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防治知識講座

2021-03-04 05:42:01 字數 3176 閱讀 1895

(四)查多核巨細胞:取病人鼻咽部分泌物、痰和尿沉渣塗片,用瑞氏染色查多核巨細胞,也可以通過電鏡找多核巨細胞內外包涵體中麻疹病毒顆粒。多核巨細胞以出疹前2d至出疹後1d陽性率高。

根據疫情,接觸史、既往史及疫苗接種史,臨床上的發熱、卡他症、結合膜炎症、粘膜斑及典型皮疹診斷不難。非典型病例需借助免疫學確診。

鑑別診斷

需要與風疹、幼兒急疹、藥物疹等鑑別。

風疹:前驅期短,全身症狀及呼吸道症狀輕,無口腔粘膜斑。發熱1~2d出疹。皮疹主要見於面部和軀幹,1~2d即退,不留色素沉著,不脫屑。

幼兒急疹 :幼兒急起發熱或高熱3~4d,症狀輕,熱退後出現玫瑰色散在皮疹,面部及四肢遠端皮疹甚少,經1~2d皮疹退盡。

藥物疹近期有服用藥物或接觸藥物史,皮疹呈多樣性,癢感,伴低熱或無熱,無粘膜斑及呼吸道卡他症狀,停藥後皮疹可漸消退。

臨床表現

麻疹的傳染性極強,人類為唯一的自然宿主。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觸病人後90%以上發病。

病後有持久的免疫力。以往約90%發生在6個月至5歲的未接種過麻疹疫苗的小兒,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末春初為多。**多因兒童時換過麻疹或接種麻疹疫苗獲免疫力。

6個月內嬰兒可受母體抗體的保護。但由於麻疹疫苗接種後,麻疹的自然感染力下降,育齡婦女抗體水平降低,對嬰兒的保護能力也下降,故近幾年來成年人麻疹及8個月前嬰兒發病率有增加增加趨勢。成年人病例增多同樣源於體內有效麻疹抗體缺乏,一部分患者過去未接受麻疹疫苗接種,另一部分接種過疫苗仍然發病。

流動人口患病數增加可能與流動人口疫苗覆蓋率低有關。

潛伏期約10天(6~18天),曾接受主動免疫或被動免疫者可延長至3~4周。

(一)典型麻疹分三期:

1、前驅期:

從發病至出疹前一般3~5天。發熱、咳嗽等上呼吸炎、粘膜炎、病毒血症、口腔粘膜斑的出現早期診斷有價值。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在口腔粘膜告第一齒處,可見0.

5~1mm大小細砂樣灰白色小點,繞以紅暈。該粘膜

斑亦可見於唇內,出現2—3日即可消失。

前驅期的特徵性體徵:病程2~3d,口腔雙側第一臼齒的頰粘膜上麻疹粘膜斑(科普利克斑),初起時僅數個,1~2d內迅速增多、融合,擴散至整個頰粘膜,2~3d內很快消失。

2、 出疹期發病3—4日耳後、髮際漸及耳前、面頰、前額、軀幹及四肢,最後達手足心,2~5日布及全身。皮疹初為淡紅色斑丘疹,直徑2~5mm,稀疏分明,疹間**正常。此時全身中毒症狀加重,體溫高、全身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肺部可有羅音。

嗜睡或煩躁不安。咳嗽加重,結膜紅腫、畏光。查體:

淺表淋巴結腫大、肝及脾大。肺部常聞幹、濕性羅音。

3、 恢復期:

3~5d後,發熱開始減退,全身症狀減輕,皮疹按出疹的先後順序消退,留褐色色素斑,1~2周消失、留有碎屑樣脫皮。

(二)非典型麻疹

1、輕型:

潛伏期3—4周,發病緩、體溫低、皮疹少、咳嗽輕、疹色淡、併發症少。

2、重型麻疹:

多見於全身情況差,免疫力低下,或繼發嚴重感染者。

可分為中毒性麻疹、休克性麻疹、出血性麻疹、皰疹性麻疹不同型別。

3、**麻疹症狀:

**麻疹症狀嚴重、易導致多臟器損害,同時病情不典型呈多樣性,易誤診,並具有以下特點:

① 多數報告患者存在胃腸道症狀,24例**麻疹中有21例以水樣便腹瀉為主要表現;② 呼吸道卡他症狀和眼部症狀重;③ koplik斑明顯且持續時間長;④ 多伴有肝臟和心臟損傷[1]。

疾病**

單純麻疹**重點在護理,對症及預防併發症。

(一)[建議補充一些飲食和護理的相關內容]一般**:隔離、休息、加強護理。

在出疹期間既要保證患兒一定的營養(易消化而富有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飲食),又要保持眼睛和口腔等的衛生,並應注意室內空氣交換,但又不能讓患兒直接吹風。

