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學習報告

2021-09-12 21:08:12 字數 4862 閱讀 4431

心理學理論在教學中的運用

通過幾天的學習,大家都受益匪淺。專家的講座很精彩,每堂課都涵蓋了廣而深的知識面,而就其中的某一知識點深入下去又是乙個專題。但是要在短短二十分鐘內介紹給大家,十分困難。

我只能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結合自己的看法分享給各位。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趙才欣博士在《課堂改進與有效教學——談教師對課程的執行力》的講座中提到評價一堂好課的四個視角:哲學視角(美學視角)、科學視角、技術視角、心理視角。

哲學視角從邏輯結構、過程流暢、文化審美的角度評價一堂好課,是一堂前因後果交代明確的課,一堂過渡自然一氣呵成的課,一堂內涵深厚回味無窮的課。科學視角注重求真、**、原創,認為是一堂揭示科學真理的課,一堂體驗發現過程的課,一堂鼓勵創新思維的課。技術視角注重常規教具、電化教學、資訊科技,認為是一堂直觀形象化難為易的課,一堂強化訊號優化學習的課,一堂知識開放支援互動的課。

心理視角從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評價一堂好課,認為是一堂注重規範培養習慣的課, 一堂尊重個性循循善誘的課,一堂鼓勵經驗自主歸納的課。日常授課中,好課的四個視角每個老師都會不同程度的涉及,我在此只是結合各位老師平時做的從乙個視角——心理視角進行一點點說明,使我們理論與實踐的能力更強。

(一)、行為主義與教學設計

行為主義學派主張心理學只研究外顯行為,反對研究意識和內部心理過程,他們把個體行為歸結為個體適應外部環境的反應系統,即所謂「刺激——反應(s-r)」系統,學習的起因被認為是對外部刺激的反應。行為主義理論體現在教學設計上就是強調外部的刺激和灌輸,強調在相同的教學活動中,所有個體都要達到同乙個教學目標。關於行為主義教學方法,各位老師在教學和管理上已經運用得非常自如了。

我在此不再贅述。

(二)、認知主義與「理解層次貫通法」

認知主義強調人的認知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給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認知主體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內部心理過程包括態度、需要、興趣和愛好以及原有的認知結構即過去的知識經驗)。根據這種觀點,學習過程被解釋為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態度、需要和興趣愛好並利用過去的知識經驗對當前的外界刺激(如教學內容)主動作出的有選擇的資訊加工過程。在課堂上老師們針對不同的學情,用循循善誘地教育方法啟發學生,認知主義在課堂上老師們已運用得輕車熟路。

但認知主義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是如何運用的呢?認知主義範圍很廣,方法很多,甚至分支出不同流派,那我就僅以nlp裡的「理解層次貫通法」為例從老師管理學生與學生溝通的角度闡釋一下。

1、 關於「理解層次貫通法」

我們的大腦在處理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分為6個層次:精神、身份、信念和價值、能力、行為、環境。

用簡單的詞來解釋這6個層次:

精神:who else? (還有誰?)

身份:who am i? (我是誰?)

信念、價值:why? (為什麼?)

能力:how怎樣做?)

行為:what做什麼)

環境:where and when?(何時、何地?)

(1)、運用在人生規劃上

個人的最高(或者最深的)境界是身份,所以,一般情況下往往只用到理解層次中較低的5層。層次越低的問題,越容易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多是環境及行為層次的問題;當問題是在信念或身份的層次時,解決便較為困難了。

一般來說,乙個低層次的問題,在更高的層次裡容易找到解決方法。反過來說,乙個高層次的問題,用乙個較低層次的解決方法,難以有效果。乙個人做任何事,如果能將6個層次都一致連貫,他便會身心一致,全力以赴地去做,既開心,又有效果。

反之,事情不成功,有壓力或情緒,定是6層之中有不協調的情況出現。

現今的青年,便容易有這個現象出現——你問他今年的意願,他會說「找到乙份工作」(環境),再問他「這會為你帶來些什麼」,他會回答說「開心,滿足」(價值)。怎樣「找到乙份工作」會給我「開心,滿足」呢?其中欠缺了行為、能力和信念。

