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中隔牆的施工方案

2021-09-04 22:47:04 字數 3738 閱讀 2480

第一章工程概況及編制依據

1.1 編制依據

1.1.1《二廣高速公路懷集至三水段第十三標段兩階段施工圖設計》第四冊

1.1.2《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

1.1.3《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1.1.4《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範》(gb 50086-2001)

1.1.5《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範》 (jtj042-94)、

1.1.6《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

1.1.7 我單位對施工現場的實地勘察、調查資料、《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

1.1.8 我單位積累的成熟技術、科技成果、施工工法以及從事同類工程的施工經驗

1.2工程概況

1.2.1地理位置、地形情況

沙塘坑隧道位於四會市黃田鎮沙塘坑,全長215公尺,起迄樁號為k48+360~k48+575,為雙垮連拱式隧道。隧道區屬於丘陵地貌,隧道橫穿山丘,進出口段自然坡度較陡,坡角在35-400左右。隧道走向呈南東-北西向展布,山頂高程約95m,最大埋深約43 m。

隧道平面線型為直線,縱斷面線型為+1.53%和-1.6%的單人字坡,變坡點樁號為k48+460。

隧道在斜坡下進洞,洞口地形右低左高,受自然坑影響,進洞後有一段偏壓淺埋隧道段。隧道在溝谷中出洞,洞口地形中間低,兩側高。

zs5中,

1.2.2氣象情況

隧址區年平均氣溫21.0-21.40,最冷為1月,月平均氣溫12.20,最熱為7月,月平均氣溫28.50。

隧址區多年平均降雨量1832mm,每年4-9月為雨季,平均降雨量1377.7 mm,由於暴雨集中,對新開挖地表易造成破壞,且隧址區內區域性地勢較為低窪,雨季有洪澇現象.

隧址區年平均風速1.7m/s,強風向主要為東北到西南風。颱風是本地區常見的自然災害,颱風盛行在7~9月,颱風過境最大風速28m/s,破壞力極大,伴隨颱風而來的是暴雨,甚至引發山洪暴發,山體滑坡等災害。

1.2.3工程地質特徵

隧道進口段(k48+377~k48+418)上覆6~7 m為第四紀殘坡積土,3~4m為全風化巖,基岩為強風化花崗岩,洞口主要位於段主要位於強風化花崗岩中,圍岩級別為ⅴ級,穩定性較差。

洞身k48+418~k48+440段,長22公尺,為弱風化巖。岩質堅硬,塊狀結構,節理裂隙較發育,圍岩級別為v級,拱部無支護時易發生坍塌,側壁有失穩現象。

洞身k48+440~k48+481段,長41公尺,為微風化花崗岩,岩質較硬,塊狀結構,節理裂隙發育,圍岩級別為iii級。拱部無支護時會產生小的坍塌,側壁基本穩定。

洞身k48+481~ k48+504段,長23公尺,為弱風化花崗岩,岩質較硬,塊狀結構,節理裂隙發育,圍岩級別iv級,拱部無支護時易產生較大的坍塌,側壁時有失穩現象。

隧道出口段(k48+504~k48+560)上覆6~7 m為第四紀殘坡積土,其上部基岩為3~4m為全分化花崗岩。中部基岩為3~4m為全分化花崗岩,下部基岩為弱風化花崗岩,洞口段基礎主要位於強風化花崗岩,圍岩級別為v級,穩定性較差,隧道的頂部及側壁均不穩定。

1.2.4 水文地質條件

該區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平常無地表水流,僅在降水後沖溝有短暫流水,水量大小受季節降水量的多少所控制。地下水主要為第四系空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含水量不大,受大氣降水的補給水位埋深隨季節變化、地勢高低的不同而變化。整個隧道施工不存在大規模突水問題,但由於隧道開挖過程中改變了天然地下水的補逕排條件,隧道成為新的區域性排洩基準,從而出現區域性滲水和湧水現象,主要為雨季地表水沿區域性寬大構造裂隙向隧道匯集,形成短時湧水現象。

該區最高洪水位低於隧道進、出口高程,對隧道建設無影響。

隧道區地下水ph值為6.8,hco3-含量為1.79mmol/l,侵蝕性co2含量為7.

12mg/l,so42-含量為38.0mg/l,總硬度為52.56mg/l。

經腐蝕性評價判定該地下水對混凝土無腐蝕性。

經計算推測,本隧道最大湧水量為500m3/天。

1.3 主要工程數量

2.2 施工資源配置

2.2.1 主要管理及技術人員

主要管理及技術人員表表2.2.1-1

2.2.2 主要施工機械

2.2.3 施工測量、試驗和檢測裝置

擬投入的主要試驗儀器配備表2.2.3-1

2.3 施工工期安排

2.3.1 施工進度計畫安排見下表

施工進度計畫表表2.3.1-1

2.3.2 計畫施工工期

考慮各種施工干擾因素,計畫工期定為160天。

計畫開工日期:2023年7月25日

計畫完工日期:2023年12月31日

3.1.1 中隔牆基礎承載力要求高;

3.1.2 圍岩軟弱破碎,開挖時須加強監控與防護;

3.1.3 中隔牆頂混凝土的灌注質量和牆頂防水是中隔牆施工的關鍵。

3.2 施工總體規劃

3.2.1 施工總體布局

根據隧道整體式雙跨連拱設計斷面和進出口所具備的施工條件,先在隧道懷集端出口連拱部位進行中導洞開挖至k48+400,再改由三水端洞口開挖並使其貫通,中導洞v、iv級圍岩採用上下短台階法進行開挖施工,開挖跨度6.561m,上台階開挖高度3.2m,**階開挖高度3.

