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才選用育留

2021-03-04 09:42:37 字數 4612 閱讀 9937

做人、識人與人才

一、處世與做人

人生在世,每乙個人都要依附於乙個家庭、乙個團隊、乙個組織,總之,都要依附於社會才能生存。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與他人密切合作,協調配合,處理好各種關係。於是,人際關係成為我們每乙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

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我們怎樣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呢?很多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矩,都需要我們認真的去領悟。

首先,與人相處要講道德、講誠信。有一句名言說的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說:交人有道,則朋友濟濟、人人盡其所能助;交人不誠,則盡無可助之人。

講道德、講誠信是乙個人立身的根本、成功的基礎。能不能堅持道德為重,誠信為本,能不能切實做到「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決定了乙個人的發展命運。乙個具有良好品德的人,才是人們樂於與之合作並值得信任的人;乙個人,只有能夠做到有諾必踐,取信於眾,才能獲得社會與公眾的尊重與信賴,才能立足社會廣交朋友。

第二,我們必須把握做事的原則和原則裡的分寸。

很多時候,對乙個事情的判定,並不能簡單地以應該不應該和好不好來區分。你什麼時間做這件事,把這件事做到什麼程度,會直接影響到這件事的性質和結果。

孔子就特別強調做事情的分寸,他認為,「過」和「不及」都是要盡力避免的。

有人問他:「以德報怨,何如?」

孔子的回答是:「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子給出的答案,讓我們乍聽起來有點出乎意料,其實這正是孔子告訴我們的處世的分寸。孔夫子在這裡提倡的是一種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嚴。

我們想象,如果以怨報怨,以一種惡意、一種怨恨去面對另外的不道德,那麼這個世界將是惡性迴圈,世世代代充滿仇怨,無止無休。我們失去的,將不僅是自己的幸福,還有子孫的幸福、子孫的安寧。

孔聖人認為,以德報怨同樣不可取。也就是說,你獻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對已經有負於你的人和事,這也是一種人生愛心和情感的浪費。

在兩者之外,還有第三種態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說,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對這一切。

物質的富足,精神的繁榮,生活節奏的加快,更要求我們在面對一件事情時,要迅速地做出判斷,選擇適合自己的、最有價值的交往方式。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困惑:父母對孩子關愛得無微不至,卻常常招致孩子的反感和叛逆;親密無間的好朋友,卻常常做出彼此傷害的事情來;有時費盡心機想和領導、和同事拉近關係,卻常常適得其反。其實,太過疏遠和太過親密,都不是最好的狀態,正所謂「過猶不及」。

與領導、與好友相處也要有個度,無論對朋友還是對領導,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適度為最好。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乙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稍微留一點分寸和餘地,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

對待工作,是不是也有分寸需要把握呢?孔子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也就是說,你在什麼位置上,要做好本分,職責範圍以內的工作,你必須認真細緻的做好,不要跳過你的職位去做不該你做的事。

這是當代社會特別應該提倡的一種職業化的工作態度。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裡面隱含著乙個前提,就是「在其位,要謀其政」,先把你自己那個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別人的事。

第三,說話要用腦子,做事要考慮後果,是為人處世很重要的一點。在「言」與「行」之間,要少說多做。做事要積極,說話要謹慎。

不要說自己做不到的事。用老百姓的話說叫「禍從口出」,即使沒那麼嚴重,起碼也是「言多語失」。尤其是年輕人,要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這麼做的好處,就是讓你自己少一點後悔。

我們做事,要先往遠處想想,謹慎再謹慎,以求避免對他人的傷害。

第四,要想在複雜的現代社會中,處理好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還要特別需要注重的,是要要常懷律己之心,做到懂禮、知儀、守節、盡責。懂禮、知儀、守節、盡責,並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對乙個人自我修養基本要求。 做人必須要「修身」、 做「最好的自己」,這不僅僅是自我素質得到提高,更是為了更好地履行對家庭、對集體、對社會的責任。

對於乙個家庭,我們說「家和萬事興」;乙個組織、乙個團隊也是一樣,團結產生凝聚力,產生戰鬥力,團結出效益;對於個人來講,講團結才能出成績,也就是說,只有團結周圍的人,才能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有所成就,否則,個人本領再高也難以有所建樹。講團結的根本所在,是要嚴於律己。嚴於律己,是我們每乙個人必備的思想作風和道德品質。

常懷律己之心,既有利於個人的健康成長,又是對家庭、集體、對事業的高度負責。那麼,如何律己呢?一是要管好自己的頭腦: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自我修養、自我完善的自覺性。二是要管好自己的手:時刻保持警惕,提醒自己貪欲之心會害了自己,萬萬不可為了一點虛名、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去算計親朋、出賣摯友,去侵害公共利益、損害團體形象,去踐踏自己的尊嚴。

常懷律己之心,第三要管好自己的嘴:要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做到,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說,空話、大話不說,不利於集體利益和團體形象的話不說。

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抱怨社會不公,抱怨處世艱難。其實,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們懷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謹言慎行,禮行天下,修身養性,讓自己成為乙個使他人快樂的人,讓自己快樂的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去輻射他人、溫暖他人,我們就會少很多煩惱,就自然會懂得為人處世之道。

第五,做人要學會感恩。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型。乙個智慧型的人,不應該為自己沒有的斤斤計較,也不應該一味索取、不應該使自己的私慾膨脹。

學會感恩,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謝生活贈予給你的一切---------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企業,感恩社會。

當我們自己處在父母和朋友的關愛中時,就往往對他們的這些關愛習以為常,不再察覺。我們總是期望,他們能對自己付出更多的關愛,一旦他們稍有欠妥就惡言相向。可是陌生人給予一點點幫助時,卻讓我們特別感激。

不知道你是否也意識到了這種錯覺。誠然,對於陌生人的幫助,我們應當報以感謝。可是對於親友我們共同工作的這個集體給予的幫助,我們是否更應該感恩呢?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能使你對世間的很多人、很多事改變看法,讓你少一些怨天尤人、少一些一味索取。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我們應該以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回報親友之間的知遇之恩,珍惜同事之間共同工作的緣分等等。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感恩,不僅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美德。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將賜予你燦爛的陽光;你不感恩,只知埋怨,就會終日無所成,就會被周圍人拋棄!

