的生活世界和夢想世界。人類的腳步,看起來處處在前進,實際上某些方面卻在退卻,特別是在夢想之域。

走近大師,抵達精神高地,飽覽蔚為壯觀的人類心靈圖景,是每個正常人的內心追求,也是乙個正常時代的現實需要。在大師稀缺的時代,在夢想貧乏的國度,我們尤其渴望大師,呼喚大師。即使是大師的種子、胚胎、幼芽,我們也要百般培植、萬般呵護。

如此,這樣的時代才不辱先人,這樣的國度才可告後輩。

王芳飽讀經典,才思逸飛,擇取走進中學課文的古今中外24位文學大師作為題材,以優美的散文筆觸、細膩的女性情思、厚實的文史涵養,通過解讀大師們的人生經歷與代表作品,聆聽他們遙遠而真切的呼吸,去丈量他們所處時代與我們當今時代的距離,去催醒現實社會中一顆顆被物質主義麻醉的心靈,去激盪每個讀者生命深處的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理想主義的浪花,以此提公升人生的價值和時代的魅力。無論對於青少年,還是成年人,它的確是一本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啟智讀本,是一袋觀之可目、食之可胃、品之可心的上等麵包。

知人當閱世,論道當讀文。都說這個國度有著良幣遭逐、劣幣氾濫的不治病症,從那些稟賦絕異、才華卓然的中國文學大師們的際遇看,果真如此。但也正因風雨的吹打、磐石的重壓,才有頑強不屈的靈魂從石縫裡開出鮮豔的花來。

作者寫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之後,「路途遙遠,旅程艱難,加上身體已不復盛年的硬朗,更想到一生的曲折,內心怎不淒涼、惶惑?這時的韓愈,似乎是對人生不抱任何希望,準備頹喪地把一把老骨頭丟在這片荒蕪潮濕的土地上了,然而,文人畢竟是文人,文人注定了一輩子都要揹著『治國安邦』『致君堯舜上』的重任,上下求索,這樣的重任怎麼能夠輕易卸下?」,於是就有了「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的文豪韓愈,就有了潮州人民永遠愛戴、一片江山盡姓「韓」的好官韓愈!

寫辛棄疾,「在生命極為黯淡的歲月,文學往往是最後的留守。文人也好,武士也罷,當他們脫離了整個外部世界的使命,只剩下在漫長的歲月裡與自己對話的自由,他們除了任由筆墨流淌,流盡心中萬千惆悵、悲哀與絕望,流出他們站在紛爭之上領悟到的那份清明,別無其他解決苦難的辦法。於是,文學絢爛了。

生命隨著文學的絢爛而千古流芳,儘管每一次絢爛的綻放都是苦澀的。」寫陸游,「縱觀陸游的宦路不由得令人感嘆唏噓:對於陸游而言,滿腔抱負卻遭遇腐敗無力的朝廷,只能眼看著前途的黑暗渺茫而失意痛心,唯有在南鄭任上和浙江建德,生命才見得一點點光亮,一則終於得以體驗到平生最嚮往的軍旅,一則得了一點實權,做了些為民造福的實事。

其它的歲月,都是沉寂。當然,還有詩歌。無法想象,以陸游當年的胸襟懷抱,沒有找到詩歌,他將如何面對漫長黑暗而且沉寂的人生?

」真真道出了文學撫慰人心的本質功能,而這一遠離功利觀的認識,現代人又有幾個懂得!因為不懂,所以輕薄;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作者寫李清照,「在乙個男權的時代,就真的有這樣的乙個女子,吸齊魯之精華,集莊重典雅與飄逸灑脫於一身,衝出由男子們營構出的繁榮的唐宋文學重圍,發出了自己獨特的聲音。

她的出現,為女性文學史上失衡的天平增添了乙個份量極重的法碼。即使過去了一千年,她那奔騰流溢的才情,智慧型聰穎的談吐,不讓鬚眉的豪氣,不屈流俗的堅定,仍可以透過她的詩詞文賦,透過那些滲透著生命血脈的文字,如雪夜的梅花,一瓣一瓣地盛開在我們面前,令人驚豔,令人傾倒,令人心痛,令人繾綣……」寫喬治·桑,「她所有的作品都有乙個共同點,看上去似乎很簡單,再仔細審讀就顯得很不一般:她的文字敏感到了極致,能把讀者最生動、最鮮活的感覺喚醒,彷彿畫家在淺色的紙上點染了純純的重墨。

