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學拓展性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2021-03-04 09:38:38 字數 5289 閱讀 3043

一、課程目的:

1、構建全面發展課程體系,提高課程適應性,促進學生個性成長,發展學生的特長。

2、提公升教師課程意識,推動教師由課程執行者向課程開發者轉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3、實現學校課程創新,促進學校特色形成,打造「個性化」學校形象。

二、課程原則

1、貼近學生:校本課程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個性為根本出發點。在課程選擇使用上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尤其重視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尊重和滿足;重視學生參與,注意學生反饋資訊,不斷根據學生需要完善優化校本課程。

2、關聯學科:根據學校的教師力量及教學設施的實際情況,校本課程的開設以學校開設的各學科相聯絡,一方面充分發揮學校教學資源,另一方面也能為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公升服務。

3、彰顯特色:發掘學校特色專案資源和現有的教師水平,打造符合學校條件的有特色形成校本課程的真正校本化。

三、課程內容

以促進學生各項基本素質全面發展作為課程設計的中心,以整體、優化的課程結構為核心內容,根據學生發展的需求、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師資和設施的條件等確立學校校本課程。

按課程開設的培養目標分為人文素養類、科學素養類、體育運動素養類、藝術修養類四大類。

人文素養類:通過人文文化的學習,提公升學生人文文化品質,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培養學生與人合作和進行交流的能力。

科學素養類:通過各種科技自然活動,培養學生科學思考的方法,提高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體育運動類:通過體育專案,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藝術修養類:通過藝術活動,陶冶學生情操,增強藝術修養,培養學生發現美

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審美能力。

四、教學流程

1、課程設定:原則上以學科為單位組織開展校本課程的實施,確定負責人及成員,組織校本課程材料。

2、學生選題:學校向學生公布校本課程開設科目、指導教師及課程說明等,學生自主選擇和教師推薦課程相結合。

3、班級組成:先由教務處統計學生選課情況,再經教師推薦,學校調整各校本課程科目學習人數。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合理設計班級容量。

4、組織教學:視學生選課情況及場地限制,按校本課程課時計畫表,有目的有計畫的實施校本課程。

5、時間安排:週三的錯時放學時間。

五、課程管理

校本課程實現學校統籌規劃,教師自主實施,學校監督檢查,教師總結反饋。

1、學校對已開發的校本課程統一制定課時計畫,對任課教師、教學場地等規劃設計。

2、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校本課程領導小組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3、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畫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4、任課教師根椐課時計畫,聯絡場地、器材等,實施課程。

5、教師應儲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6、任課教師對學生參與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評價;並對自已的教學反饋總結,以利於今後的校本課程教學。

7、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8、定期匯報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六、評價

1、教師評價:

(1)教師從教應有計畫、有進度、有教案、有考勤、有評價記錄。

(2)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畫的要求,達到規定課時與教學目標。

(3)教師應儲存學生作品及在活動中、競賽中取得成績的資料。

(4)校本課程領導小組通過聽課、查閱教師記錄、問卷調查等形式對教師考核,記入校本業務檔案。

2、學生評價:

(1) 校本課程不採用書面的考試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2) 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加學習的態度進行評價,可分為「優秀」、「良好」、「一般」、「差」記錄,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

(3) 學習的成果。學生成果通過實踐創作、作品鑑定、競賽、評比、匯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異者可將其成果記入學生學籍檔案。

新橋中學拓展型課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拓展型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改善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生自我管理和選擇學習的能力為宗旨,體現不同基礎要求的、具有一定開放性的課程;它著眼於激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開發學生的潛能,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個性與社會化的和諧發展,促進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它也是基礎性課程的拓寬與延伸,是為學生學習研究型課程積累更寬泛知識與經驗、能力與方法,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共同為基礎教育的培養目標服務。

二、課程目標:

1、培養學生有廣泛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

2、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學會觀察和思考、**和質疑,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感受生活中的美和快樂。

4、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學會交往、合作,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6、加強建設具有學校特色的拓展型課程,推進二期課改的實施,培養一批一專多能、精於**的教學骨幹,使學校拓展型課程建設上乙個新台階。

三、課程原則:

1、基礎性:以基礎型課程為出發點,滿足學生個性特長和生存發展發展需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

2、多樣性:課程內容具有多樣性,提供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發展的需要有更多的選擇,以適應不同發展水平和不同個性發展需要。

3、開放性:強調學習與生活及社會發展的聯絡,加強知識系統的開放性、知識的形成過程的開放性、知識的**的開放性。

4、時代性:課程教學方法和內容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利用最新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及國內外最先進的教育教學研究成果,課程內容的編制主動適應社會的需要,根據現代科學及學科發展的新變化,不斷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並不斷加強與資訊科技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5、綜合性:加強課程學科知識的再組合,重視學科內知識的的相互滲透和不同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重視科學性和人文性的整合;重視民族性和國際性的整合;注重科學原理的認識和掌握;注重態度、方法、精神的綜合培養。

6、前瞻性:課程的開發應該與時俱進,符合時代潮流,追隨時代進步、社會發展,不斷更新課程內容或增加新內容。

四、課程選擇:

1、關注學生的需要、追求、興趣與愛好的差異,結合學校實際,積極開發和利用教材以外的課程教育資源,充實和完善拓展型課程設定。增強課程的可選擇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自主拓展系列課程。

