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千公尺的認識》教學反思

2023-01-28 00:33:07 字數 2651 閱讀 9247

數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作為數學教師應該發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絡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是體現新理念的重要一環。我在設計人教版小學數學《千公尺的認識》教學方案時,盡可能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編教材,更多地聯絡實際,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教學反思:

本節數學課的成功之處在於在教學中不同層次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整體性的發展原則,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方法體現了以人為本。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具體體現在:

一、聯絡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千公尺的認識》這節課中,我運用新課程的理念,從生活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創設了恰當的教學情境。並且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打破課堂內外的界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二、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數學課程標準》中新的理念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種方式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去學,自己去做,自己去體驗、自己去獲取知識,從而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是新世紀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

數學教學應緊密聯絡學生的實際,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尋找數學,教學中創設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於生活,同時又服務於生活。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了解自己的學校、生活的道外區的變化,感到生活的這個社會的美好,無形中達到了情感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以此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我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了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而把自己定位在是乙個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

使學生自己通過親身的感受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千公尺這個長度單位的認識。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

三、利用現有教材,體現新課標

教學時,我大膽改變了教材中單一的、抽象的、脫離學生實際狀況的內容,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引入新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採取情境化、生活化的表達方式,教材中的課後的實踐活動提到課前進行,學生可以憑藉各自的經歷與體驗逐步形成千公尺的計量觀念。把書後單

一、抽象的單位換算線段圖,改編成學生所熟悉的6路公共汽車行車路線圖,不但使學生掌握了課本知識,同時了解了從哈東站到哈站的實際距離。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數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

單靠「死」記還不行,還得「活」用,姑且稱之為「先死後活」吧。讓學生把一周看到或聽到的新鮮事記下來,摒棄那些假話套話空話,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篇幅可長可短,並要求運用積累的成語、名言警句等,定期檢查點評,選擇優秀篇目在班裡朗讀或展出。這樣,即鞏固了所學的材料,又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等,達到「一石多鳥」的效果。

教師能發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絡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是體現新理念的重要一環。

我國古代的讀書人,從上學之日起,就日誦不輟,一般在幾年內就能識記幾千個漢字,熟記幾百篇文章,寫出的詩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為滿腹經綸的文人。為什麼在現代化教學的今天,我們念了十幾年書的高中畢業生甚至大學生,竟提起作文就頭疼,寫不出像樣的文章呢?呂叔湘先生早在2023年就尖銳地提出:

「中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差,中學語文畢業生語文水平低,……十幾年上課總時數是9160課時,語文是2749課時,恰好是30%,十年的時間,二千七百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尋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無物。特別是寫議**,初中水平以上的學生都知道議**的「三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也通曉議**的基本結構: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但真正動起筆來就犯難了。知道「是這樣」,就是講不出「為什麼」。根本原因還是無「公尺」下「鍋」。

於是便翻開作文集錦之類的書大段抄起來,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參考作文書就很難寫出像樣的文章。所以,詞彙貧乏、內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學生作文的通病。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單在布局謀篇等寫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須認識到「死記硬背」的重要性,讓學生積累足夠的「公尺」。

同時,在教學中學生的評價上還存在著不足。比如說:在學生的實踐測量活動中,有些小組的測量方法重複、測量的方法不夠豐富;還要更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增進學生學習的信心。

「教書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為熟悉的一種稱呼,從最初的門館、私塾到晚清的學堂,「教書先生」那一行當怎麼說也算是讓國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種社會職業。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並非源於教書,最初出現的「先生」一詞也並非有傳授知識那般的含義。《孟子》中的「先生何為出此言也?

」;《論語》中的「有酒食,先生饌」;《國策》中的「先生坐,何至於此?」等等,均指「先生」為父兄或有學問、有德行的長輩。其實《國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長者,有德之稱」的說法。

可見「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師」之意,倒是與當今「先生」的稱呼更接近。看來,「先生」之本源含義在於禮貌和尊稱,並非具學問者的專稱。稱「老師」為「先生」的記載,首見於《禮記?

曲禮》,有「從於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其中之「先生」意為「年長、資深之傳授知識者」,與教師、老師之意基本一致。

對這節課如果重新設計,我只想改動一處地方,就是在學生進行實際測量時,在原有的用尺測量出1000公尺、先測量出100公尺,再推測1000公尺看脈路表詢問法然後感受所用的時間這種做法的基礎上,增加數步法和回頭**的方法,增強學生對1000公尺的長度的感受。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 千公尺的認識練習課教案

教學內容 練習六第6 10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千公尺和其他長度單位之間的關係。過程與方法目標 1.能比較熟練地進行簡單的換算。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情感與態度目標 培養學生複習的興趣。教學重點 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千公尺和...

人教新課標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公頃 平方千公尺教學設計

公頃 平方千公尺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活動使學生感受土地面積單位1公頃 1平方千公尺的大小。2.能力目標 知道1公頃 10000平方公尺,1平方千公尺 100公頃。3.情感目標 進一步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過程 一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出課題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看...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噸的認識》教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 1000千克 2 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 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位 噸 的概念。教學難點 建立重量單位 噸 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