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科學反思

2021-07-09 08:47:25 字數 4613 閱讀 1764

《槓桿的科學》

槓桿的發明是阿基公尺德,有必要在課堂上簡單提一提阿基公尺德這個人物。

這一課教學的重點在於槓桿的上三個位置的教學,分析這三個點的位置關係,結合平時同學們自己的感受和體驗,讓孩子先自我分析一下,分別將用力點放在槓桿前後不同的幾個位置,那我們人的用力情況會費力一點還是省力一點。如此讓學生有乙個初步的力的體驗過程,在這同時也分析一下用力點離支點的距離關係是近了還是遠了。這樣的分析有助於學生理解省力槓桿和費力槓桿的那些距離關係。

等弄清楚這些關係之後再來學習槓桿尺也是乙個槓桿,讓學生掛乙個省力槓桿和乙個費力槓桿。把全班同學的省力槓桿拿出來分析一下是不是這樣的情況,再把全班同學掛的費力槓桿拿出來分析一下是不是費力槓桿。最後總結科學概念。

這一環節讓全班同學共同完成**,相當於把每位同學自己掛的鉤碼平衡狀態的情況讓大家一起來記錄,並分析,然後讓學生自己再體驗掛不同省力情況的鉤碼。這樣的操作時間上會比較節約,匯報的時候大家都能看到同型別的情況,有助學生仔細分辨。

想法:第乙個班是讓學生隨意掛乙個平衡槓桿,然後分析自己的槓桿是屬於費力的還是省力的,這樣的教學有阻礙教學概念的混淆,難以達成教學目標,所以,在第二個班我改為讓學生先分析省力槓桿的情況和費力槓桿的情況,然後再來掛槓桿尺上的鉤碼。

《槓桿類工具的研究》

本課教學的難點在於不規則的槓桿工具研究,關鍵要讓學生體驗典型幾種槓桿的情況。經過我的課堂教學感受除了讓學生動手體驗,更要用****來分析槓桿的三個點會更好,原因:第一,學生自己在操作的時候,自己雖有體驗,但有時自己不太容易找到在做這些動作的時候直觀的一種感受。

第二,其餘同學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學生一般不去注意。所以,我覺得不僅要讓學生感受,還要讓學生看**,這個**當然是重複做開瓶或者撬開奶粉罐的動作。

槓桿類的工具的尋找在書本上有10個例子,這些例子有些比較簡單,有些比較難,對於像切紙刀、筷子、核桃夾、訂書機這些要做具體的分析。

本課的拓展知識點就是費力槓桿作用,生活中有省力槓桿,為什麼還要造一些費力槓桿呢?這一點的分析對於學生深入槓桿概念很有好處,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範疇。

《定滑輪和動滑輪》

這一課的教學目標相對比較簡單,課堂中著重讓學生理解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概念,這是上好這節課的關鍵,否則學生會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相互混淆。

通過實驗學生很容易得出相關的結論,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省力情況學生能從實驗資料中很快就發現,只是這裡教師要提醒孩子去分析用力的方向與物體移動的方向之間的關係,從而更明了改變力的方向問題。學生在寫結論的過程中有一小部分學生喜歡把「改變用力的方向」簡寫成「改變方向」雖然只相差幾個字,但這幾個字在這句話裡的含量還是很高的,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最後要強調這點。

從課的深度角度來看,本課的挖深一層則可以從槓桿的原理來分析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省力情況,這讓學生在理解滑輪的概念的時候又增加印象了。

《滑輪組》

滑輪組一課的教學我在課堂上還是有所欠缺,唯一的遺憾是實驗材料不夠沒能做多組滑輪組提公升重物的實驗過程。

如果放棄了多組滑輪組的實驗操作,那勢必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一組滑輪組提公升重物的實驗操作。根據實驗盒內的材料要裝乙個滑輪組是能完成,但是跟書本上的裝置略有一點不一樣,為了看看檢測學生的能力,我讓學生自己看著書本上的裝置,然後從實驗盒內選取相應的材料來進行操作,通過課堂實踐有一半的學生能完成這個裝置,這一過程花費的時間稍長一些,近7分鐘,但我覺得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還是有所提高的。

在課堂的最後我分析了上學期學生人人都玩過的科技實驗演示工具——「拔河比賽」(向杭州市科技館借用了8套大型的科技演示器)。它實際是利用動滑輪的原理來製造的。我讓學生畫出拔河的兩根繩分別是動滑輪的哪些部分,這就難倒了學生了,只有幾個學生能畫出這個裝置,最後把這幅圖分析給學生聽,學生聽了之後「哦……」了一聲,豁然就明白了其中的原理(這個效果是很好的)。

