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導遊資格考試之碑林博物館

2021-03-14 21:48:21 字數 3666 閱讀 8483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參觀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是我國收藏古代碑石時間最早,名碑最多,數量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這裡有3000多件碑刻,10000多件藏品,擁有國家級文物19件(組),它將西安孔廟、西安碑林、漢唐石刻集於一處,以它最為經典的東方傳統文化和獨具魅力的石刻藝術而聞名海內外。

孔廟舊址是西安碑林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置歷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但儲存至今的則是明清建築。進入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雕梁畫棟的木牌坊,名叫「太和元氣坊」。其南是照壁,有清代書畫家劉暉書寫的「孔廟」兩字,其北則為泮池。

按照古代禮制規定,諸侯之學叫泮宮,泮宮東南、西南方向的水池稱泮池,一座石橋橫跨池面。石橋北第一道門叫櫺星門,中門額刻「文廟」,東門刻「德配天地」,西門刻「道冠古今」。二門名為戟門。

門內東亭陳列著景雲鐘。此鐘為國寶級文物,鑄造於唐代景雲二年,重約6噸,以青銅鑄造而成。鐘上銘文,為唐睿宗李旦自作自寫。

2023年,被選入世界名鍾。每年除夕,**人民廣播電台**辭舊迎新的「新年鐘聲」就是景雲鐘的錄音。西亭置放著雕刻於公元424年的大夏石馬,為國寶級文物。

形象生動,渾厚有力。大夏是匈奴族建立的最後乙個政權。由於當時戰爭連綿不斷,留下的文物極少,因此這匹石馬顯得很珍貴。

穿過戟門,是東西兩邊相互對稱的6座清代碑亭。整個孔廟建築遵從中國傳統建築群中軸貫穿的原則,對稱和諧,布局嚴謹,在參天古柏的映襯下,更是莊嚴肅穆、古樸典雅。

西安碑林博物館占地面積3萬多平方公尺,陳列內容分為西安碑林和石刻藝術兩大部分。

西安碑林因碑石叢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於公元2023年,距今已有多900年的歷史,被譽為「石質書庫」、「書法的故鄉」。西安碑林是為儲存唐代《石台孝經》、《開成石經》而建,經過歷代不斷的整修充實,現收藏從漢到唐的各代碑石3000餘件,分7個陳列室、6個墓誌廊和8個碑亭展出。

而碑林這個名字則是到了清代初年才確定的。走入碑林,當你駐足於碑刻石雕之間,徜徉於序閣廊廡之中,你會為浩瀚的經史子集而感概,會為絕妙的書法華章而驚嘆,更會被深厚的文化底蘊所陶醉。

《石台孝經》是碑林中儲存最早、形成最特別、雕刻最華麗的碑石。他刻於唐天寶四年,由於整個碑身立於三層石台之上,碑文是唐玄宗李隆基書寫並加以注釋的「孝經」,故稱《石台孝經》。碑石通高6公尺,由35塊巨石組成,碑首上滿雕靈芝雲朵,三層石台均雕有瑞獸及蔓草紋飾。

「孝經」是儒家經典之一,主張「孝悌」的思想,「善事父母為孝,善事兄長為悌」,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推崇「孝經」正是希望通過宗法血緣關係來達到維護和鞏固封建統治的政治目的,所以玄宗親自作序、抄錄、註解並批註還由太子李亨來篆書碑額。《石台孝經》以奇特的形制、深刻的內涵、絕妙的書法成為西安碑林中的「迎客第一碑」。

第一展室陳列著《開成石經》。因刻成於唐文宗開成二年而得名。內容包括儒家經典《周易》、《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孝經》《爾雅》《論語》等十二部。

這些儒家經典是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必讀之書。唐時雕版印刷並不普遍,為了避免文人學士們在傳抄經書時出現錯誤,所以刻石經為範本,立於長安城國子監內,作為校對的標準。《開成石經》共14石,228面,,是我國自東漢以來7次刻經中儲存最完整的一部,被譽為最大、最重的一部圖書,具有「石質圖書館」之稱。

2023年陝西發生大**,有部分石經遭到破壞,後來進行了補刻,清代又增刻了《孟子》,現在合稱《十三經》。

第二展室主要陳列著唐代著名書法家書寫的碑石。歷來是人們學習書法的範本。其中有歐陽詢的《皇甫誕碑》、歐陽通的《道因法師碑》、顏真卿的《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柳公權寫的《玄秘塔碑》、長安弘福寺和尚懷仁集王羲之字刻成世稱「千金帖」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以及馳名中外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等。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是研究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寶貴資料.「大秦」是中國古代對羅馬帝國的稱呼。「景教」是**教的聶斯脫利派傳入中國後的取名。

此教是在唐貞觀九年由阿羅本傳到長安,碑石刻於唐德宗建中二年。碑文記述了景教的教旨、教義、教規;大秦國的疆域,產物,以及在唐代150多年的傳播情況和政治活動,碑石的下端還刻有古敘利亞文。碑石曾因唐武宗廢佛運動而埋於地下,明代出土,2023年被寫入葡萄牙文的《中國通史》之中,而後引起轟動,它對於研究宗教史和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貴的研究資料。

在第二展室和第三展室之間的迴廊間,陳列著一些方形墓誌。墓誌是埋放在墓穴之中,上面刻有死者的生卒年月、籍貫、系譜、履歷官職、生平事蹟和讚頌死者的文辭。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陵墓變遷無法找尋。

