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彌兒讀後感及相關研討

2021-03-04 00:54:37 字數 3675 閱讀 1304

《愛彌兒》法國傑出的啟蒙思想家盧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體教育名著.寫於2023年,2023年第一次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一些資產階級國家,影響巨大。在此書中,盧梭通過對他所假設的教育物件愛彌兒的教育,來反對封建教育制度,闡述他的資產階級教育思想。

我讀了此書後,在此說一說我讀這本書後的感受,以及一些評價。

《愛彌兒》是一本教育名著,作者盧梭寫下這一本著作是為了闡述他的資產階級教育思想。作為一名國家免費師範生,我將來要走上教師的講台,終生勢必要從事於教育事業,因此,閱讀本書對於我來說很有益處。雖然盧梭所處的年代相對於現在有點遠,但是能夠了解先人前輩的教育思想,對於我們將來的教育生涯有很大的益助。

教育學論著《愛彌兒》,簡述了盧梭那獨特而自由的教育思想,這是一部兒童教育的經典著作,雖然盧梭在世時,曾因此書而遭受攻擊,但其獨到的教育思想,不但對後來的教育學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其民主自由的思想也成為法國大革命的動力。

盧梭的《愛彌爾》,可以看作是一部對人性的教育。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一直以來我堅信:

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幸福。盧梭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

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它們長得既不豐滿與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盡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願,讓他們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盡情地玩耍打鬧,在遊戲中培養創造力,快樂地成長。但是,在我們國家,情況卻是幾乎相反的,因為由於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衡量一名學生優秀與否,往往是按照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考慮。

這樣,特別是在這幾十年我們國家經濟實力大幅增長的情況下,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高。在城市裡,特別是發達城市裡,像以前那種貧困家庭的孩子學習成績反而優秀的現象已將很少見了,反而是家庭條件好的學生成績大多數都很優秀,而家庭條件差的學生卻很多成績很差。當然,大學裡的老師很難看到這一點,這些現象我在高中時的老師曾經談論過。

原因雖然有很大地原因是家庭條件好的學生有乙個良好的成長和學習環境,能夠安心的學習,但是在大多數家長眼中,這變成了家庭條件好就往往能夠使學生在年幼時就開始「不情願」地接受教育。像城市裡的小學生很多都是必須從小奔波於各種補習班,幼兒園的小孩子就開始學英語奧數鋼琴之類。於是,早期培訓就火了起來,可以說,中國現在大多數城市裡的孩子的童年都要伴隨著眾多的補習培優。

那麼農村裡的孩子呢?我問過很多來自農村的大學同學,他們很多都有著如同盧梭所說的讓孩子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盡情地玩耍打鬧,在遊戲中培養創造力,快樂地成長。但是,跟著他的很多孩子都沒有考上大學。

也就是說,在當今的中國,如果像盧梭描述地那樣進行教育,是沒有前途的。但是,如果照著「符合」我們國情的教育方法,兒童又無法得到乙個幸福的童年,只能成為一台麻木的機械人那樣進行著自己的人生,像大人承受著生活的壓力。

而在那個年代,盧梭因為寫《愛彌兒》而橫遭**,但是並不是因為他的理論不好,他的理論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但是卻因為和當時**截然相反而受到了政治上的**。按照法國當時的習俗,一本書出版之前必須經過某些知名人士的傳閱。《愛彌兒》經過外界傳閱後,頓時成為大家爭論的中心。

令人奇怪的是,盧梭這本天真無邪、充滿靈感和獨具創見的教育學著作,反而被外界視為異端邪說,還被法國法庭列為**。起初,盧梭對外界的傳聞並不在意,他想這本教育學著作是為了人類的幸福而寫的,怎麼會遭受知識分子、教會和國家的反對呢?怎麼會將他看成**之徒呢?

在外界的壓力下,出版社也勸盧梭不要用真實姓名發表這本書,但盧梭堅持要面對那些無謂的攻擊。他想他一直服從國家的法律制度,努力做乙個忠順的公民,象其他法國人一樣遵守國家法律,總不至於因熱愛人類,追求人類幸福而遭受**吧。但是惡運偏偏降臨到了他的頭上,**界把盧梭看成了罪犯。

一天晚上,盧梭正在床上閱讀聖經,有人送信來,說法院明天就要派人逮捕他,最高法院判決將《愛彌兒》焚毀,並立即發出逮捕令,要將盧梭打入監牢。不得已盧梭只好告別朋友,離開法國去了瑞士。不久這個國家也命令他在一天之內離開瑞士領土,爾後盧梭又搬到普魯士國管轄的地區。

與此同時,歐洲讀者不斷來信,女士、年輕人和年輕的哲學家紛紛來函,請求盧梭給予指導,這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鼓舞。以後,盧梭又應英國哲學家休謨的邀請,去了英國,終因與休謨之間的分歧愈來愈大而離開英國。他不得已改名回到法國,重新過隱居的生活。

流亡生涯、不安寧的歲月並未影響到盧梭的著述。他先後著有《懺悔錄》、《乙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山中書信》、《公民的情感》等著作。

