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發酵床養豬法」飼養安全管理

2022-12-17 14:54:03 字數 1329 閱讀 6050

一、掌握各類豬群對溫濕度的要求

不同生理階段的豬隻須滿足適宜的溫濕度範圍:哺乳仔豬23~35℃,保育豬20~22℃,育肥豬15~20℃,公豬、妊娠空懷母豬15~20℃,產仔母豬18~22℃。可見除仔豬外,其他各類豬群的適宜溫度均在30℃溫度條件以下,大大低於我國大部分地區夏季氣溫(30~35℃)。

因此,為了保障夏季豬場的正常生產,必須對豬舍進行降溫,而且由於各類豬群所要求的溫度不同,降溫方法也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二、溫濕度與豬病發生的關係

試驗表明,如果溫度適宜,相對濕度從45%增加到95%,豬的增重無異常。這時,常出於其他考慮,來限制相對濕度。例如,相對濕度過低時豬舍內容易飄浮灰塵,且過低的相對濕度還對豬的黏膜和抗病力不利;相對濕度過高會使病原體易於繁殖,同時也會降低豬舍建築結構和裝置壽命。

所以,即使在較佳溫度範圍內,舍內空氣相對濕度也不應過低或過高,豬隻適宜的生活相對濕度為60~80%。在夏季,舍內相對濕度偏高而無法降低時,應採取措施降低舍溫及作好衛生防疫工作,這樣也能確保豬隻的正常生產。高溫、高濕的條件會使豬增重變慢,且死亡率高。

三、墊料對於溫濕度的抑制規律

1、墊料不同層面溫度分布規律。研究發現,墊料表面比舍內溫度提高約2.27℃,差異顯著;墊料10厘公尺深比墊料表面溫度高近13.

13℃,差異極顯著。這也是業者擔心豬隻越夏的乙個重要原因。

2、墊料相同平面溫度分布規律。一般坐北朝南的單列式自然養豬法豬舍,其發酵床中心或糞便排洩區域溫度最高,周邊溫度較低;整體而言,墊料北部溫度最低,靠近牆體和土壤區域的墊床溫度不穩定。所以說,自然養豬法養豬並不是象大多數業者認為的在蒸籠上養豬,發酵床溫度分布規律具有典型的區域性差別。

四、抑制墊料發酵

1、調低墊料厚度。夏季墊料深度可適當調低一些,較低的發酵床生物熱的產生量相對較少,熱量散失的速度也快。但需保證高度在50厘公尺以上,一般60厘公尺深的墊料比較合適,既可以保證糞尿的發酵分解,又能避免發酵產生的生物熱過多而影響豬隻越夏。

2、加強墊料區域性發酵。正常季節,盡量將糞便耙到墊料各個區域,使其均勻發酵。夏季墊料管理要有意識地營造區域性發酵環境。

夏季一般不進行翻耙工作,不用將糞便均勻散開,讓其自然形成乙個糞尿排洩區。由於夏季氣溫相對高,糞尿本身及附近區域發酵效率也相當高。如有糞便堆積,可順勢向後堆積或就地挖一深坑埋入,其他區域由於發酵營養源的缺乏,其發酵效率得到抑制而使墊料表面涼爽。

3、製作夏季墊料丘。將墊料集中堆積在豬隻自然形成的排洩區,形成乙個以排洩區為中心的墊料丘,高度可以達到1~1.5公尺,使原排洩區糞尿高效分解。

因薄墊料區發酵效果較低甚至不發酵。所以,豬隻就可以在墊料丘的中下部活動和躺臥,同時豬隻又會在墊料丘適當位置形成新的排洩區。經過一段時間,又將墊料丘移至新形成的排洩區去,這樣持續管理,即可以使豬安全越夏,又有利於積攢糞肥。

異位發酵床技術

豬場糞汙微生物異位發酵綜合技術 一 技術概述 微生物異位發酵處理豬場糞汙是一項集糞汙減量化 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為一體的綜合技術。採用該技術工藝可以克服舍內微生物發酵處理豬場糞汙存在的一些不足,具有占地面積小 投資較少 執行成本低和無臭味等優點,養豬場無需設定排汙口,可實現糞汙零排放,糞汙經發酵處理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