《斜面的作用》

斜面的作用一課的實驗不難,根據六年級孩子的水平應該可以很輕鬆通過自己設計實驗計畫並完成實驗。

我在選擇材料上得到同行們的建議,最後選擇用塑料盒加鉤碼當做重物來進行實驗,斜面則採用kt板當做斜面。選擇材料的意圖:第一,選擇斜面與重物之間的摩擦力要盡量縮小。

第二,重物方便直接提公升和加鉤碼。第三,大小要適宜。如圖:

材料的選擇跟實驗的成功以及上課時的效率有很大的關係,通過實踐,這樣的材料有助於課堂效率的提高。

對於這一課的教學目標的制定,我有自己的想法:除了研究斜面的作用和坡度大小與拉力之間的關係外,我還重點設定讓學生理解到達同一高度,選擇不同斜面坡度的方法,分析選擇不同坡度的理由是什麼,從而進一步學習坡度大與坡度小的利弊關係,這跟生活實際是緊密相關的。

通過課堂教學25分鐘時間完成斜面的作用和斜面坡度與拉力大小之間的關係,剩下的15分鐘**斜面的作用,生活中利用斜面的例子,以及分析斜面坡度大小的利弊關係。這樣的課堂結構安排時間緊密,效率提高,內容落實到位。

《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

對於這一課的教學自然要把自行車搬到教室裡了。

通過教學發現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有些難度。難度一:學生尋找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的部件只能找到幾處地方,難度二:

這些部件利用的簡單機械比較難把握。這樣的兩個難點讓學生來發現,有些勉為其難了,經過調整,我將自行車上的部件告訴學生,讓學生來分析這些部件利用了什麼簡單機械來工作,這樣就降低了難度,學生學習起來會更加有信心。

建議:1這一課中有幾個部件比較難判斷它屬於什麼簡單機械的型別,我則採用****的形式,讓學生再次分析他們的型別,有:手剎、制動架、後座夾,**的效果很不錯。

2踏腳用力帶動後輪轉動的整個過程是由鏈條和齒輪來完成的。建議拆卸擋板,把齒輪和鏈條全部露出來,這樣會更加清楚觀察到裡面的結構。使作為本學期的第一課,如果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有利促

進一學期的學習。如何激發學習興趣?即然教學的是「使用工具」,那就讓學生親身經歷使用多種工具的過程,在使用中培養興趣,在使用中掌握技能。

1、工具的準備通過「學生自帶」+「就地取材」來解決這個材料問題,像螺絲刀、剪刀、鋸子、鑷子、木工刨、捲尺、尖嘴鉗等十多種工具,數量較多,完全能滿足四人小組的使用。有了那麼多可以動手操作把玩的工具,學生的上課興趣自然就高漲了。

2、「選用什麼工具好」的活動安排。此項活動,要求學生選用合適的工具將鐵釘、螺絲釘、圖釘從木頭裡取出來。螺絲釘應分一字和十字螺絲釘,而給學生小組提供的螺絲刀只有一字螺絲刀或十字螺絲刀,故意製造些麻煩,讓他們更深入了解「選擇合適的工具來幹活」的重要性,並在活動中,通過不同小組間的借調工具,來加強組與組之間的合作配合。

不過,在進行這兩項活動中,有部分小組的同學為了偷懶,用榔頭將螺絲釘拔出或敲入木頭,教師應強調一下這種操作雖然完成了任務,但有其缺點,會減少該枚螺絲釘的承重能力,在生活中實際操作應用時不可取。

總體而言,本學期的第一課還是能夠較好地實現激發學生學趣,培養技能,並為後續教學活動作好鋪墊等教學目標,教學效果良

用工具課堂活動:分兩大活動陣地進行**。其一,我們用過什麼工具。

在這活動中我安排學生回憶自己在生活中曾經使用過的工具,以調查表的形式展示出來。然後是統計自己組的同學功用過多少種工具。課堂氛圍很好!