盧梭的《愛彌兒》為什麼會遭到法國反動當局如此仇視呢?原因在於,盧梭以他的《愛彌兒》在教育上掀起的是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教育從來是以**的能力和需要為標準的,盧梭卻大聲疾呼,要打破這個傳統。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則一到了人的手裡就全變壞了……他不願意事物天然的那個樣子,甚至對人也是如此,必須把人象練馬場的馬那樣加以訓練;必須把人象花園中的樹木那樣,照他喜愛的樣子弄得歪歪扭扭。」(《愛彌兒》上捲第5頁)這是《愛彌兒》裡開宗明義的一段話,表達了盧梭自然主義教育理論的基本觀點。那就是人之生性善良,教育應「歸於自然」。

盧梭在《愛彌爾》一書中提出的觀點:要按照兒童的天性自然地發展,這句話我很贊同。盧梭認為教育遵循自然,順應孩子的天性,不要對孩子橫加干涉,把**的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

現在年輕的家長們切身感受到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唯恐自己的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以至於將來被社會淘汰。於是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風,陪伴著孩子穿梭在各種不同型別的器樂、美術、舞蹈、英語之間,肆意侵占了孩子們的玩耍的時間,絲毫沒有考慮孩子的想法。應該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

而社會對孩子任何的干涉,都會使孩子覺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產生罪惡;任何違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會導致孩子的畸形發展,產生嚴重的後果。兒童並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則的「自然的存在」。我們在教育生活中,應把兒童當作活生生的人來進行教育,任何違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長時間存在。

「一切出於自然的創造者皆好,一經人手卻變壞了。」因此,盧梭極力主張:在兒童的理解力尚未發達之前,要讓兒童遠離社會,回歸自然,到自然環境中去看、去聽,不接受世俗的影響。

讓他們自由地奔跑,盡情地哭笑打鬧。回歸自然,讓孩子採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這樣培養出來的才是有靈性有個性的兒童。而反思我們的教育,夜深人靜時,我感覺好像是在培養應付考試的機器。

盧梭的「性善論」雖然並不科學,但它在歷史上是有積極的進步意義的。因為若把人象**教那樣視為先天罪犯,則必然訴之嚴酷懲戒,迫使人們盲目順從而摧毀人權;不如強調人們向善發展的可能性,更有助於提高人的政治地位和保障人的社會權力。變抑制天性的教育為尊重天性的教育,是教育上的巨大變革。

在這個歷史轉折點上,盧梭是關鍵性的人物。由「歸於自然」的理論出發,盧梭主張教育要根據受教育者的年齡特徵而實施。他說:

「處理兒童應因其年齡之不同而不同。」又說:「在萬物中,人類有人類的地位,在人生中,兒童期有兒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須把人當人看待,把兒童當兒童看待。

」他批評封建教育不顧兒童的天性發展,抹殺了兒童與**的區別,以致不根據兒童的特點施教,硬把對**適用的教育強加於兒童。這種教育,在他看來,無異於使兒童成為教育的犧牲品。因此,他竭力主張根據受教育者不同階段的身心特徵來規定教育任務。

盧梭「歸於自然」的理論體現在教育目標上,要求培養自然人;而身心調和發達的自然人,既不同於貴族豪紳和王孫公子,也不同於空疏無用的書生士子。這比以往的和當時的教育理想跨越了一大步。而盧梭塑造的愛彌爾,既有哲學家的頭腦,又有勞動者的身手,而且有改革家的品德。

無疑,盧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資產階級新人的形象。這正是他的思想比封建主義教育進步的地方,也是他橫遭**的主要原因。知識教育在知識教育方面,盧梭主張學以致用,行以求知。

在教學內容上,盧梭堅決反對書本誦習和空洞的文字說教,要求追求真正的有用的知識。他說:陷入於咬文嚼字的書本教育,是摧殘心智的。

兒童所需獲得的是對於事物的真正理解,而書籍「只教我們談論我們不懂得的事情。」

《愛彌兒》讀後感

最近這段時間,我讀完了 愛彌兒 這本書,有些微感受想要和大家分享。我對書中的很多觀點都感興趣,如書中的第78小節談到 撒謊不是孩子的天性,是順從的義務迫使他們必須撒謊,既然順從是件令人討厭的事情,孩子們自然能不順從就不順從。我想很多小孩子都有向父母撒謊的經歷,通常我們只是教育孩子撒謊是不對的,而忽視...

愛彌兒讀後感

盧梭的 愛彌兒 是一部關於教育學說的名著,此書主要敘述了虛構的貴族子弟愛彌兒從出生到成年的各個時期的生理心理特徵 成長過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動,是現代教育藝術的理論傑作。盧梭提出的按年齡特徵分階段進行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無疑是乙個重大的進步,它對後來資產階級教育學的發展 特別是對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提...

《愛彌兒》讀後感

姓名 劉利清學號 11106015028 班級 11英語5班 盧梭的 愛彌兒 主要敘述了虛構的貴族子弟愛彌兒從出生到成年各個時期的生理心理特徵,成長過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動,是現代教育藝術的理論傑作。共分五卷,他根據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 內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著重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