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動詞的過程結構 郭銳

2021-07-22 19:38:52 字數 3320 閱讀 2041

《中國語文》2023年第6期,410-419頁 zhongguo yuwen, no. 6, 1993, 410-419

郭銳 a systematic analysis verbs representing course of event in chinese

guo rui

提要本文系統分析了漢語動詞的過程結構。動詞的過程結構由動詞表示的動作或狀態的內部過程可能具有的起點、終點和續段三要素構成。由於三要素的有無和強弱的差異,過程結構形成不同的型別,本文根據六條標準把漢語動詞的過程結構分為無限結構、前限結構、雙限結構、後限結構和點結構五大類共十個小類。

這五大類十小類構成乙個完整的漸變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存在三個典型的過程結構類,這就是處於系統兩端的無限結構、點結構和處於系統中心的第四小類雙限結構。從語義型別看,這三個典型過程結構類分別是狀態、動作和變化,整個系統可看作是以動作為中心向兩極(狀態和變化)過渡的連續統。最後本文對《動詞用法詞典》所收動詞進行了過程結構的分類。

零. 前言

0.1 動詞的過程結構在漢語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與許多語法現象,特別是體(aspect)有著密切的關係,但過去人們對漢語動詞的過程結構注意不夠,因而影響到一些語法現象的研究。本文首先全面分析漢語動詞的過程結構,並對孟琮等編《動詞用法詞典》所收動詞進行過程結構分類。

本**調語言的觀念系統對於真實世界的特殊處理模式,但以形式標準為分析的主要依據。此外,本文還注重語言的系統性,力圖在系統的框架中考慮問題,避免孤立和區域性的討論。

0.2 動詞作為乙個陳述性成分其所指有乙個隨時間展開的內部過程。這個內部過程由三個要素構成∶

a.起點(inception)∶過程開始的時點(用i代表);

b.終點(finish)∶過程結束的時點(用f代表);

c.續段(duration)∶過程持續的階段(用d代表)。

過程結構就是起點、終點和續段三個要素的組織。如果把時間過程用空間的形式表示出來,那麼乙個典型的過程結構可圖示如下∶dif

但並不是所有動詞都完整地具備這三個要素,有的過程結構可能有起點但沒有終點,有的有終點但沒有起點,有的起點與終點重合;另外,三要素還有強弱問題,比如有的過程結構終點強,有的終點弱,如此等等,由此形成不同的過程結構型別。不同的過程結構在語法和語義上都有不同表現,為了分析這些語法和語義現象,就必須進一步對過程結構進行分析。

0.3 關於動詞的過程結構,過去沒有人明確提出過,但對於與之相關的現象早已有人在不同語言中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研究。這一類研究主要從句子的情狀型別和動詞的aktionsart特徵兩個角度進行。

前者如vendler(1967)、鄧守信(1986)、陳平(1988),後者如comrie(1976)、馬慶株(1981)和李平(1989)。

過去研究的乙個共同的問題就是,把動詞的時間特性的分類歸結為一些非此即彼的意念特徵的有無,各類之間截然分明,沒有看到存在乙個系統的變化,一些處於過渡中的中間型別被忽視了。究其原因,在於沒有抓住這些意念特徵的**,這個**就是過程結構的型別,這是分析動詞語義上的時間特性的要害。

一. 本文的做法

1.1.關於時間的兩個概念

本文經常用到與時間相關的概念,本文將按下面的定義使用與時間相關的兩個術語:

a.時刻:時間流中的某乙個位置,可用「什麼時候、何時」提問。如「我來時、去年」表示的時間位置。

b.時長:時間的長度,可用「多久、多長時間」提問。如「三天、一年」表示的時間長度。

1.2.關於過程結構的總的思想

本文關於過程結構的總的思想,可以歸納為以下五點:

a.一切aktionsart特徵,如「持續、狀態、完成」,都可歸結為過程結構的不同。換句話說,aktionsart特徵實際上都是過程結構的外在表現。

b.過程結構的差異由兩方面因素決定:

(i)起點、終點和續段三要素的有無;

(ii)起點、終點和續段三要素的強弱。

c.確定過程結構型別嚴格以語言內部標準為依據,即以形式特徵和能明確把握的意義為依據,排斥含糊的抽象意念特徵。

d.存在乙個過程結構漸變的系統,各類過程結構間呈逐漸過渡的狀態,某種特徵不僅有有無的問題,還有強弱的問題。

e.以動詞為分析物件,而不以句子為分析物件。

1.3.確定過程結構的依據和原則

過程結構的差異決定於起點、終點和續段的有無和強弱,確定過程結構實際上就是確定起點、終點和續段的有無和強弱。我們以以下兩方面的標準為判斷依據:

