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封建制度的異同

2021-06-28 00:14:23 字數 5296 閱讀 6456

從今展望古代,在以前,無論是身處東方的中國,還是處於西方的其他地區,都有過一段歷史,即:社會是封建制的。

何為封建制度,它是以封建性質的地主階級占有土地剝削農民(或農奴)剩餘勞動為基礎的社會制度。它的基本剝削形式是封建地租,農民(或農奴)耕種封建地主的土地絕大部分產品作為地租被封建地主剝奪。上層建築主要是以等級制為特點的封建制國家。

佔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是以維護封建剝削制度和封建等級制,宣揚封建道德為主要內容。在封建制度下,社會基本的對立階級是地主階級和農民(或農奴)階級。

在中國,我認為西周才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典型。

眾所周知,夏朝乃是中國的第乙個朝代,是由禹所建立的,約西元前2023年—西元前2023年,而由於夏朝沒有具體文字的記載,所以它的具體情況我們無法獲知,但我們知道,是禹的兒子啟,建立軍隊,創立刑法,最終掌握大權,是禪讓制更替為世襲制。而社會也是乙個奴隸制的社會。一般認為夏朝是乙個部落聯盟形式的國家。

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就是從夏朝的建立開始的。

而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從西元前2023年——西元前2023年。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

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600年時間。夏朝之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商朝。經歷17代31個王后,末代君王商紂王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而亡。

而商朝是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奴隸主對奴隸既可以買賣,也可以隨意殺死;奴隸主死後還要由奴隸殉葬。所以,它肯定也不是封建時代的典型,而只是到達奴隸制的鼎盛時期。

秦朝(前221—前206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乙個統一的國家。從西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先後滅掉了齊、楚、趙等六國,完成了國家統一。他首創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為代表的**官制,以及郡縣制,徹底打破了自西周以來的世卿世祿制度,維護了國家的統

一、強化了**對地方的控制。秦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在全境推行「郡縣制」的朝代。而郡縣制是指的一種指對中國古代實行的**集權體制下,郡、縣二級政權的地方行政制度(類似於現在的行政區劃)的總稱。

郡縣制中的郡守、縣令和縣長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襲。郡縣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強了**集權,有利於政治的安定和經濟的發展。而封建制是指由共主或**王朝給王室成員、貴族和功臣分封領地,屬於政治制度範疇。

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礎,在家庭範圍是為宗法制,在國家範圍是為分封制。 中國古代帝王分封諸侯的制度。周滅商和東征以後,曾分封同姓和功臣為諸侯,以為藩屏。

諸侯的君位世襲,在其國內擁有統治權,但對天子有定期朝貢和提供軍賦﹑力役等義務。封地是由各個封主自己統治的,而不是像郡縣制那樣只擁有地區的財政收入,而沒有實質性權力。都是由**集權。

所以秦朝的封建制我認為是有名無實的。

所以只有周朝,我認為它才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典型。

「封建」的本義應是指「封土建國」,西周的社會正是這樣的。周天子因為掌握著極大的疆土,所以難以去管理疆土本身,很容易被外地所入侵。所以,周天子就把他的領土按照宗法制的排列,大小不一的將自己的大部分土地分封給自己的下屬,讓他們在自己的封地裡自由發展,並幫助自己守衛疆土。

他們擁有地方的統治權,但也必須聽從周天子的領導。而領土的權力就涉及到大宗、小宗的觀念。如果將周天子比喻成大宗,那各位諸侯就是這大宗裡面的小宗,他們是受大宗的管理的。

而把各個諸侯當成大宗,那他們封地下面的卿大夫就是小宗,得聽從大宗的管理,諸如此類規則管理下去。它的關係是鎖鏈式的,大換套小環,所以他能實行整體管理。

中國的封建制(西周)的主要特點:

①:它是基於宗法制的

宗法制是用父親血緣關係的親疏來維繫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治的制度。這種制度確立於夏朝,發展於商朝,完備於周朝,影響於後來的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周王自稱天子,天子的除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被封為諸侯。

諸侯的其它兒子被分封為卿大夫。從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由諸侯其他的兒子的兒子被分封為。而在分下去就只能成為平民了。

他們的的等級由小到大的順序是:平民、士、卿大夫、諸侯、天子。(奴隸除外)領主不僅享有對宗族成員的統治權,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權。

後來,各王朝的統治者對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漸建立了由政權、族權、神權、夫權組成的封建宗法制。它是中國封建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如果沒有宗法制的鋪墊,那麼。分封制就不能很好的進行,因為當天子把封底分封給領主時,往往會因為權力的大小的混亂而內鬥起來,到那時,整個王權不但沒受到穩固,還會受到波及。