二、識人知人

每乙個人的一生,都不是孤立於世的,所以,人的一生需要不斷的和人打交道,因此,怎麼在茫茫人海中去識人辨人?怎麼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不同的人?則成為乙個人一生的第一要事,是做事和處世不可缺少的。

「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哈佛大學設立了一門世界上任何大學都沒有的課程——觀人學。美國資深記者哈金斯連續十年跟蹤採訪哈佛畢業生,得到的結論是:

觀人學是哈佛畢業生人生之路最為受益的課程。哈佛之所以將它定為必修課程,是因為通過學習該課程,能夠通過對方的各種動作、姿態、表情、談吐、修飾等,去洞察其內心的活動秘密。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者將擁有無數忠實於自己的賢才,幫你實現自己的願望乃至成就大業!所以,一名成功人士必須具備識人、知人的本領。這包括,你能不能夠識別他是不是乙個有道德、講誠信的人?

你能不能識別他的真實本領?你能不能洞察他的優缺點?你能不能「用其長,避其短」?

……總之,知人之智,是乙個人十分重要的素養,尤其是識人於未顯之時,這更是識人的一種獨特的眼力與遠見。

但知人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宋朝詩人陸九淵有一句名言:「事之至難,莫如知人」,說明了世上千難萬難的事情,再沒有比了解識別人更難的事情了。

有人表面誠實而心藏殺機;有人「大智若愚」,表面看上去是愚笨的樣子,而內在裡卻是聰明之人;有「自作聰明」,而實際是很愚蠢的人。有當面是人,背後是鬼的兩面派等等。

常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從上往下看,會把人看矮了;從下往上看,會把人看高了;從近往遠看,會把人看小了;從門往外看,會把人看扁了。出現「偏視」在所難免,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一時的偏,就怕方位不全。

我們只有從「遠近高低各不同」的不同處認識人,爾後綜合求出「平均值」,才能把人看準、看透。

關於識別人才的方法,諸葛亮的知人七法對人才的考察很有實踐的意義:「問之以是非,以觀其志;窮之以辭辯,以觀其變;諮之以計謀,以觀其識;告之以禍患,以觀其勇;醉之以酒,以觀其性;臨之以利,以觀其廉;期之以事,以觀其信。」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人識別人才常常以他們對自己的態度劃線。對自己奉迎者,無才也是有才;對自己不奉迎者,有才也是無才。這樣識人是最反映不了真實的情況的。

只有站在高、低、上、下、左、右等不同的角度,用寬厚的的胸懷對人,然後進行綜合分析,既看到其長處,又看到其短處;既看到長中之短,又看到短中之長,才能客觀、全面、準確地識別人。

只有客觀、全面、準確地識別人,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用其長,避其短」,才能不斷沉澱摯友、廣交新朋友,才會有更多的朋友為你盡其所能。

三、關於人才

什麼樣的人,才能算作人才呢?才就是指有才識、學問;做人,強調的是遵從做人的道德規範。這樣去理解,人才就是德才兼備的人。

而如果有這樣的乙個人,你交給他一件事情,他做成了,你再交給他一件事情,他又做成了。我們也常常驚呼他為「人才啊!」。

綜合來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內在素質,並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能夠進行創造性勞動並對社會、對集體作出貢獻的人,是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有人對人才的標準作出如下界定,很具有代表性:1)最高標準:

胸懷寬廣、德才兼備、義利兼顧、榮辱與共;2)基本標準:能幹、積極、忠誠;3)最低標準:至少有乙個用得上的專長,或者至少有乙個令人欣賞的美德,而且沒有不能接受的缺點。

關於衡量人才的標準,人們一致推崇德才兼備。細緻的去分析,德才兼備涵蓋了以下幾個關鍵要素: ①胸懷、 ②品德、 ③知識、 ④技能、 ⑤忠義、 ⑥意志。

人才的選用育留培訓

文 杭州華略企業管理諮詢 首席顧問蔣小華 在金融危機期間,有一本 貨幣戰爭 書銷量非常好,我認為目前比貨幣戰爭更恐怖的戰爭是人才戰爭。君不見,許多國人以拿到什麼國藉的綠卡為榮,經常聽到某某名星名人又改國藉的新聞。了解一下人才 犧牲 的情況,讓你大吃一驚。自1985年以來,清華大學80 北京大學76 ...

如何選育用留人才

如何選 育 用 留人才 主講 婁萌 課程背景 人力資源管理不僅僅是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作為一名經理,首先應該是部門的人力資源經理,其次是下屬的教練,最後才是自己本部門的經理。據統計,如果企業的非人力資源部門經理具備了一定人力資源管理知識,企業的綜合效益將會提高40 課程物件 1 企業總經理 副總經理...

如何選育用留人才

第一講招聘如何為公司帶來競爭優勢 5招聘如何為公司帶來競爭優勢 5 招聘流程及可能的誤區 6 內部招聘和外部招聘的渠道與優缺點 7第二講在招聘過程中如何為經理建立必備的技能 8經理怎樣控制招聘成本 8 人力資源部和部門經理要各盡其職 9 為經理建立必要的技能 9 僱傭中的誤區 10 第三講選才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