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交流與溝通禮儀

2021-03-04 09:54:48 字數 4840 閱讀 3081

見面是交際的開始,了解與掌握見面時的禮節,可以幫助我們順利地通過交際的殿堂。下面我們要介紹的稱呼、打招呼、介紹、握手、名片、饋贈、拜訪、接待等都是最常見的見面禮儀。

一、稱呼禮儀

稱呼,是指人們在交往應酬時,用以表示彼此關係的名稱用語。在社會交往中,交際雙方見面,如何稱呼對方,直接關係到雙方之間的親疏、了解程度、尊重與否及個人修養等,乙個得體的稱呼,會令彼此如沐春風,為以後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礎,否則,不當的稱呼會令對方心中不悅,影響到彼此的關係乃至交際的成功。如著名傳記作家葉永烈在著手寫陳伯達傳記時,要去採訪陳伯達。

採訪時究竟怎樣稱呼陳伯達,葉永烈頗費心思。如果稱呼陳伯達同志,顯然不行,因為陳伯達當時是在監獄服刑的犯人,叫他老陳,也不好,因為他已經84歲了,而自己才48歲,究竟該怎樣稱呼他呢,葉永烈輾轉反側,突然靈機一動,稱呼他陳老,這是在恰當不過的稱呼了。果然,第二天採訪時,葉永烈一聲「陳老」,使陳伯達萬分感動,眼中充滿了淚花。

可見,乙個得體的稱呼真可謂是交際的「敲門磚」。

在社會交往中,稱呼一般分這樣幾種:

1、一般性稱呼。

這是最常見的對普通公眾的稱呼。包括先生、小姐、夫人、太太、同志、同學等等。其中,對未婚女士統稱「小姐」,已婚女士稱為「夫人」或 「太太」。

如果不能判斷她的婚姻狀況,可以全部稱為「女士」。在工作場合,女士這種稱呼是普遍使用的。

2、姓名稱呼。

也就是直呼其名。這種稱呼一般是在關係比較密切而且年齡、職務相仿的人之間使用的,長輩對晚輩也可以使用。但對自己的上級、長輩,直呼其名是非常不禮貌的。

一般來講在國際場合直接稱呼別人的姓名時很少見的。但是在美國,人們常常把稱呼自己的名字,看作是一種親切的表示。見面之初,大家都不太熟悉,多以先生太太相稱,以示尊重。

稍熟悉以後,就改用名字相稱。誘使對方會主動告訴你「我叫約翰。施特勞斯,不必叫我施特勞斯先生,叫我約翰好了」。

但是,在國際交往場合,對於長者、有身份地位的人,不顧對方的習慣,初次見面就直呼其名,顯然是一種魯莽失禮的行為。

3、親屬稱呼

對於鄰居、至交,可用令人感到信任、親切的稱呼,如、「大媽」、「叔叔」、「阿姨」等類似血緣關係的稱呼,也可以在這為稱呼前加上姓氏,如:「王爺爺」、「宋奶奶」等。這種稱呼只在生活中使用,不要帶到工作中,給人帶來不好的印象。

4、職務稱呼

在工作中,為顯示身份有別、敬意有加,人們常以交往物件的職務相稱,具體可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只稱職務。如:「董事長」、「總經理」等等。

職務前加姓氏。如「王總經理」、「張主任」等等。

職務前加上姓名,適用於極為正式的場合。如:「李明市長」

等等。在國外,對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以部長級以上的高階**,按國家的情況稱「閣下」。如「部長閣下」、「**閣下」、「主席先生閣下」 、「總理閣下」「大使先生閣下」等。

但是在美國、墨西哥、德國等國沒有稱閣下的習慣,因此在這些國家可以稱「先生」。對有地位的女士,可以稱夫人。對有高階官銜的女士,比如女部長、女大使可以稱閣下。

在君主制國家,按習慣稱國王、王后為陛下(majesty),稱呼王子、公主、親王等為殿下(royal highness),對於有公、侯、伯、子、男爵位的人士,稱呼他們時一定要加頭銜,否則就是表示對他們極大的不敬,甚至視為羞辱。即可以稱呼爵位,也可以稱呼閣下。

5、職稱稱呼

對有職稱的人,可以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職稱相稱,也可分為三種情形:

僅稱職稱。如:「教授」、「律師」、「工程師」等。

在職稱前加上姓氏。如:「趙主編」、「葉工程師」,也可簡化稱為「葉工」。

在職稱前加上姓名,適用於正式場合。如:「楊振寧教授」等等。

6、學銜稱呼

稱呼學銜,增加被稱呼者的權威性,同時有助於增強現場的學術氣氛。稱呼學銜,有以下四種情形:

