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前朗讀教學反思

2021-07-09 11:08:13 字數 1540 閱讀 5264

朗讀是語文教學重要任務之一。課程標準對朗讀的總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開啟語文教材,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的課文都要求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可見,朗讀能力的培養是相當重要的。

朗讀能力是語言交際表徵之一。在母語教學中是必備的一種修煉。語文教學從來也沒有間斷過對朗讀教學研究。

只不過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認識。過去對朗讀教學過於注重朗讀技法的指導,教學模式也比較單一,比如「講解——範讀——模仿——訓練」,這樣的朗讀指導模式,缺少了個性的體驗。認為朗讀是一種教化。

新的課改理念認為:朗讀是個性的釋放,主張在自我體驗和自我感悟的基礎上,讀出自己的情感。

朗讀能力究竟是怎麼形成的,我認為不是簡單的個性釋放。沒有技巧的朗讀,不能成為朗讀。朗讀不是個人的孤芳自賞,評價乙個人朗讀的好與壞,取決於他人的感官和情感是否引起了共鳴。

雖然每個人的個性理解不同,但每個人的心理感應基本相近。朗讀就是要引發別人的心理感應。因此,朗讀作為語言表達的高階形式,必須遵循它的基本規律。

回顧現在的語文教學,朗讀教學幾乎變得無所是從,沒有要求,沒有過程,沒有訓練,更沒有技法。教學的指向也很模糊。例如,提倡「積累與感悟」,到底積累什麼,感悟什麼,沒有明確的目標要求,朗讀也成了這個樣子。

想怎麼讀就怎麼讀,怎麼就成了朗讀能力呢?一概是「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好一點的做法是,先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然後就是任憑學生自由的發揮。

要說有的學生朗讀的好,應該是這個學生悟性好,但很多學生還是不知道,怎麼讀叫朗讀。也許有的學生認為大聲讀,聲音巨集亮,讀得連貫就是朗讀了。

要讓學生掌握朗讀技巧,教師的範讀不可忽視。然而在課堂上,教師的範讀越來越少,甚至沒有了。因為追求的個性朗讀,範讀自然成罪過。

可是,教師不範讀,學生朗讀技巧從**學來呢?技巧學習從模仿開始,近而是領悟,揣摩,發揮。不要認為學生把課文讀懂了,讀熟練了,就能讀出感情。

我看到有的學生,能把課文背誦下來,可是一朗讀,還是平平的基調。這說明沒有技巧的朗讀,不能成為朗讀。朗讀是個性化的過程,這個個性的發揮,也必須有朗讀技巧的支援才行。

朗讀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修養。朗讀不經過訓練,不掌握技巧是不可能讀好的。朗讀就好比是唱歌,歌唱的好聽與否,光靠情感是不夠的。

你看那個歌唱家不練習發音技巧。朗讀也是如此。我們看電視,聽廣播。

播音員的朗讀是那麼的動聽,如果,他們沒經過專業訓練,也是不可能的。同理,面對剛剛學習朗讀的學生,卻不講究發音的技巧,不注重訓練的過程,怎麼可能把朗讀能力提高。

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是朗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更高的要求是讀出感情。怎麼讀叫有感情呢?例如,我們在課堂上,經常聽到老師這樣引導學生:

請你帶著高興的語氣來讀,或者請你帶著悲傷的語氣來讀。那麼什麼樣語氣能表達高興,又是什麼樣的語氣表達悲傷呢?恐怕學生讀完了也沒清楚。

語言的感**彩和語速、語調、節奏、輕緩有直接的關係。可以說有什麼樣的「語速、語調、節奏」就有什麼樣的感**彩。例如,高興的語調明快、高昂。

悲傷的語調緩慢、低沉。在不同的句子中,還要把握重音、拖音、急音、緩音,以及換氣等技巧。

所以朗讀應該是情感與技巧綜合反應。情感來自於對作品的理解,技巧是技法的熟練掌握。技巧使情感表達得更準確,有了情感才能更好的運用技巧。

對當前教師教學反思的反思

作者 梁冬冬 師道 2014年第02期 曾經有人談到,乙個人或許工作20年,如果沒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經驗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教訓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長進。實踐告訴我們 教學反思對教師職業成長的影響作用是巨大的。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因此,教學反思的天地...

對朗讀教學的幾點反思

作者 陳豔 小學生作文輔導 中旬刊 2018年第04期 大家知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視課文朗讀,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表達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實踐也證明,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可以幫助把課文的深刻含義和豐富的情感表達出來。可見,在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我們都應該重視朗讀指導。但是,過猶不及,凡事應...

對當前「開放式」教學的反思

新的課程觀正逐漸改變著師生傳統的教學觀念,呈現給人們新的教學視野,從單一的知識傳授到建構學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體驗學習價值已為大勢。在這些新的教學呼喚聲中,開放式教學以其獨有的價值取向,成為我們當前教學中新的熱點,但反觀我們當前的開放式教學,頗有點矯枉過正,重新陷入新的謬誤之嫌。其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