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改革秦朝制度原因分析

2021-06-27 06:42:17 字數 4942 閱讀 3227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以自商鞅變法以來一百多年的積蓄,經過二十多年的戰爭,已不可抵擋之勢,先後滅掉六國,建立了大一統的秦王朝。自西周末年以來,經過幾百年的諸侯割據混戰,各國平民要求統一,新出現的經濟因素也使得夏﹑商﹑周三代的統治思想與方法不適用於新生的秦王朝。秦始皇嬴政面對這一狀況,變革政治制度,開創適應新形勢的政治制度。

秦始皇嬴政變革政治制度是有著多方面的原因的。

一﹑吸取歷史經驗﹑教訓

1﹑自西周以來幾百年的諸侯割據混戰,使秦始皇印證在統一六國後,變革政治制度。西周建立後,周王室大封同姓﹑異姓及古帝王之後實行宗法制。周初分封了71國,到西周末年,各國不斷強盛起來,而周王室則不斷衰落,各國逐漸脫離周王室。

春秋時期,各國彼此間不斷征伐,齊﹑晉﹑秦﹑楚﹑吳和越等國先後崛起,爭奪霸權。戰國時期,兼併戰爭盛行,大國不斷吞併小國,形成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強盛的國家。戰國末年,秦國通過商鞅變法逐漸強盛起來,經過一百多年的奮鬥,先後消滅韓﹑趙﹑燕﹑魏﹑齊和南方的楚國,終於在西元前221年結束了諸侯割據稱雄達數百年的局面,在中國建立了空前統一的秦王朝。

秦王朝建立後,朝臣們就如何對秦王朝廣大的土地進行統治展開了激烈辯論。《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丞相綰等言:

「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於群臣,群臣皆以為便。

廷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製。

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始皇曰:

「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

」秦始皇聽取李斯的建議,捨棄分封制,推行郡縣制,消滅了割據混戰的物質基礎。

2﹑受商鞅變法的影響。秦孝公時期,商鞅在秦國兩次推行變法,變革秦國陳舊的貴族制度,打擊陳舊﹑腐朽的貴族階級,大力發展封建經濟,推行按軍功授官制度,削弱貴族權勢,促進新興地主階級參與政權,提高地主階級的地位,擴大地主階級的權勢,使秦國逐漸強盛起來,為以後親的統一戰爭奠定了基礎,使秦始皇看到了變革政治制度的必要性。秦始皇嬴政在即位後,繼續推行按軍功授官制度,並不斷加以改進,使得秦**隊在統一六國的戰爭中能夠保持高昂的士氣。

同時也為秦始皇嬴政在以後的變革政治制度的行動中提供了指導方針與變革方向。

3﹑加強**權利,削弱像拳擊地方權力,確立君主地位及權利不受威脅。春秋戰國時期,國家權力被國君與大夫共同掌管,容易出現大夫取代國君的現象。如齊國田氏取代原姜氏成為齊國王室;晉國大夫韓﹑趙﹑魏三家將晉國瓜分,成為韓﹑趙﹑魏三個國家。

這些歷史事件使得秦始皇嬴政認識到朝臣的權利對過往權利的威脅。秦始皇嬴政登上秦國王位的第九年,重臣嫪毐發動叛亂,但並未成功。《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

長信侯毐作亂而覺,矯王御璽及太后璽以發縣卒及衛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宮為亂。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戰咸陽,斬首數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戰中,亦拜爵一級。

毐等敗走。即令國中:有生得毐,賜錢百萬;殺之,五十萬。

盡得毐等。這時的秦始皇嬴政下定決心加強君王權力,削弱群臣權利。秦滅六國後,秦始皇嬴政在**設丞相,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設太尉協助皇帝掌握全**隊;設御史大夫監察百官,牽制丞相,以防止丞相專權。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者之間形成相互分權,又相互牽制的形式,最後集權於皇帝手中。此外,設諸卿處理各種事務。在地方上,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郡縣**由皇帝親自任命,這樣就將地方牢牢掌握在手中。

通過這些措施,秦始皇嬴政的權力得到空前的加強,確立了至高無上的地位。

二﹑維護秦朝統治,加強**集權

1﹑新的經濟因素不斷發展壯大。由於社會生產力的進步,井田制在春秋末年逐漸遭到破壞和瓦解,土地私有的現象普遍存在,封建依附關係開始產生和發展起來。各國為在戰爭中取得優勢,紛紛變法,加速了井田制的崩潰和消亡,促進了封建依附關係的發展。

