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禮的精神及當代反思

2021-07-10 12:27:26 字數 888 閱讀 3921

到了現代,許多傳統的喪禮環節已經不再使用,但也有許多被傳承下來並派生出其他的新禮節。如守孝三年傳統已被棄用,當代家族也很少再有祖廟,因此也不必朝祖,但其他大部分程式還是有的。大別山地區喪禮基本沿用了古喪禮的傳統,死者一般在家中去世,如果死在醫院也一定要先運回家。

死者的遺體一般置於正廳地上(下鋪茅草),死者房間白天門窗全開,夜晚金幣除了死者子女或丈夫妻子等之外盡量別進入。在死者去世的當天晚上,全家人都將徹夜不眠,孝子負責聯絡棺木和向其他親戚報哀,孝女媳婦至少要在遺體前痛哭三次直至裝殮停屍於正廳**,堂前搭棚。三日後親戚朋友們齊聚,在靈柩前依次或跪拜或鞠躬,孝子孝女於一旁招待致謝。

請來了專門做法事的和尚或道士在門前「唱道」,一共三次,一般要一直唱到凌晨,唱時孝女在靈位前痛哭,孝子長孫在靈前跪拜、焚燒紙錢。第二天早上四五點鐘主人家就要起來,準備下葬。到了六點多鐘,天濛濛亮的時候,在爆竹聲中,八個精壯男子,由孝子打頭,將棺木抬至車上或直接抬到墓地,一路上每隔五十公尺就要燃放爆竹為死者引路。

到了墓地之後,全體下車步行,長孫手捧遺照,晚輩子弟舉著靈幡招魂幡在前引路,棺木在中,其他親朋手持花圈在後。棺木下葬後,將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族老致悼詞,之後,孝子孝女們將棺木掩埋,於墳前叩頭,儀式才算結束。在死者去世後的第乙個臘月初二,親朋們還要去死者家中拜祭,俗稱「拜新年」。

這之後,死者才算是真正的入土為安了。

喪禮的存在意義,就是要表達一種死者為大的情懷,表達對死者的懷念與哀思。喪禮就是一種語言,給生者看,給生者聽的。現代提倡喪禮從簡,這個提議很好,我參加過喪禮,深知如果作為主人,生理與心理上要承受多麼大的壓力,光是連續幾天微薄的睡眠就讓人難以忍受。

有人說越難以忍受就越顯得對死者的尊重,這是個歪理,死者不是虐待狂。我認為,只要儀式能表達出足夠的哀思就夠了,不過,如果有人願意繁瑣,那也應當尊重,他們認為這樣做才行,那就這樣罷了。可最重要的一點,別拘泥於儀式,孝大於葬。

當代大學生對傳統禮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作者 汪少文 現代商貿工業 2016年第07期 摘要 眾所周知,傳承了數千年的中華文化,一直以 禮 作為最核心的思想,影響著每乙個人。當代大學生有責任也有義務承擔起繼承和發揚傳統禮文化的重任,而學好禮儀對他們立足社會也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成為他們的修身立世之本。針對當今大學生所暴露出來一些禮儀文明...

談當代大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摘要 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重要目標,正確認識大學生團隊精神的作用,並積極通過思想工作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對做好新時期思想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關鍵詞 團隊精神素質教育人際關係 大學的教育對人才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正確認識和 大學生團隊精神的形成和培養,不僅是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

當代中小學教育的反思

3 教育保守 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農村學校公升入高中的人數比例僅為10 左右,那時的高中教育完全是一種精英教育模式,從當時的學生素質來看,也基本上還是行得通的,可到後來公升學率不斷擴大,到本世紀初的時候,不能公升入高中的也只有10 這一比例與以前倒掛,可我們的高中教育卻沒有發生多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