學生統計的工具不少,應該說我們的學生還是有一定的使用工具的經驗的。例舉的工具很多,比如:剪刀、菜刀、老虎鉗、錘子、鑷子、螺絲刀等等,但有同學統計出了:

鉛筆、文具盒、電飯鍋、杯子等等一系列的生活用品。其二,選用什麼工具好。在這一活動中,安排學生分組動手試一試用什麼哪些工具能把釘在木版裡的鐵釘、圖釘和螺絲釘起出來,並做比較:

哪種工具用著更省力且方便。目的為了讓學生在交流**中認識到:不同工具有不同用途,完成同樣的事情,使用恰當的工具能給我們帶來方便和省力。

最後對教科書上的幾項工作進行**,選擇使用滑輪、斜面、槓桿,讓學生對工具和機械進行再一次的觀察,最終讓學生明白什麼是簡單機械。

整堂課下來學生興趣高漲,熱熱鬧鬧的,可到最後總結以上活動,引出「機械」時,學生還是犯迷糊。關於機械的定義,書上的定義給我模稜兩可的感覺,書上是這樣闡述的:在工作時,能使我們省力或方便的裝置叫做機械。

我們都知道這個「省力」是針對力學上的,但是很多孩子對省力的外延無限地擴大化;還有對其另乙個中心詞「方便」,孩子對其也非常模糊;據我了解,原五上教材對「省力」也沒有明確地定義,現在突然提出,孩子自然而然對其的定義會擴大化,於是他們自然會想到「電飯鍋」、「鉛筆」。

課後想來:假如用力學去解釋那肯定能精確,但小學階段並不要求深入**力學原理。小學科學概念的廣而淺,有時候真為難到科學教師!

《槓桿的科學》教學反思

我把這一課的重點放在了「研究槓桿的秘密」。這一課的實驗設計我覺得並不難,但是怎樣判斷這種槓桿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或是不省力也不費力卻有點難度。

學生在討論後,大部分同學提出的方法是:在槓桿平衡的情況下,可以看掛的鉤碼數,如果用力點的鉤碼數少於阻力點的鉤碼數,就是省力槓桿,反之就是費力槓桿,如果兩邊鉤碼數相同,就是不省力也不費力。但這種方法在實驗中是比較費時的。

還有小部分同學提出來方法是:兩邊的鉤碼數相同,變化與支點的距離,如果用力點處下沉則是省力的,反之則是費力的,如果槓桿平衡則是不省力也不費力的。他們認為:

同樣多的鉤碼數,說明兩邊用的力是一樣的,而同樣的力我可以把你撬起來,說明我用的力還可以比你小一些,所以可以判斷是省力,反之道理相同。另外,還有個別同學提出在離支點距離不變的情況下變化兩邊的鉤碼數。這種方法大家不贊同,理由是兩邊離支點的距離相同,那麼只有鉤碼數相同時才會平衡,也即槓桿不省力也不費力,而當兩邊鉤碼數不相等時就無法判斷是哪種槓桿了。

在學生實驗時,我沒有強調哪種方法好,只是讓學生按照自己認同的方法研究。實驗後學生各有收穫,兩種方法各有所長。使用第二種方法學生實驗速度比較快,而且也很容易就得出來科學結論,但更深一層的規律發現不了;而使用第一種方法的學生雖然實驗速度慢些,但他們卻發現了新的內容:

左邊的鉤碼數乘這個點到支點的格數等於右邊的鉤碼數乘右邊這個點到支點的格數。

六上科學試卷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科學期末試卷 一 填空 1 在空氣中 水中 地下 動植物和人體中都有 的存在。2 酸奶中含有 在適宜的溫度時,它會很快使牛奶發酵變成酸奶。3 生物體基本上是由 構成的。4 細胞大多很小,需要借助顯微鏡觀察,但是也有肉眼可以看到的,如 5 細菌的形狀大致有三種 形 形 形 6 第乙個用...

數學六上反思

數學六 上 確定位置 教學反思 位置 的教學內容是第一學段相應教學內容的擴充套件和提高。學生在低年段已經學習了如何根據行 列確定物體的位置,並通過中年級 位置與方向 的學習,知道了在平面內可以根據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本課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進一步提公升學生的已有...

科學四上反思

通過天氣符號的認識和學習,讓學生具體去製作天氣日曆表。最高溫度 最低溫度 平均溫度 東南風 西北風 無風 微風 大風 小風 0級 1級 2級 小雨 中雨 大雨 晴天 多雲 陰天等術語及天氣符號反映在天氣日曆表中,並根據日曆表統計一季度 乙個月 一周的天氣情況,以後分析 天氣日曆表 蒐集到的資訊,並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