填補這三層的空白會是:

「找到乙份工作環境)

「我便會每天上班行為)

「我可以有所學習、交朋友」 (能力)

「這樣做才會有前途信念)

「所以我會得到開心和滿足感」 (價值)

比如了解和指導學生的人生規劃時,假如他的人生規劃顯露出某些層次的空白,這個人往往會在迷惘中摸索,沒有清晰的方向,也沒有效果。

從自己理想的身份發展出來的環境及行為層次的計畫,會與現實有很大不同,具有挑戰性,但是也具有深遠的提公升潛力。所以學生的人生規劃必須從身份開始,做法是給自己定下乙個時限,然後循著理解層次一級級地規劃,例如:

身份:三年後我將是乙個怎樣的人,有怎樣的人生?

信念、價值:一套怎樣的信念和價值觀最能幫助我達到這個身份?這樣的人生會給我一些什麼?我應該堅持些什麼,放棄些什麼?

能力:為實現這套信念,我可以有些怎樣的不同做法?什麼我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需要掌握一些怎樣的能力?怎樣去設計一套策略?

行為:怎樣做?第一步是什麼?編乙個時間表及行動計畫?

環境:在我目前的環境中,那些人最能幫助我達到這個目標?那些事物我可以運用?

(2)、運用在與學生溝通上

我們在批評或者教導乙個人時,可以盡量把說話維持在行為和能力的水平。這樣,對方會比較容易明白,也容易接受。因為我們應相信人的動機總沒有錯,只是行為沒有效果而已。

例如,學生遲到了,我們可以有以下的不同講話:

行為:你遲到了。

能力:你本可以早點到校。

信念、價值:你不守時,不遵守校規。

身份:你是個不講信用,對自己不負責的人。

把說話限制在行為及能力的層次上,衝突就不會失控,不會越鬧越嚴重了。假如此時老師直接從行為「你遲到了」,上公升到身份「你是個不講信用,對自己不負責的人」的話,學生容易產生情緒。如果老師補說一句「我看你一輩子都完了!

」那就更糟糕了,不是否定該學生的某一行為而是否定這個人,學生自然不服。因為乙個人的某一行為不等於這個人!

再如對學生課堂上回答不出問題的行為,如果老師不只從行為、能力角度批評學生而是上公升到身份層面,「我看你笨得像一頭豬」,這樣來批評學生的話,那麼學生整個人都被否定了。

「理解層次貫通法」是與學生溝通的法寶,如果學生某一行為有問題,我們解決的是行為,增加的是能力。看到學生一點點進步的行為,我們就可以上堆到他的信念價值、身份層次,讓學生有很大的滿足感,就會更加促進他做成進步的行為。

(三)、建構主義與教學設計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建構內在心理表徵的過程。學習者並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以獲取、建構新知識的過程。

學生在學習中要主動建構客觀事物及其關係的表徵,但這種建構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應,而是通過已有的認知結構(包括原有知識經驗和認知策略)對新資訊進行主動加工而建構成的。這種學習更加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情景性、協作性。建構主義提倡一種更加開放的學習。

對每個個體來說,這種開放的學習在學習方法和學習結果上都可能是不同的。

1、 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

2、建構主義的教學方法:支架式教學、拋錨式教學、隨機進入教學。

3、建構主義教學案例

(1)、支架式教學的案例

支架式便於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以初中的一篇文章為例,在教學魯迅的《故鄉》時,抓住此文運用對比進行寫作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核心是,「應當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的一種概念框架。這種框架中的概念是為發展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為此,事先要把複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於是以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概念為突破,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試驗。

縱觀全文,對比可以看作是《故鄉》一文的基本概念建構。

在教課之前,先擬定了此課的教學目的:

· 學習本文運用對比的手法進行肖像描寫的技巧。

· 認識《故鄉》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主題。

· 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深情和在**末尾對故鄉寄予的深沉的希望。

圍繞這一目的我們設計了三個課時。 第一課時在進行常規教學之餘,把本文的基本內容引導學生進行了討論:「**寫的是什麼故事?