ⅰ.能與什麼樣的成分組合;

ⅱ.與這些成分組合後體現什麼樣的意義。

我們一共用了六條標準來確定過程結構。

下面是這六條標準及具體判斷方法:

a.~了(i/f):如果動詞能加「了」,而且:(i)表示開始,那麼這個動詞的過程結構有起點,並且有續段;(ii)表示結束,那麼這個動詞的過程結構有終點。比如:

(1)病了(表示開始,有起點,有續段)

(2)到了(表示結束,有終點)

(3)吃了(既可表開始,又可表結束,有起點、續段和終點)

是表示開始還是表示結束,不是看在說話時動作開始還是結束,而是看「v了」表示的意義相對於參照時刻,是達到起點還是終點,由於參照時刻與說話時刻的複雜關係,有些「v了」表示的動作在說話時已結束,但它本身仍是表示「達到起點」,如:

(4)他來的時候,門口坐了乙個人。(「坐」在說話的時候雖已結束,但此處「坐了」是相對於「他來的時候」而言的,仍表示開始。)

需要說明的是,一般人們把「了」分為助詞和語氣詞兩個,這裡不區分二者,「~了」中的「了」指緊接在動詞後,與動詞為直接成分的「了」,下面兩種情況排除在外:

(5)吃飯/了不去/了

b. ~時量賓語(i/f):如果動詞能帶時量賓語,而且:

(i)表示動作本身的持續時長,那麼這個動詞的過程結構有起點,有續段,(ii)表示動作結束後經歷的時長,那麼這個動詞的過程結構有終點。如:

(7)住三天(表示動作持續時長,有起點有續段)

(8)畢業三年了(表示動作結束後經歷的時長,有終點)

(9)燒了三天了(既可表示動作持續時長,又可表示動作結束後經歷的時長,既有起點、續段,又有終點)

c.~著:如果動詞能帶「著」,那麼這個動詞有續段。如:

(10)吃著飯呢

(11)門口坐著乙個人。

這裡的「著」包括表示動態動作持續的「著1」(如例(10))和表示動詞詞義本身指明的靜止狀態的固定的「著2」(如例(11)),不包括表示動作結束後留下的狀態的固定的「著3」。例(12)中的「著」是「著3」,應排除:

地上扔著一雙鞋他剪著短髮。

d.在/正在~:如果動詞前面能加時間副詞「在」或「正在」,那麼這個動詞的過程結構有續段。如:

他在游泳他正在看電視。

e.~過:如果動詞能帶表經歷的「過」,那麼這個動詞的過程結構有終點。如:

吃過這種菜在這兒住過。

f.φ~φ(d):如果動詞不能帶以上五種成分,但可以表示在持續中,那麼這個動詞的過程結構有續段。如:

他是學生這本書屬於張三。

漢語動詞複製結構的生成

作者 張媛媛 課程教育研究 中 2014年第02期 摘要 本文就漢語中的動詞複製現象進行分析。動詞複製結構是由 動詞 賓語 和 動詞 補語 兩項構成,在這一單句中,由於同時出現賓語和補語,動詞出現重複,兩個動詞語音形式相同,但語法意義相異。本文根據chomsky 1998,1999 提出的最簡方案,...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如何教授漢語的動詞重疊

在我們的對外漢語教師教科書和大部分的漢語詞典裡,一向認為漢語的動詞重疊表示 少量 輕微 婉轉 等意思。有一位日本學生造了這樣乙個句子 1 老師在研究研究漢語。在日本的某個中國語學會上,有位大學的漢語老師也舉了這樣乙個例子 2 老大爺,我來幫你開開窗戶。寫 1 這個句子的學生認為既然動詞重疊表示 婉轉...

2混凝土梁橋的結構形式 郭中強

由於運輸問題和構件垂直的大而重的問題,預製梁不能用於跨徑超過120英呎的橋梁。另一方面,橋梁有一種向大跨徑發展的明顯趨勢。對於提高的都市高速道路來說,大跨徑促進通路而且將對下面的活動妨礙減到最少。對環境的損害問題的關心,導致連續高架橋大跨徑的選擇。對於跨河橋,因為航行間隙的需求,中間可能不可以搭設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