秦國自商鞅變法時起就以賜田的方式賞賜軍功,《商君書·境內》記載「能得甲首一者,賞爵一級﹑益田一頃」。這樣在秦統一六國的過程中軍功地主迅速的發展起來。軍功地主雖然是秦朝政權中的當權派,但他們的社會地位仍然不太高,為舊貴族所看不起,他們對這樣的現狀不滿,要求提高社會地位。

為擴大統治基礎,打擊舊貴族,秦始皇嬴政擴大軍隊,加強治安,廢除古代封國建藩制度,確立土地私有制,保護地主階級利益。

2﹑打擊原六國貴族的反秦活動。山東六國滅亡後,親統治集團與六國貴族﹑地主之間的衝突並沒有結束。據歷史記載,原六國有不少貴族與官僚深藏著強烈的反秦意識,並企圖待機而起。

如韓﹑趙﹑魏被滅後,「三晉大夫,皆不使秦,而在阿﹑鄄之間者百數」。南韓大貴族出身的張良,其先人「五世相韓」。秦滅韓,張良「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

楚亡以後,楚國大夫「不欲為秦」,逃到齊都城南下的也是達「百數」。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楚國還流傳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諺語。在這樣的形勢下,秦始皇嬴政設定郡縣,親自派遣郡縣的官吏,並設監御史,負責監察,將郡縣完全置於掌控之下。

3﹑阻止和鎮壓農民的反抗鬥爭。戰國年間,由於地主階級特別是竣工地主對農民的殘酷剝削和奴役,侵占土地,嚴刑重罰,迫使農民很早就走上反抗反抗封建統治的道路。他們有的逃亡,有的奪取地主﹑富戶的財物,有的甚至「聚群多之徒,以深山廣澤林藪,撲擊遏奪」,進行反抗封建統治者的鬥爭。

儘管這是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還處於形成時期,農民的反抗鬥爭還只是開始;儘管封建統治者對這種早期的農民鬥爭進行了嚴厲的鎮壓,但農民的反抗鬥爭仍此起彼伏,不可遏止。如戰國末年的楚國便是「盜賊共行,而弗能靜」。直到秦朝建立之際,這種鬥爭仍在繼續進行,。

雲夢睡虎地秦簡多處提到「盜賊」和「群盜」,而且還有專門審訊「群盜」的案例。為了緩和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秦始皇嬴政承認土地私有,從法律上保護有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同時,擴大軍隊,加強治安,隨時準備武力鎮壓農民階級的反抗鬥爭。

4﹑邊疆少數民族,尤其是北方匈奴對秦的威脅。自黃河流域形成政權以來,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不斷對黃河流域的政權發動攻擊,進行侵襲,並隨著時代的發展侵襲的強度不斷加大。據歷史記載,商王朝西北邊境受侵擾多年,商王武丁之妻婦好,率軍征討,解決了西北的侵擾。

西周時期,與東夷和淮夷的衝突不斷,並於屬於蠻族的南方楚多次發生軍事衝突;西元前771年,犬戎趁西周內憂之機攻占鎬京,殺死周幽王。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忙於戰爭,無力顧及北方少數民族,各國在北方修建防禦工事,防禦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秦朝建立後,秦始皇嬴政命人將秦國在北方的防禦工事與原六國在北方的防禦工事連線在一起,抵禦北方少數民族的侵擾。

同時開始在秦國內部開始改革,強化**集權的政治制度,擴大軍隊,加強治安,解決秦國內部問題,將國家牢牢掌握在手中;西元前215年秦始皇嬴政派蒙恬率30萬大軍北征匈奴,收復河套地區,重設九原郡;西元前211年遷3萬戶居民到北河、榆中,墾田生產,開拓便將。

三、秦始皇嬴政的個人因素

1、秦始皇嬴政幼年時的經歷。春秋戰國時代,在變化多端的格局戰爭形勢下,各國國君為了制約有關國家,爭取彼此之間的信任,往往把自己的兒子或孫子送到別過去當作「抵押品」。這些被作為「抵押品」的公子、王孫叫做「質子」。

秦始皇嬴政的父親秦莊襄王子楚(原名異人,後改為子楚),在壯年時期被作為「質子」送到趙國。嬴政就是子楚在趙國為「質」期間出生的,並在趙國度過了他的童年。子楚作為「質子」客居他國,日子是不太好過的,他雖為秦國王孫,但其安危禍福,則「託不可知之國」;尤其是子楚為質期間,秦、趙之間發生長平之戰,趙軍戰敗,秦軍坑殺趙軍40餘萬,這使的子楚的日子更加艱難,嬴政幼年時的處境可想而知。

