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畫

2021-03-04 09:50:43 字數 1404 閱讀 1322

4、直觀性。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示意圖、地圖和**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例如第四單元《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文字的基礎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已不再僅僅是一些圖畫,還有示意圖和大量的**,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增加了歷史審美感和歷史直觀性。

也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從而達到品德與社會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因為教材已不是顯性的道德說教,而是採用隱性的、滲透的方式實施對學生的價值引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覺去進行體驗。教學中可採用對話性、活動化、體驗性、開放性和價值滲透性的教學策略。

1、對話教學策略。 教學中,要借助教師的引領,開展學生與文字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多維式對話。教師特別要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大膽質疑,掀起對話波瀾。

對話能否順利推進並取得實效,關鍵取決於教師的反饋資訊是否及時、得當且具有較高質量。反饋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注重激勵性;既要洋溢著活力,又要對師生互動有所推進,並新增進新的意義。要從關注學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對話的質量。

教師的反饋越精彩,就越能對學生起引領作用。

2、活動化教學策略。 教學時,不要引導學生進入文字機械地去學習、掌握有關科學知識、生活技能、道德觀點和社會常識,而是要充分弘揚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尊重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重在引導他們全員、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參與、親歷活動。這裡所說的「活動」,包括外化顯形的具體操作型活動和內涵**的心智型活動。

「全員參與」,就是讓全班每乙個學生都動起來,不讓乙個學生被排斥或游離於活動之外;「全程參與」,是指學生的參與不能是一陣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題活動的銜接和滾動中自始至終地去參與;「全身心」,是指學生不僅要用身體去經歷,而且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發揮多種感官的功能,讓學生用耳朵聽聽、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聞聞、用腦子想想,以強化對外部世界的感受。

3、體驗性教學策略。在傳統教材中,編者對教與學所追索的意義都進行了預設。這種預設的意義或結論,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變更性。

要求學生無一例外地去認同、去掌握,由此導致教學步入硬性灌輸和「齊步走」、「一鍋煮」的誤區。五年級《品德與社會》具有開放性,主要是引導學生去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去感受、體驗個人與他人、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我(即發展的「我」與現實的「我」)的關係,從而建構和生成課程的意義。

4、開放性教學策略。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不是不可變更的靜態文字,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異性的教學素材,為教師創造性地開發、利用本地區、本校以及家庭和學生本人的資源,提供了範例和空間。教師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領教學,就要從傳統的傳授教材的角色轉變為教材使用中的決策者和創造者。

教師應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重組,使教學呈現出動態的、富有彈性的流程。

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畫

教學計畫 科目品德與社會 年級五年級 教師謝偉 2013年 8月29日 學生情況 五年級的這些學生活潑好動,上進心和求知慾都很強。大多數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思想要求積極上進,能自覺的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但個別學生學習習慣不夠好,尤其是上課聽講的習慣,作業不夠認真,仔細,按時交作業,及時訂正作業的習慣也...

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畫

馬官鎮2018 2019學年第一學期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畫 學校 馬官鎮中心學校 班級 五 1 班 班主任 姚娟 2018年 8月27日訂 五年級上冊 品德與社會 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

三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畫

一 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學生絕大部分學生能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思想上積極要求上進,參加了少先隊組織,班上班風好,學風好。但也有幾個學生,組織紀律渙散,上課時能勉強遵守課堂紀律,課餘時間就不能自覺了,本學期得對他們進行自律教育。二 具體措施 1 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