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 第二週教學反思

2021-07-09 04:58:13 字數 2545 閱讀 5709

香山小學張波

近似數與估計——《近似數》教學反思

今天我講了《近似數》,近似數是與精確數比較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數,首先為了強化學生對近似數的認識,我舉了諸如:「我們學校大概有595個學生,這個595是不是近似數?」這樣的例子,使學生認識近似數都是整十整百乃至整萬整億的數。

學生很快就理解了。

然後我讓學生說說你日常生活中見到過哪些近似數。有學生說:「我見過乙個很大的馬蜂窩,裡面大概有一千隻馬蜂。

」我沒有肯定。又有學生說:「有個我肚子那麼高的麻袋,裡面裝了大約十萬粒黃豆。

」……我越聽,越覺得不對勁,如果說那袋黃豆有五萬粒也未嘗不可,因為

沒有人去數到底有多少,這只是憑藉數感估計的。學生只知道近似數是正整十整百的數,而沒有理解它和誰近似。

於是,我翻回課件上近似數的概念:「與精確數比較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數」,我們要得出近似數,首先得知道和它接近的精確數是多少,然後對它的某個數字之後進行四捨五入,保留近似值,以方便記憶。然後我舉例子問學生:

「是不是我們一看祖國面積很大,就說它大概有960萬平方千公尺?」不少學生在我講解概念之後,對這個問題都表示不同意,而是說經過測量我們祖國的面積有960萬平方千公尺多,取960萬好記一些。我抓住經過測量,聯絡前一課《人口普查》,問學生是不是只調查出13億這麼乙個大數;學生說有精確數。

之後再找學生舉例子,就符合近似數的概念了。這個環節是我備課時沒想到的,也多花了些時間,但這使學生對近似數認識更深刻了,也明白了近似數的由來。而我也對這個概念更明晰了。

想起華應龍老師主張重視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我感覺這節課處理得比較機智,有效地利用學生的錯誤,幫助他們建立了對近似數的準確認識。

語文碎思

數學課是老師以例題講解知識點,學生運用知識點解題;不少科目貌似都是講解後,學生能夠運用相關內容解決一些問題。而語文的練習,似乎一直和老師的講解不太配套。對比同步的練習冊,數學是老師講過之後,才能基本做下來,還有些靈活運用的題,做不出來;而語文,基礎練習是看拼音寫詞、組詞,這些幾乎是中段老師不用教,學生也能掌握的。

而練習冊中的閱讀題,多是直接提取資訊,或者寫出自己想法的淺層題;也有些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但並非必須要聯絡上下文,或者有些根本沒辦法聯絡上下文……這些和老師課堂上花大力氣講的內容並無直接聯絡——也許我只看了極少數的練習冊,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練習冊的水平並沒有跟著課標的修訂而提高,拼湊與敷衍仍不在少數。

數學是教給孩子們一些計算的方法、一些思維方式,而那些方法能不太困難地從例題中演化出來。語文的目的是什麼?能運用聽讀獲取資訊,運用說寫進行表達,這是工具方面;能通過閱讀陶冶學生的情感,已成為乙個精神健全的人,這是人文方面。

那麼我在課上在講些什麼?

今天,為了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不僅僅只關注情節,加之四年級開始學習摘錄了,我就不太會使用這種方法,所以導致讀書效率偏低。教材內容是要摘錄重點詞,但根據我的理解水平,重點詞是與文章中心直接相關的詞和在表情達意方面有突出作用的詞,這對於才開始學習摘錄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海底撈針——這是從篇中摘錄,所以我認為與篇結合最緊密的是段,而後句,再詞而字。所以若要訓練學生切實能找出重點詞,就要如抽絲剝繭,層層深入篩選,這樣才能得到代表全篇立意,表現作者情感的重點詞。

學生若常做這種思維訓練,則概括能力必定比單純學習提取要素等方法紮實得多。

四年級了,我上學期就開始訓練他們分段,這是分析的第一步,能把課文分成內容相對完整的幾部分,即代表對課文內容理解了,在段的基礎上,找重點就會比從篇中直接找要容易得多。日後閱讀材料,也能較快地分成幾部分後,有選擇地精讀,這會大大地提高閱讀效率。無論分段是否遭受否定,我依然會這麼做,人類思維,從歷史,從各種行為都可看出是遵循「整體-區域性-整體」規律的。

所以把整體分成部分,是符合思維規律的。思維也是乙個熟能生巧的過程,如果能安排恰當的訓練程式,那麼結果應該是很快就能完成提取重點的過程,這非常有利於記憶和知識的建構。

然而怎麼達到這水平呢?

我不太會引導,但模仿是孩子們很重要的一種學習方法。我要做的就是,讓他們獨自分段,然後匯報,再質疑,再討論,先把分段掌握好。這雖然比較難,但比起直接提取重點詞要簡單多了。

這方面,我不能代替他們思考,而且他們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我告訴過他們敘述的順序,和基本的文章結構,依據這些就能比較規範地分段,我要做的,就是肯定合理的方面,質疑不合理的,這樣來使他們慢慢學會分段。但並不是只學習分段。

接下來,是讓孩子們找各段中和題目相關的句子,比較確定彼此關係與分量。因為我不太會表達,所以只能通過自己示範找句子,然後說自己為什麼找這個句子,這個句子和其他句子的關係,以此來啟發學生怎麼找重點句。然後再讓學生到下一段練習找重點句。

這樣才是有講有練,練與講不脫節的語文課。

體會表達效果也是如此,在分段的基礎上,講一段怎麼體會,學生練一段,這樣講練結合,有扶有放,學生的能力便能提高了。體會出表達效果,他們對內容的思想性、人文性也會有更深的認識,這時便不必待老師拔高獨白了。且能體會表達效果,那麼對他們的表達也是一種促進。

會寫了,就能說好了。

是的,我認為表達方面,學生的發展也是說-寫-說。首先,有的說才有的寫,這是不少作文教學的主張,有些孩子拿起筆來不知道怎麼寫,可一說起來就是很多內容,說為寫提供素材;慢慢的,有的寫了,寫的很多,卻並不成系統,沒什麼邏輯性,這是要注意了,需要學會調整完善自己的語言,使之更流暢、易懂、生動,當下筆能夠流暢成文時,才能出口成章。能一張口就說出有條理、生動的話,這是需要極高的語文積澱的。

張波 第7周教學反思

通過這幾次課,我認識到學生不愛寫作文,根本原因並不是他們寫作技巧 詞彙儲備方面的問題,而是最初的選材方面,他們不知道寫什麼。這也是我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說的是活動作文的優缺點,其中有觀點認為活動作文並不利於激起學生觀察生活的積極性,會讓學生感覺只有在有特定活動的時候,並只為寫這個作...

張波 第4周教學反思

香山小學張波 單元整組教學再嘗試 我去年曾就讀書單元展開單元整組教學,結果由於不能較好地掌控學生紀律,加之大多數學生並不熟悉課文內容,所以很失敗。今年這班至少是從表面上來看,比較聽話,我又動了單元教學的念頭。上週學習了第三單元,由於有過上學期講 翠鳥 和 海底世界 的經驗,我講說明性文字還是相對順手...

張波 第2周教學反思

而且,我在寫字課上,給他們講解的頓筆也許不太適合基礎較差的他們,對於他們來說,也許首先做到基本的橫平豎直 結構勻稱更重要些。還有一點,就是我自己也時常有板書隨意的問題,這沒有給學生起到乙個好的示範作用,這點也要盡力避免。我想,也許寫字和朗讀一樣,起步時很慢,但經過幾次耐心的指導後,就會有較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