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猿相輯別教學反思

2021-07-10 20:36:13 字數 1005 閱讀 8685

hcy2008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第一單元第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我們生活的世界」的方方面面以後,對現實社會追根尋源、探索人類社會發展歷程的起點。課文向學生展示了一幅人類由低階向高階進化的歷程的歷史畫卷,目的在於引起學生對人類起源問題的興趣,讓學生初步了解由古猿演變、進化到人類的過程。

從內容上看,本課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1)探索人類的起源雖然從世界範圍談起,但始終是以中國早期人類起源的歷程貫穿全文。課本列舉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活、生產狀況,說明人類演進的過程。

 (2)強調自然環境對人類起源的直接影響。古猿從樹上下到林間草地上生活是同由於氣候等環境的變化。同樣,北京人與山洞人得以生存的條件也離不開當時的自然環境。

(3)突出了勞動對於人類形成的重要作用,直立行走、手的進化、語言的產生和人腦的形成,都離不開勞動。從結構上看,本課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勾勒出人類由低到高的進化過程。從一千多萬年以前到一萬八千年前,古猿到人類經歷了由直立行走――手、腦形成和語言產生――製造工具――使用天然、群居――人工取火、氏族組織,古猿逐漸進化成遠古人類的漫長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用通俗的語言來表述這部分知識,因部分內容歷史久遠,資料少,再現難,如「現代猿類為什麼不能變**」這一問題,我從提問學生到過動物園嗎?或是問在我們農村你們見過猿猴嗎?大多數學生都會回答說去過或見過,進而引出以上思考;從生活入手,這樣學生對本課教學,就能從疑問和思考入手,一下子抓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再進一步解說為什麼現代猿類不能變**,可以理解為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祖先雖然都是古猿,但其發展就像樹枝分杈那樣,古猿的一支進化為人類另一支發展為現代類人猿,他們各自朝著不同的方向進化了很長的時間,不僅已不可能走到一起,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與現代工業類人猿之間的差距愈來愈大,現代類人猿已不可能進化為人。

其次盡可能向學生提供熟悉的文物資料、**或實物給學生以貼近感,容易再現與體驗感受。還要注意把握史料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可以提供有關最新考古發現的資訊,但要避免獵奇、求異,誤導學生。

整個教學過程中,總體感覺我們的學生,知識積累不夠,許多知識無法去拓展,往往只是就事論事,這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值得我們去**。

長亭送別教學反思

課後作業安排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唱詞,化用其意境 或借用其措辭,或運用其修辭,仿寫唱詞,做到活學致用。反思三 長亭送別教學反思 這節課還是有不少問題的。整合成的三個問題,沒有體現坡度,它們之間缺乏應有的邏輯聯絡,因而在推進過程中,出現了卡殼現象,教學環節過渡不自然 我對學生情況估計不足,說實在的,我沒...

黃鶴樓送別教學反思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反思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文的知識與技能是讓學生學會5生字,認識5不寫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並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或達到背誦的效果,然後再通過小組合作 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的意思,從而體會詩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這節課的設計理念是這樣的 一 匯入 由歌曲匯入,激發學生...

《黃鶴樓送別》教學反思

黃鶴樓送別 一課採用了 文包詩 的形式,以乙個生動的故事再現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的確是培養學生聯絡語言環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憑藉設計科學的教案和課件,運用激勵性評價手段調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