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讀後感

2021-09-18 18:42:21 字數 940 閱讀 2214

《黃帝內經》,為醫者之本也!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醫養生成為現實社會的一種風氣,《黃帝內經》成為人們的「掌上明珠」,固然,《黃帝內經》在養生方面有著詳細而精闢的論述,其智慧型大大超出這些。《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構建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為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作為「醫家之宗」的《黃帝內經》,是歷代學習中醫學的必讀之書。

為醫者之本在德、在術,《黃帝內經》在這兩方面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堪稱為醫者之本也。

為醫者,德需仁,術必精。

德,醫德,醫德是調整醫務人員與病人、醫務人員之間以及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準則。它是一種職業道德,是一般社會道德在醫療衛生領域中的特殊表現。當今社會,醫德重新成為人們的話題,作為醫生,我們必須重新認識並堅守它。

《黃帝內經》在兩千年前就為我們提出了醫生醫德的基本要求:「 是以診有大方,坐起有常,(大方者,醫家之**也。坐起有常,則舉動不苟而先正其身,身正於外,心必隨之,故診之大方必先乎此。

)出入有行,以轉神明,(行,德行也。醫以活人為心,其於出入之時,念念皆真,無一不敬,則德能動天,誠能格心,故可以轉運周旋,而無往弗神矣。行,去聲。

)必清必靜,上觀下觀,(必清必淨,則心專志一而神明見,然後上觀之以察其神色聲音,下觀之以察其形體逆順。)」 (《素問·方盛衰論》),要求醫生診病要態度端正;還認為醫生要以病人為核心,務求醫患關係的密切配合:「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素問·湯液醪醴論》);「持脈有道,虛靜為保」(《素問·湯液醪醴論》),診病頭腦亦須清淨。

術,醫術,《黃帝內經》認為為醫者要熟練掌握醫術,診斷要四診合參,強調全面、系統診察,這樣才能把握疾病本質。如醫生要「合而察之,切而驗之,見而得之,若清水明鏡之不失其形也。」、「遠者司外揣內,近者司內揣外」(《靈樞·外揣》),又《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以我知彼,以表知裡,以觀過於不及之理,見微得過,用之不殆」等等。

為醫者,本於德仁,本於術精,《黃帝內經》又為德、為術之本,故曰:《黃帝內經》,為醫者之本也!

黃帝內經》名言警句 一

黃帝內經 名言警句 一 1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2 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 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藏 清陽實四支,濁陰歸六府。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篇...

黃帝內經必知其養生語錄

黃帝內經 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主張的養生 攝生 益壽 延年,正符合了現代社會的人們 要說非專業人員讀 黃帝內經 的話,首先應該從養生語錄開始了解,因為那將會使讀者受益匪淺。養生語錄 1.飲食有節制,起居有規律,不妄事操勞 肆欲縱色,耗散精氣,喝酒 事,此行差也。2.唾沫吐得太遠,有傷元...

讀《黃帝內經》心得體會

黃帝內經成編於戰國時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專著。總結了春秋至戰國時期的醫療經驗和學術理論,並吸收了秦漢以前有關天文學 曆算學 生物學 地理學 人類學 心理學,運用陰陽 五行 天人合一的理論,對人體的解剖 生理 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 與預防,做了比較全面的闡述,確立了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成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