墓誌在漢代已有雛形,魏晉時,天下盛行厚葬風氣,嚴禁立碑,墓誌便慢慢發展起來。

第三展室陳列著漢魏至唐宋的各種書體名碑,其中包括篆、隸、楷、行、草等5種書體,如夢英和尚的楷書《偏旁部首字源表》、漢代的《曹全碑》、唐代張旭和懷素和尚的草書《千字文》、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大觀聖作之碑》等。

《曹全碑》是我國現存漢碑中漢隸的精品,為國家級文物。碑石刻於東漢晚期,是百姓和官吏為紀念東漢靈帝時陝西合陽縣令曹全而集資修建,碑文記載曹全曾隨軍征戰,戰功顯赫,主政合陽為官清廉,造福一方,在碑陰還刻有捐錢的花名冊。

《斷千字文》是唐代著名書法家張旭所寫。他對草書作了較大的修改,將各字上下相連,首尾相接,字型大小錯落,粗細相間。由於他的字型極為奔放,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很難辨認。

人稱之為「狂草」。張旭為人灑脫,性格狂放,嗜酒如命,每逢喝的酩酊大醉時,就呼叫奔走,在其興奮的狀態下,手握毛筆疾書,一下數行,有時不盡興,竟丟掉毛筆,解開髮髻,用頭髮蘸墨寫字,酒醒之後連自己都覺得神妙,所以人們又稱他「張顛」。千字文產生於南朝梁武帝時,使用1000個不重複的漢字編寫的,每四字一句,對偶押韻,便於記憶,是我國古代兒童學習文化知識的啟蒙讀本。

第四展室陳列著宋元至明清時期一些著名書法家蘇東坡、黃庭堅、公尺蒂、趙孟頫等的詩文書跡,以及宋刻《唐興慶宮圖》、明《達摩東渡圖》和《達摩面壁圖》、清刻《太華全圖》、《關中八景圖》、《關帝詩竹圖》以及《集字魁星點斗圖》等。

《集字魁星點斗圖》是清代陝西巡撫馬德昭所畫,字型華麗,內容獨特,富於趣味。圖中魁星一足立在鰲頭之上,一足高蹺,踢起乙個鬥字,雙手分執筆硯作圈點文狀。傳說魁星主天下文道,如果他點中了誰,誰就可以中舉。

因此,古代許多學府修建魁星樓或魁星閣。中國封建社會科舉考試設立五經,每一經的頭名稱作「魁首」,科舉發榜時,中榜的人名字上都點一點紅,象徵被魁星點中了,故有「魁星點斗,獨占鰲頭」之說。鰲是一種類似龜的動物,刻在皇帝殿前,只有考中狀元覲見皇帝時,才有資格站在石鰲上方,所以稱為「獨占鰲頭」。

集字魁星點斗圖畫的是魁星,也是乙個魁字。整個圖用儒家教導的「正心修身,克己復禮」8個字組成,意思是只有按照儒家這個修養標準去努力,才會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第五展室陳列著宋、元、明、清各代碑石,是研究當時社會和地方史的參考資料。比如官箴石刻「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

公生明,廉生威。」句句警策,在今天仍有廣泛的啟示資鑑作用。

第六展室的碑石多為元、明、清各代的詩文碑石。

第七展室陳列著被稱為「法帖鼻祖」的宋《淳化閣帖》。

石刻藝術室建於2023年,匾額上的「西安石刻藝術室」是**元帥所題。精選漢至唐的代表性作品近100餘件,分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兩部分。

其中陝北畫像石中的《牛耕圖》是東漢畫石像的代表作。

《昭陵六駿》是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他征戰時所騎的6匹駿馬:特勒驃、颯露紫、什伐赤、拳毛騧、青騅、白蹄烏,而由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作畫,在修建昭陵時詔令雕刻的。六駿中的颯露紫和拳毛刮早於2023年流失美國,其餘四駿雖經歷風雨滄桑,仍然是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這一尊北魏的皇興造像,是我國傳統浮雕手法與印度犍陀羅雕刻藝術相結合的一件精美雕刻藝術品。印度犍陀羅雕刻是古代佛教雕刻藝術的乙個流派,公元1-6世紀盛行於古印度的犍陀羅,特點是姿態生動,線條簡練、衣物質感強。

導遊詞之博物館

省博物館 導遊詞 安徽導遊面試合肥導遊詞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安徽省博物館。在參觀之前,先由我向各位介紹一下它的概況。安徽省博物館位於合肥市安慶路中段。占地面積70畝,是安徽省唯一集自然 歷史 社教於一體的省級綜合類博物館。始建於1956年,是建國後我國成立較早,規模較大的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導遊詞

秦朝末年爆發了農民起義,秦中的兩支主要力量就是項羽和劉邦。當時楚懷王約定 先入關中者為王 劉邦先入了咸陽,但是鬥不過項羽,只能忍氣吞聲的退出。於是項羽就自立為頭頭,稱西楚霸王,還分封了天下十八諸侯,而對手劉邦則被分在了陝南和巴蜀地區,稱為漢王。劉邦當時心裡那叫乙個憋屈,西元前206年,趁著項羽平定齊...

導遊資格考試應試技巧

1 如何入手 這個問題也是很多考生感到頭疼的問題,很多考生拿到書本後不知道該如何去看,也不知道從 學起,很多考生在看書之前沒有做好詳細的計畫安排,導致最後很多知識點沒有時間去看,也有很多考生之前沒有妥善安排計畫,看書時沒有頭緒,看後面忘前面,重點分不清 哪些需要去記,哪些不需要記,只需要了解 導致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