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邊形的認識》案例與反思

2023-01-28 20:15:07 字數 4954 閱讀 4155

「優質輕負」下,我們該追求什麼樣的數學課堂?

案例背景:

今年在舟山教育界談論比較多的是「優質輕負」,真正理解「優質輕負」並能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對我們一線教師來講卻是很大的困惑。最近我一直在想,怎麼樣讓學生喜歡上自己的數學課?關鍵是要讓學生學得既輕鬆又不失效果。

所以想通過兩節《四邊形的認識》來反思:在「優質輕負」的大環境下,我們應該追求什麼樣的數學課堂?

案例描述:

案例1:

一、新課匯入

1、 師:你們認識的圖形有哪些?

生匯報: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

2、 出示主題圖,找一找學過的圖形。

3、 揭題: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四邊形。

二、教學展開

1、 出示圖形:

(1) 逐一判斷哪些圖形是四邊形,哪些圖形不是四邊形?並說明理由。

(這個環節結束時,這節課已經過去了20分鐘。)

(2) 學生小結四邊形的特徵:4條直直的邊,4個角。

(3) 舉例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四邊形。

2、 出示圖形:

(1) 根據邊和角的特點進行分類。

(2) 找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

3、 提供材料:(1號材料:點子圖;2號材料:圓紙片;3號材料:小棒)

選擇其中一些材料創造出四邊形。

(1) 師生交流如何使用這些材料創作出四邊形。

(2) 學生獨立嘗試,匯報交流各種不同的方法。

三、練習鞏固

任選乙個四邊形,減去乙個角,看看是什麼圖形?

案例2一、 新課匯入

1、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四邊形。你認為怎麼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2、 學生匯報:四條邊,4個角。

3、 出示一些圖形:

(1) 學生進行獨立判斷。

(2) 匯報哪些圖形不是四邊形?抓住圖形6和圖形9,說一說判斷的理由。

補充說明四邊形的特徵:4條直直的邊。

(3) 舉例生活中的四邊形。

(4) 學生小結歸納:什麼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二、 教學展開

1、 根據提供的材料,創作出四邊形。

1號材料:點子圖和尺子

2號材料:小棒

3號材料:圓紙片

(1) 同桌選擇材料進行合作。

(2) 匯報、交流各種各樣的方法得到四邊形。

2、 出示一些四邊形的圖形,根據一定得標準分類。

(1)同桌合作填寫合作學習卡:我是按( )標準來分的,這樣分成

(2)匯報:

(生1:按照學過和沒學過的來分。

生2:按照圖形上標的數字來分。

、、、、、

學生說來說去沒有提到重點,無奈之下老師只好給學生介紹分的方法:按角的特徵來分或者是按邊的特徵來分。)

三、 練習鞏固

出示七巧板

(1) 要求用七巧板中的2個大三角形拼成乙個四邊形。

反饋,小結:在拼的時候有什麼巧妙的方法?

(2)任意選取其中的3塊,拼成乙個四邊形。

案例反思:

一、教學預設應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只有很好地了解學生,才能做出適合學生的教學設計;只有很好地備好學生,才能更好地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老師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合理、靈活地處理教材。

現在的學生學習渠道越來越寬了,他們在學習新知識以前往往已經有了相當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積累,教師應在認真分析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分析學生,把握學生的知識儲備,打準教學的起點,假若老師還一味地一步一步從零開始教起,當作學生什麼也不知道,可能有的學生就只能「懂裝不懂」,「明知顧問」了,這樣的學習內容學生顯然沒有學習的興趣,更沒有自主**的空間,教學就成了無效或低效的教學。面對四邊形的引入,案例1中的教師卻硬要在新授前埋下大量的伏筆,從複習已經學過的圖形入手,再到出示主題圖、找一找學過的圖形,然後才出現四邊形。事實上,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已經對四邊形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沒有必要通過「說舊圖形、認舊圖形」來引出四邊形。

