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講道德評價

2021-03-04 09:56:13 字數 4468 閱讀 8566

第十講道德評價、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

教學目的與要求: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社會道德評價的含義、依據和標準;了解和掌握道德教育的含義、任務、特點和途徑;了解和掌握社會道德修養的含義和實質;方法和途徑。自覺地接受道德教育,不斷加強道德修養,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道德教育的基本環節及其特徵;社會道德評價的根據;道德修養的方法和途徑。

教學時數: 8學時

教學內容:

第一節道德評價

一、道德評價的定義和作用

1、道德評價的定義

是指生活於各種現實社會關係中的人們,直接依據一定社會、階級或群體的道德準則,通過社會**、風俗習慣或個人的內心活動等方式,對他人或自己的行為、品質或可感知的意向所作出的善惡、正邪的價值判斷和褒貶態度。按照其主體與客體的不同,它可以分為社會的道德評價與個人的道德評價。

社會道德評價是以社會或他人為評價主體,對當事人的道德行為、品質或可感知的意向所作出的善惡判斷和褒貶態度。

2、道德評價的作用

(1)道德評價是個體培養道德品質的重要手段

(2)道德評價是道德生活的調節器

(3)是由他律向自律轉化的轉化器

(4)是改良社會道德風尚的有力**

二、道德評價的根據

1、關於道德評價根據的兩種錯誤觀點

(1)唯動機論

(2)唯效果論

2、社會道德評價的真正根據

既然行為是由動機和效果所構成的,那麼,在道德評價時就必須堅持動機與效果的辯證統一,這是正確地判斷行為主體的道德責任的前提和保證。

在依據這一真正的根據進行道德評價時需要注意如下三點:

a、在考察動機時,要注意分析動機的客觀性

b、在考察效果時,要注重估量效果的全面性

c、在考察動機與效果的聯絡時,要注重它的過程性

三、道德評價標準

1、善與惡

善就是指那些有利於社會或他人的具有正價值的行為。

惡是指那些有害於社會或他人的具有負價值的行為。

2、道德評價標準

(1)階級標準

(2)歷史標準

(3)生產力標準

第二節社會道德教育

一、社會道德教育的含義和任務

1、社會道德教育的含義

社會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社會或者階級為了使人們遵循其道德原則和規範,自覺地履行相應的道德義務,而有組織有計畫地對人們施加系統的道德影響的活動。社會道德教育是社會道德調控中一種最主要的形式。它相對於社會賞罰具有更大的廣泛性和正面性,相對於社會道德評價具有更加明確的目的性和系統性。

2、道德教育的任務

不只是為了使人們辨善惡、明是非、 知榮辱,而是為了讓人們形成內在的道德品質。,它由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為和道德習慣等基本要素所構成。

二、社會道德教育的特點

社會道德教育的特點主要有:

1、教育內容的廣融性

2、教育環節的兼進性

3、教育程序的重複性

4、教育功能發揮的實踐性

5、教育效果的漸進性

三、社會道德教育的目的和原則

1、社會道德教育的目的

提高人的道德認識、陶冶人的道德情感、鍛鍊人的道德意志、確立道德信念,養成道德行為習慣;完善道德人格。

2、社會道德教育的原則

(1)言傳身教,情理相融

(2)嚴格要求與關心信任相結合

(3)尊重集體與尊重個性相統一

(4)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的原則

四、社會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1、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如下:

(1)傳授道德知識和總結受教育者的實際經驗相結合

(2)個人示範和集體影響相結合

(3)榜樣引導和**揚抑相結合

2、社會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

社會道德教育的途徑包括正規化的與非正規化的途徑兩種,它們具體通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職業教育和及大眾傳播媒介等社會組織形式來進行。

第三節道德修養

一、道德修養的特徵和實質

1、道德修養的含義

道德修養是指個體在道德意識、道德行為方面,自覺地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所進行的自我審度、自我教育、自我鍛鍊、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活動。

道德修養是個體道德活動中一種重要的形式。它具有自己顯著的特點,可以說是個體道德活動的一種最高的形式。

2、道德修養的特徵和實質

道德修養的特徵:

(1)它具有明確的自我指向性

(2)它具有高度的活動自覺性

(3)它具有活動內容的全面性

道德修養的實質:其實質就在於它是作為修養著的個體對自我不道德的思想和行為自覺地開展鬥爭的過程。這種鬥爭概括地說,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個體道德理性和本能情慾的鬥爭;二是新道德和舊道德的鬥爭。

二、道德修養的方法和途徑

(一)道德修養的方法

1、學習的方法

2、「省察克治」

3、「積善而不息」

4、慎獨

5、社會實踐

(二)道德修養的方法和途徑

1、學習的方法。包括學習道德知識、道德典範和他人的道德經驗。乙個人文明、理智和高尚與否,總是同他的知識、文化素養相聯絡的;粗俗、野蠻、不講道德,則總是同愚昧無知、不學無術、不通情理結下不解之緣。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古代希臘著名的思想家蘇格拉底提出了「知識即美德」的命題;我國古代思想家強調把「尊德性」和「道學問」結合起來,強調「格物致知」;等等。