0m,上**階之間間距根據開挖中實際地質狀況,保持在3~5m左右。初期支護採用錨、網、噴及鋼拱架聯合支護,緊跟開挖面及時施作。iii級圍岩採用全斷面爆破開挖,開挖跨度6.

561m ,開挖高度5.483m,初期支護採用噴射8cm混凝土支護。中導洞貫通後,自隧道k48+400處向進口和出口方向進行中隔牆砼澆注,中隔牆襯砌鋼筋採用現場綁紮,自製整體式液壓鋼模台車整體襯砌,按每兩天一迴圈,每迴圈10m施作。

台車就位後,利用中導洞鋼架支護,對襯砌台車穩定性定位加固後,進行澆築砼施工。

3.2.2 施工工藝流程

施工工藝流程見圖3.2.2-1。

中隔牆施工總體工藝框圖圖3.2.2-1

3.3 施工工藝

3.3.1 測量

1、洞外控制測量

採用三角測量,每個洞口設定3個平面控制點,設於能相互通視、穩固不動、不被干擾、便於引測進洞。

2、高程控制測量

採用水準測量,每個洞口布設兩個高精度水準點,設於堅固、通視好、施測方便,便於儲存且高程適宜處;兩點高差以安置一次水準儀即可聯測為宜。

3、洞內控制測量

採用以下兩種導線:①施工導線:在開挖面向前推進時,用以進行放樣來指導開挖的導線,其邊長為10~50m。

②基本導線:當掘進100m左右時,為了檢查隧道的方向是否與設計相符,選擇一部分施工導線,敷設精度較高的基本導線。

測量精度:水平角測量每站左右角各3個測回,圓周角閉合差小於二等導線限差2.0″;水準測量採用往返或閉合路線,每千公尺水準測量中誤差m△小於2mm。

3.3.2 超前錨桿支護

1、設定範圍

超前錨桿支護主要設定在k48+417~k48+440、k48+481~k48+520段,共長62 m,採用20mnsiφ22藥捲錨桿,用zwii型藥捲作錨固劑,錨桿環向間距40cm,外傾角100~150,施工時應根據岩體節理面產狀確定錨桿最佳方向。錨桿長度l=4.5m,zs5、zs4施作間距均為300cm。

2、施工方法

φ22藥捲錨桿施工工藝流程為:鑽孔—清孔—插入藥包、杆體。鑽孔採用yt28型手持式鑽機;錨桿預先在洞外按設計要求加工製作,施工時錨桿鑽孔位置及孔深必須精確,錨桿要除去油汙、鐵鏽和雜質;藥捲要浸水濕潤後填滿錨桿孔並搗碎。

藥捲隨用隨浸水,不得將浸水已硬化後的藥捲用於填充錨桿孔。錨桿搭接長度不小於1.0m;

超前錨桿與工字鋼拱架組合焊連可以起到棚架作用,從而避免拱部坍塌,在施工中將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超前錨桿預支護施工。

3.3.3 中導坑的開挖

中導坑施工前,先做好洞口的臨時排水系統,並將未施工的成洞面噴射混凝土進行封閉,以策安全。

中隔壁導坑法施工方案

單側壁導坑法 cd 施工方案 編制 審核 審批 專案經理部 單側壁導坑法施工方案 某隧道出口左右線原採用三台階七步開挖法,由於圍岩收斂 沉降較大,現根據指揮部第一專案辦 監理辦及隧道組諮詢檔案 2012 第a07號檔案指示,某隧道出口v級圍岩淺埋凍土段,左線從k305 560及右線yk305 471...

中隔壁導坑法施工方案

青海省共和至玉樹 結古 公路gyi sga6合同段 單側壁導坑法 cd 施工方案 編制 審核 審批 中鐵二十一局集團共和至玉樹公路gy sga6合同段 專案經理部 二0一二年七月 單側壁導坑法施工方案 鄂拉山隧道出口左右線原採用三台階七步開挖法,由於圍岩收斂 沉降較大,現根據指揮部第一專案辦 監理辦...

中隔壁導坑法施工方案

單側壁導坑法 cd 施工方案 編制 審核 審批 專案經理部 單側壁導坑法施工方案 某隧道出口左右線原採用三台階七步開挖法,由於圍岩收斂 沉降較大,現根據指揮部第一專案辦 監理辦及隧道組諮詢檔案 2012 第a07號檔案指示,某隧道出口v級圍岩淺埋凍土段,左線從k305 560及右線yk305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