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名言警句 一

2021-05-22 10:05:21 字數 869 閱讀 4617

《黃帝內經》名言警句 (一)

1、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2、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藏;清陽實四支,濁陰歸六府。——《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3、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瀉之於內;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實者,散而瀉之。審其陰陽,以別柔剛。

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定其血氣,各守其鄉,血實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4、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

凡十一藏取決於膽也。——《素問·六節藏象論篇第九》

5、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素問·靈蘭秘典論篇第八》

《黃帝內經》讀後感

黃帝內經 為醫者之本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中醫養生成為現實社會的一種風氣,黃帝內經 成為人們的 掌上明珠 固然,黃帝內經 在養生方面有著詳細而精闢的論述,其智慧型大大超出這些。黃帝內經 是我國現存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構建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為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作為 醫家之宗 的 黃帝內經 ...

黃帝內經必知其養生語錄

黃帝內經 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主張的養生 攝生 益壽 延年,正符合了現代社會的人們 要說非專業人員讀 黃帝內經 的話,首先應該從養生語錄開始了解,因為那將會使讀者受益匪淺。養生語錄 1.飲食有節制,起居有規律,不妄事操勞 肆欲縱色,耗散精氣,喝酒 事,此行差也。2.唾沫吐得太遠,有傷元...

讀《黃帝內經》心得體會

黃帝內經成編於戰國時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專著。總結了春秋至戰國時期的醫療經驗和學術理論,並吸收了秦漢以前有關天文學 曆算學 生物學 地理學 人類學 心理學,運用陰陽 五行 天人合一的理論,對人體的解剖 生理 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 與預防,做了比較全面的闡述,確立了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成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