②:封地的狀況

每個領主在封建時代都擁有對自己封地的絕對統治權。主要體現在平民身上。我認為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平民,大部分都是自由的,是擁有自己的人身權利的,他們需要唯一為國家做的事:

一是在有戰亂的時候需要成為士兵去打仗;二:是在西周盛行的井田制上。井田制是說因為道路和渠道縱橫交錯,耕地被分隔成方塊,形狀像「井」字,因此稱做「井田」。

所有的耕地屬周王所有,分配給平民使用。領主不得買賣和轉讓井田,還要交一定的貢賦。領主讓平民集體耕種井田,周邊為私田,中間為公田。

而其實質是一種土地私有制度。(在西周時,一切土地屬於國家),雖不能算完全自由,但他們只要完成對公田的耕種和上繳一些貢品,他們其他的生計照樣能夠維持。

我認為以上是中國封建制度的一些主要的特點。

再來把目光轉向西方。在歐洲的中世紀時期(約公元476年~公元2023年)。我認為,中國和西方的封建制度,首先是有很多相通之處的以及異處的。

如:(由於前面講了關於中國的封建制度,所以後面的比較會主要說明西方封建制度的情況)

注:若分項中沒有「同」,則我認為只有異處。

①:領主給予下屬領地的分封方式

同:他們首先都需要自己的屬下忠於自己,會為封主本身奪得利益,也會在戰爭中幫助封主保衛自己的領地。獲得封地的人也能自己成為領主,給予別人自己封地裡的一塊地方,讓那個人為自己效忠。

異: 中國是因為宗法制,所以基本上是由血緣關係來分封的。這樣有些有才能的人有可能會因為自己出身的地位卑微而最後懷才不遇。

而西方封建制則大大不同,他們雖然也是給予下屬封地,但在當時,他們主要實行的是契約封建制,因為當時主要是下屬對封主的依附是以簽訂自由契約的形式建立的它不一定是像宗法制那樣,跟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屬來分配的。我認為這樣既有好處也有壞處,針對契約封建制。好處在於,它不受血緣的嚴格控制,他能讓封主本身自己來抉擇,這就使一些無用之人被這一現象所篩去,能使下屬的能力比血緣來分封的平均能力肯定是要高出許多的。

這可以讓很多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極大的顯現出他們的價值,而中國的宗法制一定程度下是不行的。壞處在於會使管理變得更加混亂、變得不成體系。

②:等級制度的劃分

同:無論中方還是西方,都有著自己的對於封建制度的等級分化。

異:在中國,這種等級是有四種: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而西方則負雜的多,它的爵位大體上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騎士。每個爵位都有自己的封地以外,還有屬於他們的莊園(城堡)。(除騎士以外)

③:封建制度的管理方式:

同:無論中國還是西方,封主與下屬(附庸)之間都有著絕對的從屬關係。他們都能管理其下屬及其領地,擁有處分權。

異:中國的西周時期,土地只為周天子所有,各領主只有管理權而無所有權。所以這就導致了周天子能即刻剝奪所以諸侯及以下**的封地,所以在中國的管理是大環套小環似的。

架構比較嚴謹,管理起來比較方便。

而在西方,可以更加形象的比喻成一環套一環。在歐洲封建制流傳著一句經典而又反映現實的話——「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由於西方封建等級制度是因土地的層層分封而形成的,比如:

乙個大領主相對於國王或皇帝來說是附庸,國王和皇帝是他的領主,但相對於這個大領主自己分封的中小貴族來說他就是領主,由他分封的人則是他的附庸;依次類推,直至最低一等的普通騎士。各級封君與封臣之間都互有義務。由於關係的複雜,所以,在當時歐洲。

附庸只承認自己直接受封的領主為封主,而對自己封主的封主卻沒有臣屬關係。這樣我認為也會有好於壞。好就是能讓國王的權力沒有那麼大,因為隔級是不聽從國王的指令的,也不用向中國封建社會那樣繳納沉重的賦稅,所以國王本身對於國家根本的影響就遠沒有中國的那麼大,在這個大點上,我認為西方封建社會的制度是要比中國封建社會的**是要更加名主的。

但壞處就是會導致乙個國家的架構不穩,因為只有上下臨間從屬,所以這種複雜的關係,在國家的封建主之間會造成一團亂麻般的權利和義務,使封建主之間不斷發生爭奪和混戰。既然乙個國家內部每天都在內鬥,那這個國家又怎能抵禦外敵呢?所以,歐洲的國家和領主變動也是極快的。