僅稱學銜。如:「博士」。

在學銜前加姓氏。如:「劉博士」。

在學銜前加姓名。如:「劉紅博士」。

將學銜具體化,說明其所屬學科,並在其後加上姓名。如:「法學博士劉紅」,這樣稱呼最為正式。一般對學士、碩士不稱呼學銜。

在西方國家,有職銜、學銜的人,非常願意別人稱呼他的職銜、學銜,而不太喜歡別人稱他為先生,因為先生是對社會上一般人士的稱呼,或者是沒有職銜、學銜的。如果指稱呼先生,而不稱呼其職銜、學銜,就有故意貶低對方的嫌疑。對於具有博士學位的教授、在比較正式的場合或書面語言中最好同時稱呼其姓名、職稱和學位,如(prof.

dr humphry baker)。「doctor」是一種職業稱謂,也是對醫生或大夫的尊稱。需要注意的是,「doctor」這個詞單獨使用時,必須是對那些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的醫生的稱呼,對於沒有醫學博士學位的醫生,應該在「doctor」的後面加上其姓氏。

7、職業稱呼

在工作中,按職業稱呼,具體分為兩種情形:

稱呼職業。直接以職業作為稱呼。如教師稱「老師」,教練員稱「教練」,會計師稱「會計」,醫生稱為「大夫」等。

在一般情況下,在此類稱呼前,均可加上姓氏,如「吳老師」、「王教練」、「張會計」、「李大夫」等。

在國外,對軍人一般稱軍銜或者軍銜加先生,知道姓名的可以冠以姓和名。如「上校先生」、「庫克上校」、「加里森中尉先生」。有的國家,對將軍、元帥等高階軍官也稱閣下。

對教會中的神職人員,可以稱呼教會的職稱,或姓名加職稱,或職稱加先生。比如「福特神父」、「傳教士先生」、「牧師先生」等等。有時主教以上的神職人員也可稱閣下。

凡是有同志相稱的國家,對各種人員均可稱同志,有職銜的還可以加職銜。如「主席同志」、「秘書同志」、「大使同志」。有的國家還有習慣稱呼,比如「公民」等。

8、稱呼禁忌

在交往中,稱呼不當就會失敬於人,失禮於人,後果不堪設想,因此一定要注意稱呼的禁忌。

1、錯誤的稱呼。稱呼對方時,記不起對方的名字,或者張冠李戴,叫錯對方的姓名,都是極不禮貌的行為,是社交中的大忌。尤其是外國人的姓名,在發音和排列順序上同中國人的姓名有很大差別,如果沒聽清楚或者沒有把握,寧可多問對方幾次,也不要貿然叫錯。

對被稱呼者的年齡、輩分、婚否以及同其他人的關係,如果判斷錯誤,也會出現錯誤的稱呼,如將未婚婦女稱為「夫人」。

2、易產生誤會的稱呼。不論是自稱還是稱呼他人,都要注意不要使用容易讓對方產生誤會的稱呼。例如「愛人」一詞,中國人習慣於把自己的配偶稱為「愛人」,而外國人則將「愛人」理解為婚外戀的第三者。

還有「同志」「老人家」等,都不要隨便使用。

3、帶有歧視性、侮辱性的稱呼。在正式的場合,不要使用低階、庸俗的稱呼或者用綽號作稱呼。如「哥們兒」、「姐們儿」、「死黨」;在任何場合決不能使用歧視性、侮辱性的稱呼,如「**子」、「洋妞」、「黑鬼」。

二、見面禮儀

在國際交往的活動中,不論是正式或非正式的場合,見面的雙方總要互相打招呼、互致問候。但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在見面問候的方式上,都有不同的習慣和具體做法。因此,交往雙方必須在尊重對方的禮儀習慣的基礎上,按照國際禮儀規範來進行交往活動。

1、握手禮

握手禮儀是歷史最悠久的禮儀之一。據說,握手禮起源於歐洲,那時人們見面,為了證明自己沒有敵意,就要放下手中的**,伸開手掌讓對方摸摸手心,這種習慣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握手禮。握手禮

一般在相互見面、離別、祝賀、慰問等情況下使用,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互相致意、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雖然少數國家禁止異性間行握手禮,但他目前仍然是國際上最通行的見面禮儀。行握手禮要注意三個方面的事項