對她而言,寫作是一種『流』,『我夢故我在』,興之所致,一切日常生活如騎馬、游泳、家務等,於她都是拾夢的良機,並且邊寫邊試圖保留住這種夢覺的自由,直到最後。這種從心所欲的感覺,是喬治·桑創作文字的精髓,也是她獨具的,區別於其它作家的能力。」寫維吉尼亞·伍爾夫,「一派素淨的青花,深深淺淺印進凝白如玉的瓷骨裡,古典優雅,寧靜悠遠,簡練豐富,發出最古老而又最前衛的色釉的純粹氣息,一如容貌秀美,身材苗條,表情鎮定,舉止雍容,披著金黃色波浪形頭髮的維吉尼亞·伍爾夫靜靜地坐在客廳的壁爐旁,望著牆上的斑點,任意識之流無拘無束流淌時,深遂明亮藍如海水的眼裡發出的自由純淨之光。

」「維吉尼亞·伍爾夫的一生,不正是一件完美的青花瓷從出土到碎裂的過程麼?這一切,僅用了59年,她『青如天,明如鏡,聲如磬,薄如紙』,卻胎骨極堅,即使碎裂也不改其瓷質,體現出生命的尊嚴。」女人更為了解女人,作者對這些中外女作家均有獨到深刻的理解和體悟,其中欣羨、傾慕、暗合、痛惜之情,不禁教人念及同為女兒身、同有凌雲志的作者本人。

倘她們地下有感,定會慨嘆:知己若此,孤且悲乎?

作者寫柳永,「異類永遠是孤獨的,但他應該為他的孤獨高興,因為正是孤獨使他離開了混濁的男人堆,正是孤獨成就了他的永恆。」這,恰是對「孤獨」要義的精當詮釋。寫納蘭容若,31歲英年早逝,「也許不該為他惋惜。

想想,《紅樓夢》裡的十二釵,若不離散早失,寶玉若不飄然出塵,到了年老時,會是何等模樣?眼看著青春草草收場,俗事樁樁入了目,往日的歡笑悲愁,再不是詩裡唱畫裡描,再不是乾淨清澈的模樣,時光流淌下去,把人推到了麻木平庸的灘頭,是不是另一重更重的『悲』?容若像寶黛合成的影子,有絕塵脫俗之美,與這個人世,終究是不合的。

對於長久的歷史而言,生命的長與短,顯得如此無關緊要,緊要的是,一生是否曾經綻放。」這,又是對「死」之真諦最別緻的理解。

作者寫沈從文、郁達夫、梁實秋、朱自清、巴金、艾青、戴望舒、海子等中國現當代文學大家的篇章,無不讓我湧起共鳴與浮想。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既有以扼殺人才、摧殘人心為己任,竭力維護思想**與個人利益的權力毒魔,也有秀美山川、典雅文化所滋養的民情風俗,有純正敦厚的大堰河保姆一般的善良百姓,有出自於天性、散布於天宇的崇尚真善美、鞭笞假惡醜的空氣,所以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終究孕育出了這些創造輝煌的夢想世界的文學鉅子!作者寫羅曼·羅蘭、海明威、川端康成、契訶夫、馬爾克斯、卡夫卡,寫他們在文學的道路上苦苦求索,不斷探求出芳香而永恆的藝術之果,寫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頑強跋涉,終於抵禦住命運的重負,享受到親情、友情、愛情的盡心餵養,特別是那一頁頁令人迴腸盪氣、驚羨得想叫喊卻又發不出聲來的愛情傳奇,從而獲得乙個個奇妙而獨特,令人無限遐思的瑰麗人生。

大師們的生活世界與夢想世界豐富獨特,光華粲然,無疑有別於一般的芸芸眾生,所以要想完全、細緻、生動地再現他們的真實面貌,並準確傳達給我們讀者,是非常艱難的。這裡有主客觀的原因。首先,作者還很年輕,她的生活閱歷、生命體驗、歷史識見、文學修為,還不能達到完全理解、通透這些文學大師的生活世界與夢想世界,所以有些篇章顯得簡單清淺些,如涉及陸游、海子、卡夫卡的部分;其次,作者在資料蒐集、作品閱讀等方面的困難與侷促,當初在刊物發表時的篇幅限制等,也造成了寫作上的一些不足。

但小瑕不掩大瑜,本書的文化傳播之用、精神教化之能、藝術表達之巧,以及砥礪人心之功,自是有目共矚,碑刻石在。從構思到積累,從創作到出版,它是作者生活世界的有機組成,更是作者夢想世界的厚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