2、「省察克治」。所謂「省察克治」,就是要每時每刻思考檢查自己的思想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要求。堅持「省察克治」,嚴於解剖自己,及時反思和發現自己的不足、缺點和錯誤,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可以強化道德上的自律,防止小不改而鑄成大錯。

3、「積善而不息」。「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個體道德需要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經歷乙個長期不懈的積累過程。所謂「積善」,就是要積累「善行」、「德行」或「美德」,使之連成一體,不斷擴張昇華,鞏固強化,以逐漸凝結成優良的品德。當乙個人有了某種善行和善德的幼芽之後,就要精心地保持,、培植和發揚,使其不斷積累壯大,由一時的善行變成長久牢靠的善德,由小善變成大善,由小德變成大德。

4、「慎獨」。所謂「慎獨」,即是指在人看不見、聽不到的時候,在個人獨處的情況下,也要小心謹慎,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覺地按道德要求行事,不要因為別人不在場或不注意而幹壞事。在任何環境、場合之下都不離道義、堅守道義,是「慎獨」的本質所在。

乙個人如果能做到這一點,自然就能做到表裡內外,人前人後,明處暗中始終如一。

「慎獨」的特點就在於強調從「微」處著手,從「隱」處下功夫。一方面「防微杜漸」,「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這既能積小善而成大德,又可避免出現「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情況;另一方面,在那些人們不注意或注意不到的地方嚴格要求自己,按道德規範辦事。因此,從一定的意義上可以說,能否做到「慎獨」,是衡量乙個人能否自律的根本標誌。

5、與社會實踐緊密聯絡---道德修養的根本途徑。道德修養的方法為什麼必須同社會實踐緊密聯絡,以積極地參加社會實踐為根本途徑?這是因為:

(1)道德本身就是人的一種實踐理性或實踐精神,人的道德品質本身就是人的實際行為積累而成的。

(2)人們在道德修養中所獲得的「道德心靈之花」,也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結出客觀的道德之果,並在社會實踐中才能獲得檢驗、確證和進一步完善。

與社會實踐相聯絡,作為道德修養的根本途徑,主要包括如下的含義和要求:

(1)把道德修養與自己所從事的具體社會工作、業務實踐結合起來,在社會實踐中把握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按照社會實踐提出的客觀要求選擇和確定自己的修養目標與行為模式,也在社會實踐中自覺地不斷改造自己的道德面貌。

(2)將道德意識的修養與踐行道德要求結合起來,實現知行的統一。具體說來,就是要杜絕那種「只用心想」,「不用心做」,甚至把道德當作說教和裝飾的惡劣作風,真正做到在「事上磨練」,以形成相應的優秀道德品質和高尚的道德人格。

(3)堅持」活到老,改造到老「的原則,把修養的道德實踐同終生的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既不能因一時的挫折困難而氣餒,也不能因為一時的功德而自滿自足、得意忘形。努力面向實踐,面向現代化,向世界,面向未來,始終積極地接受時代的挑戰,經受生活實踐的考驗和鍛鍊,不斷開拓新的境界,既推動社會道德的發展,也昇華自己的道德人格。

閱讀書目:

1、唐凱麟:《倫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

2、羅國傑:《倫理學》,人民出版社,2023年。

3、姚新中:《道德活動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

4、李春秋:《新編倫理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

5、康德:《道德形上學探本》,商務印書館2023年版。

6、羅國傑等:《倫理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

7、何懷巨集:《良心論》,三聯書店上海分店出版2023年版

8、唐凱麟等:《個體道德論》中國青年出版社2023年版。

9、何建華:《道德選擇論》,浙江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10、王正平:《教育倫理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思考題:

1、什麼是道德評價?道德評價的依據和標準是什麼?

2、什麼是道德教育?

3、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道德教育的原則有哪些?

4、 試述道德修養的實質、方法和途徑。

思修演講道德

道德的起源與本質 一 道德作為一種社會現象 產生的條件 首先 社會關係的形成是道德依賴產生的條件。簡單來說就是 道德是社會關係的產物。只有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才會產生道德。其次 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簡單來說就是 當人類自己意識到自己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意識到自己與他人之間的...

講道德有品行的發言提綱

一 思想認識 1.道德品行的含義。道德是以善惡評價為形式,依靠社會 傳統習俗和內心信念調節人際關係的心理意識 原則規範 行為活動的總和,包括道德意識 道德規範和道德實踐等。道德作為一種實踐精神,是具體的歷史範疇,隨著社會經濟生產方式的發展而變化。品行是指人的行為品德,即通常所說的人品。2.講道德有品...

講道德有品行發言稿

講道德有品行 專題討論學習發言稿 緊跟xx公司黨委部署,通過最近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對 講道德有品行 有了更深的認識,與同志們共同分享如下 一 對 講道德有品行 的理解 講道德,有品行,才能做人格上的端正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須有官德。官德一失,腐敗即生。官德彰顯,官民同心。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