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知識要點總結

2021-10-17 05:09:37 字數 5000 閱讀 4013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1.地球是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地球是乙個球體的證據:①船遠去時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再消失;船開來時是桅杆先出現,船身再出現。②月食時地球的輪廓在月球表面上看起來是圓弧形的。

③麥哲倫環球航行。④宇宙飛船直觀拍攝到的**。

第乙個飛上太空的人:蘇聯太空飛行員加加林。

2.地球的大小:地球平均半徑為6371千公尺,赤道周長約4萬千公尺,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公尺。

3、緯線與緯度

(1)緯線是指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或所有與赤道平行的圓圈叫緯線)

(2)緯線的特點:

①形狀:除南極點和北極點以外,所有的緯線都是圓;

②長度:長短不等,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縮成一點。

③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3)緯度的劃分:赤道的緯度為00。以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為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用「s」表示。

南北緯各劃分成900;從赤道到南北兩極,緯度從00增加到900,南極和北極分別為900s和900n。

(4)低、中、高緯度的劃分:

低緯度:00——300中緯度:300——600 高緯度:600——900

(5)南北半球的劃分: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即00緯線),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所有北緯都位於北半球,所有南緯都位於南半球;反過來,北半球都是北緯,南半球都是南緯。

赤道既不屬於北半球,也不屬於南半球。

4、經線和經度

(1)經線:在地球儀上,連線南、北兩極並垂直於緯線的線,叫經線。經線也叫子午線,00經線叫本初子午線。

(2)經線的特點

①形狀: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②長度:所有的經線長度都相等;

③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3)經度的劃分:從本初子午線(即00經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本初子午線以東的1800為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1800為西經,用「w」表示。

(4)東西半球的劃分: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組成的經線圈,作為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線。200w以東到1600e為東半球,200w以西到1600e為西半球。

為了方便大家記憶,現在給大家列出來東半球和西半球的經度範圍:

00——200w屬於東半球 200w——1800屬於西半球

00——1600e屬於東半球 1600e——1800屬於西半球

5、地球的自轉

(1)定義:地球的自轉是指地球繞著地軸的旋轉運動。

(2)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呈順時針旋轉。

因為地球自轉是自西向東的,所以在地球上看日月星辰都是東昇西落的。

(3)地球自轉的週期:24小時,即一天。

(4)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晝夜交替、時間差異

6、地球的公轉

(1)定義:地球的公轉是指地球繞太陽的旋轉運動。

(2)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 (3)地球公轉的週期:一年

(4)產生的現象:地球公轉時,由於地軸傾斜角度不變,這樣就產生了:一是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產生四季的變化;二是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三是晝夜長短的變化;四是正午太陽高度不同。

(5)太陽直射點的變化及晝夜長短的變化

地球在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導致太陽直射點在23.5°n和23.5°s之間來回移動。在春分日(即3月20或21日)太陽直射赤道(即00緯線),夏至日(6月21或22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23.5°n緯線),秋分日(9月22或23日)太陽直射赤道(即00緯線),冬至日(12月22或23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即23.5°s緯線)。

北半球一年各個時間的晝夜長短:

春分日(即3月20或21日):晝夜等長

春分日(即3月20或21日)——夏至日(即6月21或22日):晝長夜短

夏至日(即6月21或22日):北半球一年之中白天最長,夜晚最短

夏至日(即6月21或22日)——秋分日(9月22或23日):晝長夜短

秋分日(9月22或23日):晝夜等長

秋分日(9月22或23日)——冬至日(12月22或23日):晝短夜長

冬至日(12月22或23日):北半球一年之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

冬至日(12月22或23日)——春分日(即3月20或21日):晝短夜長

南半球晝夜長短情況與北半球相反。

(6)北半球季節劃分:

春季:3、4、5月;夏季:6、7、8月,夏季是晝長夜短;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冬季是晝短夜長。

南半球季節與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是春季時,南半球是秋季;北半球是夏季時,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是秋季時,南半球是春季;北半球是冬季時,南半球是夏季)

(7)五帶的劃分

①五帶的劃分依據:人們根據太陽光熱在地表的分布狀況,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個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和南寒帶。

②五帶的範圍:

熱帶:00——23.5°n和00——23.5°s

北溫帶:23.5°n——66.5°n 南溫帶:23.5°s——66.5°s

北寒帶: 66.5°n——90° n 南寒帶: 66.5°s——90°s

熱帶和溫帶以回歸線為界,其中熱帶和北溫帶以北回歸線(即23.5°n緯線)為分界線,熱帶和南溫帶以南回歸線(即23.5°s緯線)為分界線;溫帶和寒帶以極圈為界,其中北溫帶和北寒帶以北極圈(即66.5°n緯線)為分界線,南溫帶和南寒帶以南極圈(即66.5°s緯線)為分界線。