案例2中的教師找準教學起點,通過課始提問:今天我們要來學習四邊形,你知道怎麼樣的圖形是四邊形?」知道了學生對四邊形的認識停留在:

4條邊、4個角。然後判斷「哪些圖形是四邊形,哪些圖形不是四邊形?」,在此過程中通過師生間、生生的交流,進一步完善四邊形的定義:

4條直直的邊。作為教師,理應在課一開始就緊緊把握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積極探索。從而減少無效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數學教學只有喚起學生經驗,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與挑戰熱情,學生才會喜歡。所以,教師在備課時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教學設計由「給出知識」轉向「引起活動」,讓學生經歷主動探索、自主學習、體驗知識的再發

現過程,這便是有效的課堂。

二、追求教學環節的簡約有效

有的教師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得越多、越全、越廣就越好,盲目地追求數學教學的厚重,知識、能力、情感、態度、數學文化,面面俱到,致使教學內容豐富了,而學生腦中卻模模糊糊、不知所云。

課堂40分鐘是個常數,教學內容實在不該貪多求全。「冗繁削盡留清瘦」,我們就需要這富有美感的「清瘦」。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選擇恰當的學習內容,特別是抓住課的本質內容,找準「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切入點,然後理出一條「線」,畫成「圓」,緊緊抓住教學的重點和主幹脈絡。

在案例1中,教師設定比較多的教學環節來展開教學。在匯入部分,通過說一說已經學過的圖形、找一找學過的圖形來引出四邊形。基於學生對四邊形已經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這個環節的設定就顯得多餘,應該刪去。

在展開部分,安排了四個環節。第乙個環節出示了十幾個圖形,讓學生判斷「哪些圖形是四邊形,哪些圖形不是四邊形? 這個環節耗時15分鐘,感覺比較拖泥帶水,且效果不佳。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闡述判斷理由時,乙個個圖形說下來,時間花費很多,又不夠突出重點。另一方面教師給學生提供的圖形多卻不精,容易使學生造成學習上的疲勞。所以這個環節應該精簡,建議提供給學生8—9個圖形,在判斷的過程中歸納出四邊形的特徵:

4條直直的邊,4個角。第二環節是提供一些四邊形圖形,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第三個環節是找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第四個環節是提供1號、2號、3號材料,讓學生創作出四邊形。在教學順序安排上,如果將第四個環節置於第二個環節之前,會更加妥當一些。

另外第三個環節的安排有些橫空出世的感覺,本節課的重點是認識四邊形的特徵,安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教學,就顯得主次不分,建議這個環節融入到第二個環節中去。在鞏固部分,由於時間不足只安排了乙個環節:任選乙個四邊形剪去乙個角,看看是什麼圖形?

這個環節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的達成沒有太大的聯絡,建議在難度上應該加深。而在案例2中,教師用4個環節進行展開:第乙個環節是提供圖形,判斷哪些是四邊形,哪些不是四邊形?

需要達成的目標是:使學生認識到四邊形的特徵。第二個環節是出示四邊形圖形,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需要達成的目標是:找出普通四邊形和已學過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聯絡和區別,學會用不同的標準去分類。第三個環節是提供材料,創作出四邊形。

第四個環節是利用七巧板,拼出各種四邊形。後2個環節需要達成的目標是:進一步鞏固對四邊形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

這4個環節看似簡單,確是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因為這4個環節輻射到了這節課的內容,有效地統領起學生對整個內容的理解感悟。教學過程中,沒有紛繁的頭緒,沒有生硬的環節,給師生活動留有很大的空間。

三、提公升思維品質,打造理性課堂。

曾幾何時,數學課總是和抽象、枯燥、單調、沉悶聯絡在一起。為改變這種現狀,讓學生有更多的活動體驗,在體驗中感悟數學,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精神:「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

」於是出現了課堂上學生忙忙碌碌,或動手操作,或合作交流,或唱或跳,甚至是熱鬧,甚至連做一組題也要活動一下,而唯獨缺少獨立思考的時間和機會。例如在案例1中,讓學生任選乙個四邊形,剪去乙個角,看看是什麼圖形?在這裡,雖然讓學生動手操作了,得到的圖形也是多種多樣的。