」待學生明白本文的基本內容是:「寫故鄉二十多年以來發生了巨大變化的故事」之後,再把這個大的故事分解成了兩方面六個小故事。

二十多年前的故事:

·二十多年前「我」家的故事

· 二十多年前「我」的朋友閏土的故事

·二十多年前豆腐西施楊二嫂的故事

二十多年後的故事:

·二十多年後「我」家的故事

·二十多年後「我」的朋友閏土的故事

· 二十多年後豆腐西施楊二嫂的故事

第二課時和第三課時主要是從六個故事的角度引導學生進行理解。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我們能體會到,學生對這樣的建構還是十分滿意的。

(2).拋錨式教學

拋錨式教學的理論核心是,教學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確定這類真實事件或問題被形象地比喻為「拋錨」,因為一旦這類事件或問題被確定了,整個教學內容和教學程序也就被確定了(就像輪船被錨固定一樣)。

《記念劉和珍君》以其情感的真摯性,思想的深刻性,高超的藝術價值七十多年來吸引著海內外讀者,被譽為紀念性文章的典範。在高中教材中顯然是塊硬骨頭。要把一篇各方面都稱得上經典的優秀范文輕鬆地傳傳授給初步具有理性思維的、剛剛公升人高中的學生,並非易事。

如文章一開頭就是有人請寫文章,實際又沒寫;想寫又無從寫;一會兒是痛徹心扉,一會兒是出離憤怒,就好象高空裡的鞦韆,盪來盪去,不單學生摸不著頭腦。教師要理順這頭亂麻也不容易。

如何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把一篇難度較大的文章化繁為簡,傳輸給學生,使他們能感受到語言的能力訓練;又能使其從中感受到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這確實需要我們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在教學中,我發現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入手。

根據這一思路,很快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切入口,也就是從組織劉和珍的資訊入手,對相關材料進行有效的編碼。因為學生對於人物的故事總是感興趣的。而主人公劉和珍的事蹟在文中是乙個重點,又容易把握。

於是我們得到了以下幾個問題:

·既然文章是紀念劉和珍的,那麼,劉和珍一定有很多特異的事蹟。請找出這些事蹟。

·既然作者相當看重這篇文章,寄予了深厚的情感,那麼除了劉和珍的平凡之外,還應當有她的偉大之處。請找出劉和珍不平凡的事蹟。

·既然這篇文章濃縮了作者的真切的感情,那麼,我們就有可能搞清楚這種情感是什麼。請找出作者在文中寄予的深厚感情。

上海學習感受

節後,為了自助餐廳的整改,我頂替劉廚被選送上海學習 考察。我們的目的非常明確,通過學習大都市高星級著名的自助餐,找到不足和差距,用到我們的餐廳改造上去。這次學習,酒店花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朱總親自帶隊,邊學習邊消化,通過學習,我們有了很大的收穫,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更新了意識。1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

上海學習有感

2011年10月17日至 10月21日 有幸參加本園組織的赴上海學習 第七屆全國幼教名師教育教學成果展示交流會 10月16日 帶著嚮往來到了全國幼教前沿陣地 上海。接下來的日子都是緊張而忙碌的學習充實著,學習氛圍濃厚,大家都珍惜這次學習的機會。在短短五天的時間裡,我們共同聽專家專題報告三場 參觀示範...

赴上海地區學習考察報告

中煤能源新疆天山煤電公司梁軍 2010年7月 2010年06月19日至6月30日,農六師國資公司馬波董事長帶領所屬企業領導一行16人赴上海寧波等地學習考察。在上海市參觀了世博園,在寧波考察了歐琳和聖龍等公司。現將學習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 學習考察的基本情況 農六師國資公司本著 走出去,赴前沿 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