③五帶的特點:

熱帶:有太陽直射,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熱帶氣候特點是終年炎熱。在五帶之中,熱帶一年中晝夜長短變化幅度最小。

溫帶:無太陽直射,也無極晝極夜現象,獲得太陽光熱少於熱帶,多於寒帶;溫帶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在五帶之中,溫帶一年中晝夜長短變化幅度中等,小於寒帶、大於熱帶。

寒帶:無太陽直射,有極晝極夜現象,獲得太陽光熱最少;寒帶氣候特點是:終年寒冷。在五帶之中,寒帶一年中晝夜長短變化幅度最大。

7、地圖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圖例。

(1又叫縮尺。

(2) 1:1000000的意思是:圖上一厘公尺代表實地一百萬厘公尺。千公尺化厘公尺加五個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內容越簡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內容越詳細。

(3)比例尺的三種表達方式:線段式、數字式和文字式比例尺。

(4)地圖的圖幅大小相等(即兩個地圖面積相等)時,比例尺越大,表示的範圍越小,內容越詳細;相反,比例尺越小,表示的範圍越大,內容越粗略。

如畫一張洛陽地圖,應該用比例尺大的地圖,而畫世界地圖則用比例尺小的地圖。

(5)在地圖上判斷方向的基本方法有三種:一般定向法、指向標定向法和經緯網定向法。

①一般定向法即:在沒有指向標和經緯網的地圖上,採用(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②指向標定向法即:指向標指示的方向為正北方;

③經緯網定向法即: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

8、地形圖的判讀

(1)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於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作海拔。

(2)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外乙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叫作相對高度。

(3)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線成的線,叫做等高線。

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緩。

(4)等高線地形圖上五種地形部位: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

(具體見課本25頁圖1.36,把這個圖好好看看,學會根據等高線判讀五種部位)

(5)分層設色地形圖上五種主要的地形型別: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6)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色表示平原,黃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藍色表示海洋。

(7)可以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狀況的地形圖是地形剖面圖。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9、地球表面71%是海洋,只有29%是陸地。南半球和北半球中,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東半球和西半球中,陸地主要集中在東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西半球。

但是無論怎樣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

10、全球陸地共分為七大洲,按面積從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即七大洲中亞洲面積最大,大洋洲面積最小。

地球上的大洋共四個,四大洋按面積大小排列依次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1、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島嶼。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陸是亞歐大陸。

12、被赤道穿過的大洲有亞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被赤道穿過大陸的大洲有非洲和南美洲。南極洲是跨經度最多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13、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裡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14、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是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公升降,次要原因是人類的活動。

15、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說。

16、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由此,在大陸漂移說的基礎上,科學家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六大板塊分別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在海洋上。

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高大的山脈。全球的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塊交界的地帶。世界兩大火山、**帶:

①環太平洋地帶;②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帶。因為這些地帶是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喜馬拉雅山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形成的。

紅海位於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由於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背運動,發生張裂,所以紅海不斷擴張;地中海位於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由於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相向運動,相互擠壓,所以地中海不斷縮小。

第三章天氣與氣候

17、天氣是乙個地區短時間裡的大氣狀況,具有時間短、變化快的特點。人們經常用陰晴、風雨、冷熱等來描述天氣。

氣候是乙個地區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乙個地區的氣候具有一定的特徵,一般比較穩定。氣候是長時間的,穩定的。

18、在衛星雲圖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雲雨區,雲的顏色越白,表示雲層越厚,雲層厚的地方一般是陰雨區。

19、風向和風力(見課本48頁)

20、常見的天氣符號(見課本49頁,一定要記住)

初一地理總結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學總結 廖益流本學期地理科教學能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成績在上個學期的基礎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回顧今期的地理教學工作,使我在教學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現作如下總結。一 制定計畫,明確目標。開學初,制定了本學期的教學計畫,給基礎較好01 02 03班的學生定出了期末考平均分要在80分...

初一地理總結

第四章天氣和氣候 一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 氣溫是指大氣的冷暖程度,單位是攝氏度 測量工具是溫度計。乙個地方的氣溫狀況用日平均氣溫 月平均氣溫 年平均氣溫來表示。2 氣溫的時間變化 用氣溫曲線圖來表示 日變化 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兩點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年變化 7月氣溫最高,1月氣溫最低 北...

初一地理教學總結

6 適當課後作業幫助知識鞏固。大多數學生能夠及時按質按量按時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作業,但也存在個別學生作業完成不及時質量不高甚至拖沓的情況。今後應注重思想教育,加強輔導,端正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二 存在問題及改進方法措施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如學習困難生的轉化工作,一節課下來,總覺得原來會...