(二)對症**高熱可酌情用小劑量退熱藥,應避免急驟退熱致虛脫;咳嗽選用止咳劑;煩躁選用鎮靜劑。體弱病患兒可早期應用丙種球蛋白。

(三) 中醫中藥**:透疹解表,葛根公升麻湯加減,芫荽湯口服。出疹期用銀翹散加減。

(四)併發症的**

1.支氣管肺炎主要為抗菌**常選用青黴素,再參考痰菌藥敏選用抗菌藥物。高熱中毒症狀重者可短期用氫化可的松每日5~10mg/kg靜脈點滴,2~3d好轉後停用。

2.心肌炎有心衰者宜及早強心**。有迴圈衰竭者按休克處理。注意輸液總量及電解質平衡。

3.腦炎參考流行性乙腦**

4.急性喉炎盡量使患兒安靜,蒸汽吸入以稀釋痰液,選用抗菌藥物,重症者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以緩解喉部水腫。出現喉梗阻者應及早行氣管切開術或氣管插管[2]。

疾病護理

隔離觀察:應密切觀察①體溫、脈搏、呼吸及神志狀態;②皮疹的變化,入出疹過程不順利,提示有可能發生併發症,需報告醫師及時處理;③觀察有無脫水;④併發症表現:入出現體溫過高或下降後又公升高、呼吸困難、咳嗽、發紺、躁動不安等,均提示可能出併發症。

休息:絕對臥床休息病室內應保持空氣新鮮、通風,室溫不可過高,以18~20oc為宜,相對濕度50~60%。室內光線不宜光強,可遮以有色窗簾,以防強光對病人眼睛的刺激。

飲食:應給以營養豐富、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逝、半流食,並注意補充水分,可給予果汁、先蘆根水等,少量、多次餵食,攝入過少者給予靜脈輸液,注意水電解質平衡。恢復期應逐漸增加食量。

發熱的護理:應注意麻疹的特點,在前驅期尤其是出疹期,入體溫不超過39oc可不予處理,因體溫太低影響發疹。入體溫過高,可用微溫濕毛巾敷於前額或用溫水擦浴(忌用酒精擦浴),或可服用小劑量退熱劑,是體溫略降為宜[3]。

疾病預後

單純麻疹預後良好。若患兒免疫力低下有併發症可影響預後,重型麻疹病死率較高。

疾病預防

(一)管理傳染源:隔離病人至出疹後5天,有併發症者延長至10天。接觸者檢疫3周,曾接受被動免疫者檢疫4周。

(二) 切斷傳播途徑:病房通風,易感者流行期盡量少外出,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場所。

(三)增強人群免疫力

1、主動免疫:

我國計畫免疫定於8月齡初種,7歲時復種。應急接種時,最好在麻疹流行季節前1個月。接種12日後產生抗體。

2、被動免疫:年幼、體弱患病的易感兒接觸麻疹後,可採用被動免疫。接觸病人後5日內注射可有保護作用。6日後注射後可減輕症狀。有效期3~8周。常用的製劑是丙種球蛋白。

專家觀點

雖然隨著疫苗接種,麻疹發病率較接種前明顯下降,但由於疫苗接種,麻疹的自然感染率下降,育齡婦女抗體水平降低,對嬰兒的保護能力也下降,年人麻疹及8個月齡前嬰兒發病率有增加增加趨勢。故建議將計畫免疫初種月齡提前,或對育齡婦女孕前1月復種(強化)接種1次麻疹疫苗。為降低**麻疹的發病率,加**疹疫苗覆蓋面,尤其是加強較偏遠地區未接種麻疹疫苗人群的覆蓋。

麻疹預防健康知識講座

一 什麼是麻疹?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表現有發熱 上呼吸道炎 眼結膜炎等。臨床症狀有發熱 咳嗽 流淚 流涕 眼結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 出現斑丘診為其特徵。本病傳染性極強,在人口密集的地區易發生流行。目前由於大部分人接種過麻疹疫苗,故症狀較輕。發熱低,上呼吸道症狀輕,麻疹...

哮喘防治知識講座

通知各村衛生室為了加強哮喘的防治,使廣大群眾能夠更多了解哮喘的防治知識,經醫院健康教育小組研究決定,於2011年4月18日上午9點舉行哮喘防治健康知識講座,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請各村負責人按時通知相關人員參加培訓班。一 計畫 1.每個行政村參加培訓人員5名並有宣傳能力的人員參加。2.2011年4月1...

高血壓防治知識講座

健康教育宣傳材料 我國人群高血壓患病率,近年來不斷公升高,已成為致死 致殘的主要原因。1958 1959年,在年齡15歲以上的人群中抽樣調查494331人,高血壓患病率為5.11 1979 1980年間,共調查4012128人,患病率7 73 1991年調查950 356人,患病率為11.88 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