④:制度中平民的狀況以及生活方式

同:都是由最底層的農民為領主(國王)耕作、賦稅。

異:在中國,農民基本都是平民,他們為領主耕作,但人本身並不屬於領主的,他們只是靠耕作來維持生計,即:這是一種耕作方式。他們的封地與封地之前是基本聯通的,**也可以往來。

但在西方封建社會,封主的莊園都是乙個基本自給自足的小社會,乙個莊園內擁有的設施基本相當於乙個小型國家。它與其他封地之間基本都是互相隔絕的。因為在領主的封地中能收到領主的保護。

所以,當時絕大多數的平民都進入了封建主的莊園中,變成了農奴。農奴是沒有人身自由的,它的存在就是為了幫助封主進行耕作,他們的生活條件及其艱苦,不但要受封主的壓迫、每年辛苦耕作的成果都要上交給封主,而且吃不飽、穿不暖,大量的農奴在耕作中被餓死、病死、凍死。平均能活到的年齡都不過40歲。

這也是為什麼人們稱歐洲的中世紀是乙個黑暗的時代。

⑤:封建制度下的土地及經濟發展狀況

異:在中國封建社會中,當時封主分得的這部分土地,其所有權完全掌握在國家手中。對耕地,國家也掌握著一定的所有權。

所以,封地還是像之前所說,只擁有使用權。由於人們每年都要繳納稅額給王室,所以在中國封建社會,國家經濟政治力量是極為強大的。

歐洲封建經濟發展與中國封建社會有很大不同。歐洲封建社會中,封建國家的經濟政治力量遠遠不能與中國的封建國家經濟政治力量相比。在歐洲,封建君主只是許多貴族中的一員,封建國家遠沒有中國封建王朝那樣鉅額的賦稅收入。

比如,封建社會初期的法國,國王的領地很少,國王對全國封建主的領地既不派官吏管轄,更不能徵取賦稅。連下屬對君主的軍役都難以保證。當時既沒有土地國有的概念,也沒有近代領土主權的概念。

到封建社會中晚期,法國王室領地的擴大,則多是通過與英國爭奪,甚至是花錢購得。同時,又不斷分封出去。封建國家及君主所有的土地及其經濟力量始終是很有限的。

⑥:封建制度的最終發展趨勢

異:中國的封建制度因為實在基本**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雖然也有內部的叛亂,但國家基本還是穩定的。

封建制度就在朝代與朝代的更替時,雖不斷被修改,但也一直沿用下去。我認為我可以比較肯定的說,如果不是在清代末期,有那麼一群人看到了封建制度的不好,推翻了它,那麼有可能現在中國還在封建社會的更替中。這也造成了中國這約兩千年來,因處在封建社會中,發展一直緩慢。

它是繼續往前的。

西方則與中國不同。之前說到,西方封建制度的實行期間,由於只存在臨級之間的從屬關係。在國家的封建主之間會造成一團亂麻般的權利和義務,使封建主之間不斷發生爭奪和混戰。

國家內部每天都在內鬥,那這個國家又怎麼能集中管理,所以西方封建社會的發展趨勢是向著解體方向去的。

以上就是我對中國封建制度與西方封建制度的看法。有可能與你的想法不太相同,也有可能不太準確。僅代表我的個人觀點,謝謝。

英法兩國封建制度發展的異同

不同點 首先,歷史背景發展相似之中而有差別,主要是英法兩國商品經濟發展程度不同。我們知道英國的商品經濟發展強於法國,由此在兩國,階級力量對比是不同的。在英國,形成了市民,中小貴族和富裕農民組成的新階層,他們結成聯盟,形成比封建勢力強大的力量,迫使封建國王走妥協的道路,以改良方式建立起議會君主制。需要...

封建制度衰落表現

三 對外關係上,一方面,外國勢力開始侵擾我國,出現了邊疆危機,如明中期倭患嚴重 葡萄牙侵擾我東南沿海 荷蘭侵占台灣 沙俄侵略東北地區等,表明封建王朝面臨民族危機 另一方面,統治者的政策也由積極進取轉向海禁 閉關鎖國 消極防守,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四 思想文化上,科技發展相對緩慢,逐漸落後於西方 理...

第5課西歐的封建制度

第5課西歐的封建制度 建議講授2課時 張永新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知道從法蘭克王國到查理曼帝國的演變過程及法 德 意三國的由來,描述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的特點,概述羅馬教會在西歐封建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 講述琅城起義的故事,分析西歐城市興起的歷史意義 講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歸納拜占廷帝國衰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