但剪去乙個角是很乙個簡單的動作,根本不需要思考,而且得到的圖形與本節課聯絡不大。又如在案例2中,出示一些四邊形圖形,要求同桌合作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類,並將分類結果填寫在合作學習卡中。學生匯報時出現了2種答案:

按照學過的和沒學過的來分;按照圖形上標的數字來分;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答案,課堂氛圍陷入僵局。無奈之下,教師只好將分的方法告訴給學生,學生聽的是似懂非懂,教學效果明顯不佳。

像上面2個無效的教學活動,在當前數學課堂教學中並不少見。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曲解了《課標》上所指的「數學活動」。《課標》裡所指的「數學活動」是指數學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問題解決等實踐和思維活動。

很多教師把這句話理解為「數學教學是活動的教學」,甚至有教師以為課堂上活動越多越好。有時教師安排的活動為非數學活動,有的在活動時偏離了數學思維的軌道,有的活動安排過於飽和,過於追求表面熱鬧,從而把數學活動引向了歧路。所以在案例1中不妨這樣改動一下:

任選乙個四邊形,剪去乙個角後還是四邊形。這樣的話,學生在動手操作之前就會思考:怎麼剪,結果還是乙個四邊形?

不僅動了手,而且還動了腦,一舉兩得。在案例2中,不妨在學生動手分之前,給他們提供一些分的標準:可以按邊的特點來分或者按角的特點來分;這樣學生在分的時候就不會毫無頭緒地去亂分,能夠抓住邊或角的特點進行分類,應該可以出現教師預設的分類結果。

這樣的思考是有價值的,這樣的操作也是有效的。

四、安排適當的課堂獨立作業。

我們的數學課常常看到孩子們「小臉發紅,小眼發亮,小手直舉,小口直開」的現象,活躍氣氛往往成為一堂優秀課的標誌。特別是一些公開課、展示課、優質課,以及很多特級教師的示範課中,教師幾乎是使勁渾身解數,實踐操作、小組討論、合作學習、遊戲競賽,層出不窮,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的鼓鼓的,學生的參與熱情被調動的淋漓盡致。可是,在這熱鬧活躍的背後,數學課,還缺少什麼?

數學課堂還缺少學生靜靜地思考,缺少學生自我內心的獨立反省,缺少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冷靜與頓悟。在這些課中,沒有老師敢讓學生靜靜地做作業,靜靜地長時間思考。在上面2個案例中,學生對四邊形的認識基本上靠老師的講解和師生的共同活動來獲得的,很少有自己獨立獨立表達、獨立操作、獨立計算、獨立解題的機會,表面看起來似乎每個學生都懂,那是否真會了呢?

不妨在實際教學中,擠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獨立完成數學課堂作業,邊做作業邊靜靜地思考,自行解決數學問題,這時不要給與學生太多的關注,相信他們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完成任務,只給一些確有困難的學生個別提示與幫助,使課堂真正擁有一方「淨土」。

四邊形的認識反思

2013 2014一期大石頭中心校呂文玲 這節課我讓學生以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圖形知識的 充分體現了以 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的教學理念,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與能動性。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對四邊形進行辨別,通過運用各種數學方法,有的學生驗證了自己的想法,也有的學生發現猜...

四邊形的認識

四邊形的認識 說課稿 說課的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四邊形 的第一課時。一 說教材和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簡單的平面圖形 認識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以後進一步學習其它圖形的基礎。所以,要落實好這部分的教學任務,使學生在快樂 充實的課堂中得到一定層次...

四邊形的認識教學反思

寧安市鏡泊鄉中心小學李晶 四邊形 一課是一節關於圖形知識的課,同時這又是一節操作性很強的課,教學中要通過學生的具體操作理解 鞏固並且應用新概念,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及 能力。在這節課中,我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 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觀察 比較,抽象出四邊形的概念,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