(1)握手的方式

握手的標準方式為:行禮時行至距離握手物件約1公尺處,雙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傾,伸出右手,四指併攏,拇指張開,手掌垂直於地面與對方相握。在正常情況下,男士之間握手應注意握住對方手掌的全部,稍許用力,上下晃動一兩下,並且停留兩三秒。

具體來說,握手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神態:與人握手時,應神態專注、熱情、友好,應面含笑意,目視對方雙眼,並且口道問候。

姿勢:向他人行握手禮時,應起身站立。握手時,雙方彼此間的最佳距離為1公尺左右,握手時雙方均應主動向對方靠攏。最好的做法是雙方將要相握的手各向側下方伸出,伸直相握後形成乙個直角 。

手位:單手相握。用右手與人單手相握,是最常用的握手方式。

手掌垂直於地面稱為「平等式握手」,表示自己不卑不亢;掌心向上,表示自己謙虛、謹慎,這一方式叫做「友善式握手」;掌心向下,表示自己感覺甚佳,自高自大,這一方式叫做「控制式握手」。

雙手相握。有時稱「手套式握手」,即用右手握住對方右手後,再以左手握住對方右手的手背。這種方式,適用於親朋友好友之間,以表達自己的深厚情義,不適用於初識者或異性。

力度:為了向交往物件表示熱情友好,握手時,應當稍許用力為宜。與親朋好友握手時,所用的力度可以稍大一些。在與異性以及初識者握手時,千萬不可用力過猛。

時間與他人握手的時間不宜過短或過長,握手的全部時間應在三秒鐘內,握上一二下即可。

(2)握手的順序

在正式場合,握手時應遵循「尊者決定」的原則。即握手者要首先確定彼此的身份,由位尊者先伸手、位卑者予以響應。通常年長者、位尊者、女士先伸手,然後年輕者、職位低者、男士、下級、學生及時與之呼應。

軍人戴軍帽與對方握手時,應先行舉手禮,然後再握手。

賓主之間的握手比較特殊,來訪時主人先伸手,表示熱烈歡迎和等候多時之意。告辭時,客人先伸手,以示告別和請主人留步。主人先伸手,有逐客之嫌。

在正規場合,當乙個人要與多人一一握手,既可以由尊到卑地依次進行,也可以由近及遠地逐漸進行。

(3)握手的禁忌

第一、不要坐著與人握手,不要用左手與他人握手,特別是與印度人、阿拉伯人、伊斯蘭教徒握手時尤其要注意,除非右手有傷殘。

第二、不要在握手時爭先恐後,造成交叉握手,應當依次而行。

第三、女士在社交場合戴著薄紗手套與人握手被允許,而男士在握手時不要戴手套。

第四、除患有眼病或眼部有缺陷者,握手時不要戴著墨鏡。

第五、握手時不要心不在焉,左顧右盼,或者一邊與人握手,一邊與其他人說話,無視對方的存在,只是為了應付。

第六、一般不宜用雙手與異性相握,也不要用力過猛或有氣無力,應力度適中,以不握疼對方為原則。

第七、不要用不潔的手與他人相握。與人握手之後,不要立即揩自己的手掌。

第八、不管在任何情形下,一般都不要拒絕與他人握手。

第九、與他人握手的時間不宜過短或過長,握手的全部時間應在三秒鐘內。

第四章行為禮儀

一 見面禮儀 1.基本禮儀 1 握手 通常年長 尊 者先伸手後,另一方及時呼應。來訪時 主人先伸手以表示歡迎。告辭時,待客人先伸手後,主人再相握。握手的力度以不握疼對方的手為限度。初次見面時,時間一般控制在3秒鐘內。2 介紹 介紹時應把身份 地位較為低的一方介紹給相對而言身份 地位較為尊貴的一方。介...

第四章日常禮儀規範

第一節點頭禮 點頭禮是可與握手同日而語的最普遍的見面禮儀,盛行與世界各國和各民族。在劇院 會場 展覽會 宴請等不宜隨便走動的公共場所,朋友遠距離相見時也可用點頭致意,用右手打招呼如果帶著帽子還應脫帽在點頭示意。由於點頭禮簡單隨意方便,不受時間 地點 物件的限制,顧深得世界各民族的青睞,一直盛行不衰。...

第四章面試中的禮儀

第四章面試中的禮儀 3學時 一 從細節做起 在公務員面試中,需要注意的禮儀細節有很多。但以下內容需要特別重視,因為這些細節是最容易出錯的。1 嚴格守時 1 不能遲到 遲到會影響自身的形象,而且大單位的面試往往一次要安排很多人,如果考生遲了一刻,就很可能與這個單位永遠地失之交臂了。但考官是允許遲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