長平之戰後,做為退軍條件,秦要求「割韓坦雍,趙六城」;趙國不願割六城,欲聯齊以抗秦,並想殺掉子楚及其妻兒。得到訊息的子楚買通守城的戌守,得以成功逃脫;其妻兒在其妻子娘家勢力的庇佑下得以倖免於難,歷盡艱難的嬴政和他的母親終於來到秦國。幼年時期的記憶對於嬴政來說是深刻的,他深深的體驗到國家強大和權力的重要性,對他以後的道路具有深遠影響。

使嬴政在繼位後開始將全力逐漸收歸到國君手中,開始加強**集權。

2、秦始皇嬴政對個人自信、崇拜的空前膨脹。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逐漸強盛起來,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秦成為戰國末年最強盛的國家,「六國弗能與之抗」。西元前252年嬴政繼位,秉承秦國歷代先王的遺志,繼續統一六國的戰爭。

在此期間,秦始皇嬴政憑藉自己的能力,善用人才,破壞六國聯盟,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逐漸蠶食六國,完成了大一統。在統一六國過程中的一帆風順,是秦始皇嬴政的自信與自我崇拜達到頂峰。為表明自己的功德,彰顯自己的地位,體現自己的尊崇,秦始皇嬴政下令群臣議符合他的稱號。

群臣認為秦始皇嬴政平定天下,統一六國,是自上古就未曾有的功績,是五帝所不能企及的。上古時代有天皇、地皇、泰皇,其中以泰皇最為尊崇,建議稱「泰皇」。秦始皇嬴政認為「泰皇」不能體現他的尊崇地位,於是「去『泰』,著『皇。

採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以體現他功過三皇,德超五帝的尊崇地位。

3、受文化教育影響。自春秋末年孔子開辦私學,打破學在官府的現象開始,各種學說如雨後春筍般在戰國時期產生並發展起來。諸子百家紛紛著書立說對戰國時期的各種社會現象發表各自的見解,形成不同的學派。

嬴政自趙國歸秦後,子楚十分注重對嬴政的教育,讓呂不韋擔任嬴政的老師。在當時「行將一統」、「欲定天下」的形勢下,呂不韋已經敏銳地、及時地感覺到應該從思想上武裝嬴政。於是呂不韋從東方各國招攬各派學者、文人來秦,效法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齊國的孟嘗君,將大批賓客陽在門下,讓他們著書立說,為應徵編纂教材。

通過呂不韋的不懈努力,嬴政對各個學派的思想主張都有所了解,並有很深的見解,這為嬴政的政治活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統一六國後,秦始皇嬴政推行郡縣制,但那些迂腐的、守舊的儒生反對推行郡縣制,並對秦始皇嬴政展開批評,給秦朝安定帶來很大影響。秦始皇嬴政認識到統一思想文化的重要性,著手進行思想文化的統一。

在丞相李斯的建議下,秦始皇嬴政下令焚書,以吏為師,加強對思想文化的控制。

4、秦始皇高傲的性格,使他不願別人對他建立的秦王朝有所詬病。秦進行統一六國,取周而代之的戰爭,一直受到天下儒生的詬病,為了堵住天下儒生的嘴,使天下人認為秦取週而代之是合理的,是順應天意的,秦始皇嬴政稱帝也是理所當的。秦始皇嬴政自稱「始皇帝」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替他新建的封建王朝尋找理論根據。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以所不勝。」秦始皇嬴政以「五德始終說」來解釋皇權受命於天意,使本來已經神化的皇權又蒙上了一束神秘的光環。

對於那些仍議論秦始皇嬴政稱帝的人,採取強力措施,將那些食古不化的方士、儒生下令處死,對全國臣民形成一種震懾,以穩固統治。

江西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績效分析

提要山林權屬是林業經營的前提條件,也是林業的重點問題。本文在對江西省重點林業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做法 成果與存在問題進行抽樣資料調查的基礎上,對改革績效進行評述,並提出在改革發展中應採取的措施。關鍵詞 績效分析 林權改革 集體林 中圖分類號 f32文獻標識碼 a 一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情況 一 江...

專家分析戶籍制度改革最大突破點

破點戶籍制度改革最大突破點 讓戶籍制度回歸本來面目 主持人 戶籍制度改革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從1958年戶籍制度改革登記條例的執行到2014年已經經歷了半個多世紀,這次改革力度前所未有。三位專家對這次改革的內容也好 亮點也好,意義都有不同看法,請三位專家分別解讀 一下。張車偉 這次戶籍制度改革意義還是...

現有城鎮醫療保障制度改革模式分析

作者 陳海波 消費導刊 理論版 2008年第23期 摘要 我國的城鎮醫療制度改革首先是從職工醫療保障制度改革這方面進行的。通過對我國已有的城鎮醫療保障制度改革模式進行總結分析,在此基礎上,運用線性支出系統模型分析城鎮居民醫療消費,了我國城鎮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關鍵詞 城鎮改革模式醫療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