2、拓寬課程內容,加強課程間聯絡和整合,積極探索拓展型課程校本化實踐,努力開發學校特色課程,提高拓展型課程對學生發展的適應性。

3、積極實施科技教育、心理、生理健康教育等特色教育拓展型課程。

五、課程結構:

1、限定性拓展課

由學校統一安排在課表內(如語文閱讀、數學學法指導、英語聽力訓練、物理解題方法與思路等),指導教師可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確定具體的拓展內容,主要在初

二、初三年級及高中開設。

2、自主拓展課

由教導處負責向班主任和學生發放拓展型課程選擇意願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自主選擇,主要在預初年級、初一年級開設。

六、課程組織實施:

1、組織管理:以校長為負責人,成立學校拓展型課程開發和實施領導小組,由教導處全面負責學校拓展型課程的開展與實施情況。

2、科目開發:發動和組織教師提出拓展型課程科目,從中篩選重點開發。教師從自己學科優勢、知識結構、個性特長進行整理編寫,形成教材。

教材審核後,課程選入學校拓展型課程管理系統,組成課程題庫。

3、教師培訓:教師加強學習,學校加強對執教拓展型課程教師的培訓,以自培為主。

4、保障措施:

(1)學校各部門(教導處、總務處、資訊科技組等)為實施課程提供服務和裝置保障,學校方面投入一定的教育經費(購買裝置、器材、外聘教師等)。

(2)發揮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的管理作用。教研組長應鼓勵和幫助教師撰寫校本教材和開好科目。教研組長帶頭、示範,提高本組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深入課堂、加強聽課,指導和研究教材、教法。

定期(期中、期末)向教導處反饋教學資訊。年級組長協助教導處,負責做好年級拓展型課程開設的組織、協調工作,加強與班主任和年級任課教師(拓展教師可以跨年級任教)的聯絡和溝通,按時、認真地協助教導處做好學生報名和編班(拓展型課程班)工作。

(3)發揮任教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認真備好教案(教材、教法、學生、練習或實踐)和講義或教材。準時在學校統一安排的教學場所進行教學。

對學生出勤作好記錄。在教學過程中,任教教師應探索結合教學活動的多元評價方式,過程評價比重一般應大於結果評價。

(4)學校有一流的教育教學裝置和資源。學校圖書館可以為學生的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提供相關圖書;塑膠跑道的田徑場、足球場,以及室內體育館等為學校開展拓展型課程創設了較好的硬體環境。

七、課程管理:

1、開設年級:學校各年級

2、開設課時:各年級由語、數、英學科自行安排1課時,另外預初年級專項拓展課每週1課時,初一年級專項拓展課每週2課時。

3、開設方法:

(1)限定性拓展課:學校根據年級特點統一安排科目,指導教師可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確定具體的拓展內容。

(2)自主性拓展課:教師填寫拓展型課程開課申請表,申報科目。教導處選擇確定可開課程排入課表,學生選擇科目,教導處整理學生選課結果,落實學生名單及上課教室。

4、教導處在每學期開學初列出拓展型課程總時間表。

說明:學校規定,期中考試一周停上拓展型課程;如遇學校重大活動,由教導處安排,通知暫停。

5、拓展型課程列入學校課表,應正常進行。教師如有請假、調課、增減課時等特殊情況,須報教導處,經核准後有效。並由教導處負責通知相關師生。

6、建立正常的教學反饋制度,及時協調和處理相關事務。確保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提高教學效率。

八、課程評價

(一)對學生的評價

在評價上學校採用參與評價、績效評價加成果評價的模式,在評價的主體上取向多元化,對學生的發展起到制約和激勵導向作用,使其成為實施拓展型課程的有效保障。

1、參與評價:突出過程性評價,採用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學生、同伴和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參與狀況、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拓展情況進行評價,在規定的時間裡收集評價的原始資料,對資料按照評價方案進行收集,按「(自評+互評)×30%+教師×40%」進行處理。參與評價分數佔到選修該課程總成績的50%。

2、績效評價:通過拓展型課程科目考查的方式進行,在學生選修某一門拓展型課程學習結束時進行科目考查,科目考查根據課程的具體情況,可採用筆試、面試、表演、動手製作、小**等形式進行,主要考查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發展狀況,考察績效。由教師對績效進行評定,績效評價分數佔到選修該課程總成績的40%。

3、成果評價:對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相關學習領域的技能和特長發展起到導向和激勵作用。學生在學習該課程後,參加相關校、區、市相關競賽和主題活動中取得突出成績和優異成果的;相關作品、製作發表或參與全校交流展示的;通過課程學習在某一方面特長表現突出的,均可由本人填寫拓展型課程學習成果記錄表,由教師審核認定後給予其1——10分加分,成果評價分數佔到選修該課程總成績的10%。

XX中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開發的一門課程,是相對於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實施校本課程將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 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發現和培養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為更好地貫徹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特制定...

中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一 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的精神,確立現代教育觀 課程觀 質量觀,利用課程分級管理的體制,優化學校課程結構,把 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 作為課程基本理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據當地社會 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優勢 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精心組...

中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一 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的精神,確立現代教育觀 課程觀 質量觀,利用課程分級管理的體制,優化學校課程結構,把 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 作為課程基本理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據當地社會 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優勢 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精心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