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信用證下各種單據的心得

2021-03-04 03:14:43 字數 1577 閱讀 8166

審單心得

《外貿跟單實務》作為我們的一門專業課,所以一開始就下定決心應該好好對待這門課程。在上了一段時間的《國際結算》後,有了一點單證方面的基礎,所以接觸起單證就沒有那麼生疏。當然,剛開始在老師的帶領下試著去審單時,是比較困難的,首先對審單業務也只是剛入門,有很多規則還不大了解,其次單證都是英文,很多專業術語還了解不夠多,有時候甚至覺得在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難度。

不過,通過乙個學期的審單業務學習,總體上還是覺得審單這門課也是有樂趣的,尤其是在審單過程中通過自己發現錯誤並修正過來,那種被認可和勝利的自豪感還是給自己很大的鼓勵和信心。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覺得審單是一項很需要耐心,細心,信心的工作。

首先,耐心,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合同和信用證下的一整套單據,包括匯票,商業發票,bl,裝箱單,保單,原產地證書等等。而且大部分都是用英文大寫書寫的,這就需要我們擁有足夠的耐心對不同的單據進行核對,切不可急躁,甚至希望看幾眼就可以把錯誤揪出來,這都是不可能的。相反,你如果越是保持這種心態,就越是花費了大把時間卻什麼都找不出來,記得剛開始我就是保持這種心態,拿著老師列印的材料翻來翻去,看起來很認真地樣子,但卻一事無成,後來老師就對我們說:

「看著你們這樣,就覺得你們不專業,沒有耐心,真正的審單員是很平靜的左邊合同,右邊信用證,然後去核對。」後來我們才一起合作,試著這樣做,發現效果的確提高很多,也顯得不那麼費力。

其次,細心,這是非常重要的乙個要素。我們面對的信用證,合同等其他單據有時候錯誤很明顯,尤其是一些地名的拼寫,時間的一致性等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但卻是最簡單的一些錯誤點。當然,還有對信用證下單據的要求,需要很細心的進行分析對比核對,比如說在審單練習三信用證下要求的原產地證明單據中要寫明製造商的位址,可實際出具的原產地證明卻沒有註明其位址,這一點很明顯但我們確是找了很久,所以在審單過程中,細心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審單是需要信心的,這個可以是自己對自己的信心,也包括老師對我們的信心,關於這一點,老師還是做得很好的。老師會給我們充足的時間自己看,並在過程中給予一點提示和鼓勵,很支援我們把自己的看法講出來並和老師進行討論。儘管有時候也會講錯,但老師不會批評,而是告訴我們慢慢來,可以找到的,很容易。

另一方面,自己給自己的信心,這首先就需要我們在上課時認真聽課,並在必要時做好相關筆記,如在老師講到的信用證審核易錯點和匯票,原產地證明等單據的易錯點,就需要我們一邊做好筆記並一邊對給出的單據進行審核,這樣在審單過程中就減少了很多阻力,從一定程度上給自己增添了信心,並可以感覺到審單的樂趣。

當然,在具備了耐心,細心,信心後,有時候審單依然顯得不那麼容易,對我個人而言,覺得應該還是對知識點的把握不夠。這裡舉乙個例子,信用證上的一些附加條款為非單據化條款,其實到目前為止對這一點還是不能夠很容易的理解,到底怎樣才為非單據化呢。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們審單並不是一定要要求單據之間,單據和信用證之間達到完全一致,如果想達到一致,那審單就會很有阻力,會碰到很多模稜兩可的語句,導致根本無法審下去。

所以我們要本著良好的心態,專業的知識,才能把審單工作做好。

最後,上完這門課後,給老師一點小建議:老師應該對學生嚴格些,覺得老師對我們要求有些松,大部分同學沒有進入這門課,有時候甚至需要以提問的形式給學生適當的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當然,總體上,老師還是盡責的,敢於向權威提出問題,並和我們一起研討,承認這門課的一些缺陷,很多東西模糊不清,也肯定這門課對於從事相關單證處理工作的重要性。

信用證審核結果

信用證號0011lc123756合同號neo2001026 審證結果1.信用證上並沒有將合同上要求的 提單日期之後,15天之內交單 顯示在信用證上。效 期太短,不符合同規定的 有效至裝運日後15天內在中國議付 裝運日是4月30日,而信用證有效期到5月5日,並且在這5天內根本來不及議付。雖然最遲裝運期...

信用證內部審核操作說明

1 目的 規範國際 中的信用證結算方式的信用證審核流程和方法,提高審證效率和準確性,保證公司資金 安全和貨權交接安全。2 範圍 2.1 本說明書規定了公司內部對信用證審核的操作流程與方法。2.2 本說明書適用於營銷部所有採用信用證結算方式的審核管理。3 定義 無4 職責 4.1 營銷部銷售人員負責催...

信用證的一段翻譯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importer and the exporter must arrange payment after h ing worked out an agreement.the importer will want possession of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